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变异株JN.1快速传播,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新冠感染人数在近期激增,我国也已出现本土病例。近日,马来西亚卫生部宣布重启新冠隔离,印尼政府在机场重新安装温度扫描仪。JN.1变异株有何特别?各国流行趋势如何?会引发新一轮大流行吗?
Q1:JN.1变异株是什么?
JN.1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BA.2.86的变异分支,与BA.2.86相比,JN.1具有一个额外的刺突蛋白突变L455S。该突变略微降低了JN.1与病毒受体ACE2的结合强度,但有可能增强了JN.1的免疫逃逸能力。
今年8月,JN.1在卢森堡首次被发现,此后它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印尼等国家被发现。
Q2:JN.1变异株在国际上流行情况如何?
今年11月以来,JN.1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加,从11月初的约4%增长至12月初的30%左右。截至12月10日,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地区监测到JN.1变异株。从分布看,欧洲占比最高,美洲等大洲的JN.1变异株所占比例亦呈快速增长趋势。
根据12月9日美国最新发布的CDC新冠病毒变异株实时预报,JN.1在美国人群中的感染率预计将在12月9日升高至21.4%。截至11月中旬,爱尔兰、冰岛、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等欧洲多个国家出现指数级增长,尤其在丹麦,该变异体病毒感染已经覆盖了50%人口。英国也声称,JN.1每周增长率预计为84.2%,传播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已知变异株。
随着新冠变异株JN.1快速传播,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新冠感染人数在近期激增。东南亚各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如在机场重新安装温度扫描仪,重启隔离政策等。
新加坡感染人数较上周增近75%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12月15日消息,预计当地12月3日至9日新增56043例新冠确诊病例,比前一周增近75%。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新加坡7天移动平均每日估计感染人数已经开始下降,12月18日预计感染人数约6820人,较前一日减少910人。19日又进一步减少至6530人,比前一天减少290人。
尽管数据已连续两天下跌,但新加坡传染病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是提醒,仍须观察多一两周,才能确定这波疫情的高峰是否已过。
马来西亚重启隔离政策
在马来西亚,过去两周内,柔佛州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几乎增加了20倍。马来西亚卫生部长祖基菲里21日透露,12月10日至16日上午12时,全马新增20696例确诊病例,相较上周增长约60%。12月19日,马来西亚卫生部发文宣布,新冠病毒检测阳性病例者,需要接受自症状出现之日起5日的居家隔离。
马来西亚官方发布的通告
印尼新冠感染人数激增
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类似,印度尼西亚近期的新冠感染人数也激增。
据当地媒体报道,新冠肺炎病例与11月相比增加了13%,首都雅加达平均每天约有200例病例。印度尼西亚也开始督促民众推迟前往新冠病例增多的区域,“完成两剂疫苗接种,佩戴口罩和洗手,如果感到不舒服就待在家里”。此外,印尼还重新启用了体温扫描设施。据《海峡时报》报道,印尼官员称已经重新在包括雅加达的主要国际机场以及巴淡岛渡轮码头等边境检查站安装了热扫描仪。
由于新冠病毒JN.1变异株传播速度加快,世界卫生组织19日将其单独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此前,它被归类为同样“需要留意”的奥密克戎BA.2.86变异株的亚分支。
Q3:我国开始流行JN.1变异株了吗?
据中国国家疾控局介绍,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仍为EG.5及其亚分支。自11月首次发现本土JN.1变异株以来,截至12月10日,在我国本土病例中共监测到7例JN.1变异株。
虽然当前JN.1变异株在我国流行水平极低,但后续受国际流行株和输入病例影响,不排除JN.1变异株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株的可能。
12月24日,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表示,根据12月11日至17日的监测结果,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呈现波动变化,新冠病毒活动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研判预计,未来一周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仍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病原体也以流感病毒为主。
Q4:感染JN.1变异株后,症状会更严重吗?
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包括JN.1在内的BA.2.86变异株临床重症感染风险为低等。美国监测数据显示,JN.1变异株近期在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占比增加,并没有发现因感染JN.1变异株后引起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情况。我国监测数据显示,JN.1变异株感染者均为轻型或无症状。不同变异株引起的症状往往相似,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更多地取决于个体免疫力。基于现有证据,JN.1变异株的公共卫生风险较低。
Q5:如何防控JN.1变异株?
与预防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一样,建议公众继续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接种疫苗,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资料来源: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央视新闻、财联社、新京报此前报道等
编辑 代文佳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