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普京的新任期、国防部换帅和三战哈尔科夫,俄罗斯全面发力?

普京的新任期、国防部换帅和三战哈尔科夫,俄罗斯全面发力?
2024年05月22日 13:05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李书齐

  2024年5月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可能将给俄乌战场局势带来转折:先是在4月底,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被搁置已久的608亿美元对乌军援法案,美国军援法案落地意味着西方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开始完全趋于一致;同时,俄罗斯方面也加强了前线攻势,并于5月10日正式重新开辟哈尔科夫战线,打响了“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在俄罗斯5月12日新组建的联邦内阁中,经济学家安德烈·别洛乌索夫接任谢尔盖·绍伊古为国防部长,很明显未来俄罗斯将进一步深化全国动员,并在战争中全面发力,抢抓时机彻底夺得战场主动权。

俄罗斯总统普京 澎湃影像 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澎湃影像 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据乌克兰国防部消息,早在5月5日至10日,为配合地面进攻,俄军首先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滑翔制导炸弹等远程武器对哈尔科夫州境内的能源设施、军工工厂、武器弹药库、铁路等设施进行了27次集群式打击,5月10日,俄军地面作战部队正式跨过边界对哈尔科夫州发起进攻。为了报复俄军袭击,5月12日前后乌军也向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境内的居民点发射数枚导弹、火箭弹并进行无人机打击,造成了俄方多名平民身亡,而美国也紧急向乌克兰运送了价值约四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以及布雷得利战车等先进武器。一场可能扭转整个俄乌战局的“哈尔科夫战役”正式打响。

  在此之前,俄乌双方已在哈尔科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早在2022年2月25日至27日,在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第一阶段,俄军先头部队从别尔哥罗德出发迅速包围哈尔科夫市区,在“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中俄军控制了伊久姆、库皮扬斯克、红利曼等重镇并占领哈尔科夫州大片区域,然而俄军最终还是折戟于哈尔科夫城下。虽然俄方在“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中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战略目的,但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夺取哈尔科夫城这一战略目标。2022年5月初俄军彻底控制马里乌波尔后,俄罗斯官方曾高调宣称哈尔科夫将会是下一阶段军事行动优先夺取目标。2022年乌军夏季强势反攻中,俄军大量主力部队被牵制在南部扎波罗热至赫尔松一线,攻打哈尔科夫的计划只能被推迟。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则是2022年9月6日,乌军在哈尔科夫地区发起的反攻,现任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指挥了这场战役。整个战役中乌军势如破竹,俄军所控制的伊久姆、红利曼等重镇接连被乌军夺回,至10月初乌军基本收复哈尔科夫全境,俄军主力部队退回到别尔哥罗德州。乌军夺回哈尔科夫东部门户伊久姆、红利曼,消除了俄军从侧翼包抄哈尔科夫的可能。2023年,俄军将主攻方向聚焦于中线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地区,在北线别尔哥罗德地区以及南线赫尔松地区均无力再度发动较大规模的战役,在哈尔科夫地区,双方只能沿两国国境对峙。

  2024年2月,随着乌军重镇阿瓦迪耶夫卡陷落,俄乌战局攻守反转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乌克兰2023年夏季反攻过于冒进,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以及西方军援武器,严重挫伤了军队锐气;另一方面,俄军在这个过程中却采取了攻守兼备的务实策略,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俄军开始在顿涅茨克、卢甘茨克、扎波罗热战场上逐步夺取更大的战场主动权。当前已开启的“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正是俄军在顿涅茨克及卢甘茨克战场上取得相当主动权背景下发起的。

  当前,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集结的兵力大约有5万人,分为布良斯克(8500人)、库尔斯克(10800人)、别尔哥罗德(共计31200人)三个作战集群,共配备395辆坦克、928辆装甲车、992门火炮、123门多管火箭炮发射系统以及两套伊斯坎德尔短程弹道导弹系统,这些部队分别隶属于曾在顿涅茨克、卢甘茨克及扎波罗热前线作战的第18近卫摩托化步兵师(隶属于波罗的海舰队)、第138近卫摩托化步兵旅(隶属于西部军区第6集团军)、第47近卫坦克师(隶属于中央军区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以及第2近卫特种旅(隶属于格鲁乌)和车臣部队,这些部队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并且已在后方得到了充分的休整,其士气高涨且战斗力较强。而在哈尔科夫战线的参战兵力大约仅有2.3万人,不及全部部署兵力的一半。

