新浪新闻客户端

体验视障群体的世界,新京报小记者探访中国盲文图书馆

体验视障群体的世界,新京报小记者探访中国盲文图书馆
2023年09月19日 10:13 新京报作者:新京报

  “盲文真奇特,六个点就能组成盲人摸的‘字’”……7月19日下午,近30名新京报小记者走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在馆内常设的视障文化馆、触觉博物馆、爱眼博物馆学习盲文相关知识,感受盲人所处的环境。

  小记者了解到,中国盲文图书馆于2011年在北京建成开馆。馆内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设有文献典藏区、盲人阅览区、展览展示区、教育培训区等,致力于建成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社会终身教育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公益文化资讯服务机构。

  中国盲文图书馆助理馆员于老师带领小记者们走进视障文化馆。从我国视力残疾的分类开始,讲到“中国盲文之父”黄乃,于老师为小记者们科普了盲文的发展历程、现行盲文的书写规则、盲人书写盲文的主要工具和方式等等。随后小记者们来到了陈列着大量印刷版盲文书、盲文打印机的展室。在这个展室内,于老师告诉小记者们盲文就是并列的两排三个点,正是这样的六个点组合成了所有的盲文。于老师还引导小记者们用小棒在带孔的墙上用盲文写出自己的名字。“感觉很奇特,我第一次知道六点盲文。”来自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李悦晗说道。

  紧接着小记者们跟随于老师来到了“触摸文明展区”,仔细观看了复刻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部分制作成的浮雕作品、仿制的十二兽首、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模型、缩小版的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等等展品。为什么这些展品可以随意触碰呢?原来触觉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就是尽量有效地利用盲人的触觉和听觉,带给他们完整的观展体验,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从基础设施到展览内容均是针对盲人的特点进行特别设计的触觉博物馆。

  盲人日常出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在“黑暗体验馆”里,小记者们充分体会到了盲人出行过程中看不见的滋味。来自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的小记者孟子洋表示:“我感觉脚下的地非常奇妙。不仅有一小段上坡路,还有像蹦床一样软的地和铺上地毯的地。尤其是那一小段铺着地毯的路,走在上面就像是踩在海绵上,很担心掉下去,那种未知感,真是让人害怕。”这段经历也让小记者们难以忘记。“就像于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才待了10分钟就害怕得不行,而盲人一生都要面对这些,要应对出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危险和不便,如果路上见到了盲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杨楚晴说道。

  从黑暗体验馆“逃”出来后,小记者们来到了图书展陈区。展陈区被分为了很多个小馆,展品包括有声书、盲文书、童话书、思想读本、大字版教材等。小记者们第一次看到大字版教材,都感到十分惊奇。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小记者们得知,有些孩子虽然没有失明,但是看东西比较模糊,大字版的书可以让他们看得更清楚。

  在图书阅览区,小记者们发现墙边都有特殊设计的栏杆,阅览室的读书角设计也非常特别。每个桌子的四周都有一圈木条,这些木条能够防止盲人在阅读时物品不小心滑落,在桌子的边角还有一个凹槽,可以方便地卡住盲杖。

  通过这次体验,小记者们深刻体会到了视障人群的不易,也感受到了视障人群不因困难而退缩,坚持学习,契而不舍的精神。

  新京报小记者

  杨楚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李悦晗(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

  陈佳睿(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

  刘沐荫(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太阳星城校区)

  张仲凡(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

北京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