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歌手2024》:华语乐坛,请把目光投向音乐|争鸣

《歌手2024》:华语乐坛,请把目光投向音乐|争鸣
2024年05月22日 12:54 北京日报客户端

  继2020年《歌手·当打之年》后,湖南卫视《歌手2024》时隔4年再度回归。首期一经播出就获得广泛关注,连续霸占微博热搜“娱乐版”头条数天,网友们的纷纷转发、评论更是将《歌手2024》推向舆论焦点。《歌手》从2013年起,至今已举办九季(前四季为《我是歌手》,2017年第五季后更名为《歌手》)。为何偏偏第九季刚一播出,就获得广大网友的如此关注?是湖南卫视的宣传手段使然,还是本季的舞台与歌曲满足了大众需求?

  沿着话题探流溯源会发现,《歌手2024》霸榜的原因,既不关乎音乐本体,也无关于哪首歌曲翻红。而是因为首场比赛中,两位外国友人霸占冠亚军,而驰骋华语乐坛三十余年的中国内地女歌手那英只“屈居第三”,其余中国歌手分别占据四至七位。更让人猝不及防的是,成绩排名公布后,微博出现了“五旬老太守国门”“快来救救英子吧”等一系列热搜。甚至有网友去“李健、张信哲、张杰、韩红、华晨宇、龚琳娜、谭晶……”微博下面留言“吾有难,速归——英”,以求其他所谓更有实力的中国歌手拯救这一尴尬局势。借此热度,韩红、李佳薇、纪敏佳、曾一鸣、江映蓉、常思思、罗琦、杭盖乐队等歌手纷纷发博报名《歌手2024》,称“有召必回”。凡此种种,将《歌手2024》带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回溯前八季,也不乏一些外国歌手参赛,如《我是歌手第二季》的茜拉(马来西亚女歌手),第三季的陈洁仪(新加坡流行女歌手)、郑淳元(韩国男歌手)、李佳薇(马来西亚华裔女歌手),《我是歌手第四季》的黄致列(韩国流行男歌手),《歌手2017》(第五季)的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哈萨克斯坦男歌手),《歌手2018》(第六季)的Jessie J(英国流行女歌手),《歌手2019》(第七季)的克里斯蒂安·科斯托夫(保加利亚与俄罗斯双国籍男歌手),《歌手·当打之年》(2020年,第八季)的MISIA(本名:伊藤美咲,日本流行女歌手)。但为何本季出现了中国歌手与外国歌手实力差距较大的尴尬场面?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歌手2024》首发阵容有那英、杨丞琳、汪苏泷、海来阿木、二手玫瑰、凡西亚·奥伊亚(加拿大籍摩洛哥裔女歌手)、香缇·莫(美国节奏蓝调女歌手),歌手类型涉及流行、欧美、蓝调、摇滚、民谣等。本赛季采用了全开麦、不修音的“one take”(一次成型)全程现场直播模式。其中仅“全开麦、无修音”这几个字就赚足了观众眼球。

  对像《歌手》这样的竞技类音乐节目而言,“one take现场直播”不仅是对歌手唱功的挑战,也是对歌手舞台表现力的考验。改变规则后重新归来的《歌手》无疑掀开了中国流行乐坛长久以来的遮羞布,让歌手的症结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中国流行音乐自1926年黎锦辉创作录制《毛毛雨》以降,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百年间,华语流行音乐也曾掀起层层浪潮,出现过邓丽君、凤飞飞、谭咏麟、赵传、伍佰、“四大天王”、小虎队、周杰伦等风靡乐坛的歌手。千禧年前后,日流、韩流开始涌入,“偶像”、“流量”的狂潮席卷我国,像赵传“很丑却很温柔”且唱功优秀的歌手不再受到追捧,艺人帅气、美丽的脸蛋成了进入行业的关键。艺人本身具有话题可炒作,又是走红的基本条件,“红”就代表有雄厚的商机。当今的华语乐坛,“流量”无疑是资本和节目组最看重的一项。但作为一名歌手,唱功本应是最基础的基本功。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在专辑录制、电视台节目甚至演唱会中,歌手的声音都可以通过混音、修音来调整,甚至还有半开麦、假唱的作弊方式,以至于很多歌坛新人在走红成为歌手后,便放弃了唱功的修炼,更不用说还有很多新人就是靠“热度”“流量”而红,一开始就没有唱功。诚如“情歌王子”张信哲在一档名为《听见我的旅行》的节目中所说:“我的《爱如潮水》录了一个星期。大哥(李宗盛)在前几天会让你不断地唱,形成肌肉记忆,后面几天才开始调所要传达的情绪、感觉。这个训练对新人是很有帮助的,能让你在录音室好好地练歌和感受歌曲,所以到现在我还是不喜欢修音。”所以,在《歌手2024》首发阵容中,尽管57岁的那英从年龄看已过了嗓音机能最好的年纪,但依然能在一群年轻中国歌手中夺得头筹,想来也是曾在不修音的时代日复一日“苦修自己”的结果。

  华语音乐长久以来的“重流量轻质量”模式,严重蒙蔽了歌手、制作人等音乐人的眼睛,腐蚀了他们最初为“艺术而艺术”的心。更可悲的是,听众的习惯也是会被慢慢培养的,在此影响下的听众无疑也进入了流量的怪圈。当“颜值”和“流量”封印了歌唱本身,势必造成“为流量而娱乐”的浅薄倾向,这在根本上也就动摇了艺术的尊严。

  除了唱功上的悬殊,舞台表现力也是让观众感觉拉开双方档次的一个原因,甚至有网友发表了“格莱美大战草莓音乐节”的评论。抛开竞技成分,笔者认为,音乐,是灵魂向灵魂的语言。一个歌手演唱的最高峰应该是雁过无痕般的技术展示,自然流动的情感传递。反观现今,“飙高音”、“炫技”已然成为衡量歌手演唱好坏的标准,甚至很多听众也有盲目的高音崇拜。然而,高音崇拜只是对歌唱技术的崇拜,并不是对音乐的真正欣赏。音乐本应是用来欣赏与享受的,而不是炫耀技术的武器。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一段饱含真情的演唱,犹如情感宣泄的窗口,能抚慰听众的心灵。如若一味追求高音而丧失歌曲的情感表达,这种演唱无疑也是一种失败。

  《歌手2024》所衍生出的一系列讨论,不应只局限于比赛的输赢,而是应该把目光投向音乐本身。2024年5月12日湖南卫视歌手官方微博,发文称:“赢,只是歌手的一段路;迎,才是音乐的目的地。”从结果导向看,正是“迎”来的这些外国歌手,才让我们在“流量当道”的当下,得以正确审视华语乐坛的症结。如今的乐坛,新星取代旧星,旧星如同陨石只供考古。如若不想被很快取代,不想当那颗流星,想要“赢”,就要用实力说话,把舞台与麦克风留给真正有实力的歌手。恰如《人民日报》所言:“饱含真情实感、真材实料、真知灼见的作品,方能获得长久流量,实现‘长虹’。”

  至此,笔者再次呼吁:华语乐坛,请把目光投向音乐!

  岳小琳/文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