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往年的“四公三母”到今年的“五公四母” “大个头”青浦大闸蟹“江海21”爬上市民餐桌

从往年的“四公三母”到今年的“五公四母” “大个头”青浦大闸蟹“江海21”爬上市民餐桌
2023年11月14日 08:09 农业农村部

  秋风起,蟹膏满,又到一年菊黄蟹肥时。站在清澈见底的蟹塘里,头戴蓑笠、身着渔裤的蟹农们拉起一个个爬满大闸蟹的地笼,巴掌大的肥美螃蟹吐着泡泡,被装入桶内,等待分拣、绑绳、打包等流程,再送到市民餐桌。

  “今年的蟹规格大于往年,大多能达到五公四母!”一见面,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友成就告诉记者这个喜讯,“今年天气整体平稳,没有出现极端气候,为大闸蟹生长发育提供了稳定的自然环境。10月底开捕,目前正是销量上升期。”

   良种:上海市级中华绒螯蟹良种场

  种源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芯片”。通过良种选育实现河蟹养殖提质增效,成为助推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王友成深谙此道,专注于中华绒螯蟹“江海21”优质蟹种生产的他,于2016年在青浦区练塘镇成立了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致力于成蟹绿色养殖技术的示范推广,更是追本溯源,在亲本培育、良种选育等中华绒螯蟹种源生产技术方面处于本市领先行列,并在今年被评为上海市级中华绒螯蟹良种场。

  据介绍,睿婕合作社共有三个基地,都位于青浦区练塘镇,总共占地面积约500亩。其中位于练塘镇联农村的中华绒螯蟹“江海21”亲本养殖繁育基地,面积约150亩。在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技术支撑下,从亲本培育到扣蟹繁育,再到成蟹养殖,睿婕合作社实现了中华绒螯蟹“江海21”的闭环模式。

  目前,合作社所产蟹种每年可稳定在3万千克,示范推广养殖成蟹达5000亩,带动周边乃至江浙等养殖户应用河蟹良种的池塘生态养殖,进一步巩固上海河蟹的种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良法:如此大规格“江海21”是如何育成的?

  从往年的“四公三母”到今年的“五公四母”,上海河蟹人“把蟹养大”的初衷已在一步步实现,大规格河蟹礼盒的热卖也印证了市场对“江海21”的关注和认可。

  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由青浦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睿婕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同研发的中华绒螯蟹“江海21”培育技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从“水、种、草、饵”四大养殖生产要素入手,以中华绒螯蟹“江海21”为基础,开展新品种水草筛选与应用、专用益生菌筛选与应用、微流水养殖和尾水处理池塘工程改造等研究,结合大规格亲本培育和高效养殖管理,形成了“深水培育,新型水草,均衡营养,精细管理”的模式特点。

  由此培育技术养殖而成的大闸蟹也凭借过硬的高标准品质,自2020年至今连续获得“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的“金蟹”奖、“最佳种质”奖等荣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打响了青浦地产优质大闸蟹品牌。

  农产品的分级销售同样适用于大闸蟹产业,坚持好蟹好价的睿婕合作社将高品质单品入礼盒作为馈赠好物,断脚残蟹则论斤售卖给周边居民,由此,合作社每天捕捞的大闸蟹均被一抢而空,供不应求。在徐练村养殖基地,记者偶遇前来买蟹的沈女士,由于经常在附近工作,她对睿婕合作社的大闸蟹优异的品质、绿色科学的养殖模式表示信任。

  据了解,青浦大闸蟹的上市期将一直持续到12月份。不远处的徐练村生态农业馆,还为亲子研学的孩子们提供了走近、了解“江海21”的研学空间,也是合作社对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的探索。

上海市合作社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