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评论丨“北大要破格录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样本

评论丨“北大要破格录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样本
2024年05月19日 18:47 成都商报

  整个传言的制造链上所有的人都奔着流量而去,制造戏剧化、迎合想象,情绪太多,事实太少;对流量的欲望太多,对真相的坚守太少

  泼天的流量终于来到了山东菏泽。沉寂多时的菏泽南站,俨然成了赛博世界的风暴眼。用灰黄色药片膜制造“物理滤镜效果”的郭有才,成为当下的“顶流”,有传言称其一次直播有上百万元收益。小小的菏泽南站也成为了各种网红整活、拉流量的胜地。

  结果就传出了一则离谱的传言,“北大招生办的‘于一凡’主动联系网红‘郭有才’,决定破格录取其进入北大继续深造”的消息在网上流传。5月18日晚,北大党委宣传部对此回应称,北大已进行核查,“于一凡”不是该校教职工,更不是“招生老师”,北大没有联系过“郭有才”。

  所谓的“北大破格录取郭有才”当然是一出闹剧,特别是在今年高考临近,大家对于教育公平如此敏感的当下,更是撩拨到了社会的公平神经。但是要问谁是闹剧的始作俑者,恐怕是在流量的逻辑之下,众多网友一起参与了“闹剧的生成”。

  很多网红都去蹭菏泽南站的现场流量。据于一凡此前发布的短视频信息,其自称是“给北大针对成年人研修课程的招生老师”,并发布过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历史研修班等资料。在菏泽南站现场,“于一凡”还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张所谓的“录取通知书”。

  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大概能从发言里读出浓浓的广告味道,就是一个打着北京大学幌子的成人培训,和高考没有关系,和“破格录取”没有关系,甚至和北京大学的金字招牌大概也没啥关系——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并不认识这个人,于一凡不是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但是这个打广告的人还是挺“实诚”的,没有冒充自己是北京大学招生办人员,也没有说要破格录取郭有才,还是摆出了“我家大门常打开,有钱你就来”的姿态,发布了硬广。

  但就是这么一则硬广,还是被众多网友二次加工、演绎,在传播的过程中投注了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最终变成了“北京大学要破格录取郭有才”,从而引发了对于“北大也想蹭一把网红的流量”“只要当上网红,就可以进入一等一学府北大”的质疑。本来就没有的东西,就被以讹传讹,灌注了太多的情绪意见,最后乃至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逼着北京大学不得不出来为子虚乌有的事辟谣。

  这是一个互联网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样本——说话的,不好好说话;听话的,不好好听话;传话的,故意往里添枝加叶,增加话题的“抓马性”,于是整个舆论场就变成了一滩信息的污泥浊水。整个传言的制造链上所有的人都奔着流量而去,制造戏剧化、迎合想象,情绪太多,事实太少;对流量的欲望太多,对真相的坚守太少。

  先是有卖课程的,打着北大的名头去蹭流量,之后又因为北大的敏感性被人们推上了风口浪尖,把一个明显的成人培训的硬广生生说成了北大要蹭郭有才的流量,向北大宣泄了无穷的口水。整个郭有才流量事件都展现出了互联网的疯狂、流量拜物教的丑陋。在线下,是无数网红在菏泽南站打把势卖艺、整活,“济公”来了,“唐僧”来了,“小姐姐”们来了。在线上,人们在流量的指挥棒之下,对整个事件进行二度创作、鬼畜化,参与了线上奇观、网络谣言的共同创造。

  也许郭有才是一个小人物翻身的励志故事,但当流量成为评断一切是非对错的标准,不惜把北京大学当成某种符号放入流量的洪流当中,无底线的炒作将吞噬掉什么呢?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克鲜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责任编辑:崔理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