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税负有望下降,楼市或迎利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税负有望下降,楼市或迎利好
2023年12月13日 07:05 澎湃新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市场所看重,是预判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运行的重要内容。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没有改变,降准、降息可能性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方面,明年财政或将有更多资金向民生、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化解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备受关注,房地产市场或迎来更多利好政策。

  强化通胀预期引导,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中新经纬表示,“灵活适度”的提法在2019-2021年均有出现,政策基调保持稳中偏松。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根据内外部形势、流动性情况变化等相机抉择,充分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灵活调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温彬认为,在外部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掣肘减弱以及国内稳增长、防风险的诉求下,货币政策稳健宽松的基调未变,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

  温彬进一步指出,在货币供应量方面,本次会议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述相比,将原有目标“名义经济增速”拆分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侧重强调货币政策在稳定价格水平预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胀或成为下一阶段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2023年以来,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推动物价水平温和上升。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了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或意味着政府将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发力,增加流入实体经济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而提振价格水平。考虑到最近两个月通胀数据持续回落,预计年底前降息或降准落地的概率比较大。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表示,2024年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同时加大实施力度,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第一,要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第二,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第三,运用好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设新的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税收负担有望下降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温彬分析称,“适度加力”意味着财政政策会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加大政策扩张力度,巩固经济回稳向好基础。“提质增效”则是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着眼,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这是财政政策的长期目标,旨在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

  在明明看来,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与过往“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表述一致,延续积极信号。此外,会议提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明年财政或将更多向民生、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同时可能出台增量财政工具支持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对于会议指出的要“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明明预计,部分企业、居民税收负担有望进一步下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高级分析师冯琳团队认为,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或意味着2024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都会适度上调。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基建投资增速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对冲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带来的影响。2024年财政政策的一个突出特征将是中央加杠杆、地方降风险。为此,2024年财政赤字将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而且中央向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规模会进一步扩大。

  多次提及扩内需,关注民生领域投资

  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王青团队认为,这意味着在2024年扩内需政策发力过程中,各部门将在能够以投资促消费的领域重点发力,其中就包括“三大工程”建设,以及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等。

  王青团队指出,居民消费扩张会直接刺激生产,进而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该团队判断,2024年各部门对促消费将更加重视,特别是财政支持力度有可能加大,这包括各地更大规模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这在短期内符合逆周期调节需求,长期来看则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依赖向消费驱动转换,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在经历了一年的调整之后,恢复和提振内需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增长势头尚不稳固,需求不足仍然掣肘经济修复。”温彬说,从今年国内经济运行来看,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复苏,即服务消费、高新技术投资、国有企业投资等增长较快,但商品消费、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民间投资增长较慢。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经济循环不够顺畅,供过于求、供需不匹配问题逐渐凸显,物价面临一定压力。

  在温彬看来,本次会议将消费和投资联系起来,意味着政策将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费和投资,而是放眼长远,兼顾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力争实现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追求“1+1>2”的政策效果,提高内需增长的可持续性。

  温彬表示,从促进良性循环的角度考虑,预计明年投资方向会重点支持与最终需求相匹配的关键民生领域,如充电桩换电站、养老育幼设施、乡村物流体系等,避免大规模刺激可能形成的产能过剩、债务积累、资金回报率下降等问题。而消费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张,也会反过来拉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如对5G通信、绿色智能产品、电子商务等的需求增长,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创新等,由此来实现供需匹配、良性循环。

  明明也认为,现阶段供给与需求存在显著缺口,此次提出“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能意味着未来投资将更加注重效率,投资方向将向关键民生领域倾斜,与最终需求相匹配,而需求的好转也将带动相关领域投资的增长,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关注三类风险,房地产调控或继续宽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中新经纬注意到,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是近年来持续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就房地产市场而言,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上述表述说明房地产领域的工作重心在于防范化解风险,换句话说,支持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等工作需要继续推进,但各地从认识层面来说,要把化解风险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去抓。

  王青团队认为,2024年房地产支持政策将持续加码,除了继续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这意味着即使2024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也会持续推进。

  王青团队判断,2024年年中前后,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这将结束行业约三年的下行周期。不过,综合考虑“三大工程”部署,以及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会长期坚持 ,明年房地产行业出现“V型”反转的可能性很低。

  “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将是2024年财政政策的一个关键点。”王青团队称,在2023年四季度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发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2024年监管层还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现有平台经营性债务进行大规模重组,核心是展期降息,全面弱化地方债务风险对金融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潜在影响。

  关于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董希淼表示,对银行业而言,重点是进一步做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建议: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重点。建议出台系统性文件,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顶层设计。第二,加强政策支持。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可以采取更多的措施,支持中小银行更好地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让中小银行能够持续通过资本补充来提高发展的稳健性。第三,坚持“因地制宜”原则。认真按照“一省一策”要求,设计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具体方案。第四,强化银行主体责任。加快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不能只依靠国家政策和金融管理部门。中小银行一定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逐步迈上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之路。

点击进入专题: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货币政策降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