  在哈尔科夫方向对阵俄军的乌军主力部队是新组建的第23机械化旅以及陆续从巴赫穆特、恰索夫亚尔、赫尔松等处前线紧急调来增援的第42机械化旅、第92突击旅、第60旅、第63机械化旅、第57机械化旅;还有驻扎在当地的国土防卫部队第125旅、第123旅以及第5国土防卫旅,这些国土防御部队皆为二线作战部队,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战斗人员素质都逊于一线部队,只担负保障后勤安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的任务。在乌军一线作战部队中,第23机械化旅多为刚刚应征来的新兵,缺乏作战经验,其它部队由于长期鏖战于乌东前线而师老兵疲。

  俄军兵分两路,东路俄军迅速占领奥切尔采韦、加季谢、普列谢尼夫卡等村庄,前锋部队在5月14日攻占重镇沃尔昌斯克北郊机场并于次日突入沃尔昌斯克市区,19日俄军已占领沃西恰河以北大片市区,同时试图从东西两侧迂回夹击沃西恰河南部市区。西路俄军沿公路干线占领斯特里列恰、克拉斯涅、皮利纳、博里季夫卡、泽列涅、卢克扬齐等几个村子,兵锋直指哈尔科夫北方门户利普齐,并攻占了北部高地,整个利普齐市区已基本处于俄军炮火覆盖之下。在这一周多的时间里,俄军占领了至少278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前线乌军大批投降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还有俄军部队在别尔哥罗德州西部集结,大有直插乌克兰苏梅州以切断哈尔科夫右翼之势。

  为了稳定哈尔科夫战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乌军最高司令瑟尔斯基以及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都已亲临哈尔科夫指挥战斗。就当下的形势而言,俄军打响“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在于拓宽边境缓冲地带,减少乌军对俄边境地区的骚扰;二是抢占有利地形以及重要城镇,为后续攻打哈尔科夫城区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声东击西,策应俄军顿涅茨克方向的进攻。

  哈尔科夫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俄军进攻哈尔科夫,乌克兰反应迅速,当前俄军直取哈尔科夫城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俄军当前并不急于攻打哈尔科夫城,声东击西可能才是当下俄军最主要的战略意图。4月以来,俄军在顿涅茨克战线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尤其是5月上旬俄军迅速占领五一村、奥切列季涅、乌曼斯克等地,形成了巨大的突出部,内泰洛韦、内维尔斯克等地俄军也占据着优势,但在恰索夫亚尔以及克拉斯诺戈夫卡方向,俄军则遭到乌军的强烈抵抗,尤其是在恰索夫亚尔,俄乌双方进行了反复的巷战攻夺,已拉锯一月有余,若俄军长时间无法在恰索夫亚尔以及克拉斯诺戈夫卡方向成功突破,那么顿涅茨克战场的俄军无法形成南北两路呼应的钳形攻势,而奥切列季涅突出部俄军的安全也可能会受到乌军的威胁。

  虽然乌军顽强阻挡着俄军的进攻,但却面临着兵源短缺、武器弹药匮乏等一系列致命的问题,面对哈尔科夫地区俄军迅猛的攻势,乌军只能通过从其它战线调集部队来增援。哈尔科夫战场上乌军最为精锐的第92突击旅即是从恰索夫亚尔战场上调集而来。乌军将有限的兵力分散在更长的战线上,并且将精锐部队集中在哈尔科夫战线,无疑削弱了恰索夫亚尔、克拉斯诺戈夫卡战场的防御能力,这对俄军加强在顿涅茨克一线的攻势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远在顿涅茨克的恰索夫亚尔以及克拉斯诺戈夫战场,可能才是“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前期最为关键的看点。

  别洛夫索夫就任俄防长与2024年俄罗斯的全面发力

  就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打响的同时,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开启了他的第五个总统任期。5月12日,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总统就职后任命新内阁,在这一次人事调整中,曾长期在经济领域工作的安德烈·别洛乌索夫接任谢尔盖·绍伊古为国防部长。经济学家别洛乌索夫就任国防部长与“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打响共同传递出的一个明显信号,就是俄罗斯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一步强化全面动员并在乌克兰战场上全面发力。

  早在2022年秋至2023年春,俄罗斯就陆续启动扩军计划,先是2022年9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启动“部分动员令”征召30万青壮年男性入伍,再有2023年1月17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再度扩军150万人。经过两轮动员,至2024年第一季度,俄罗斯扩军计划已完成了近80%,这保障了俄军前线充足的兵源。据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保守估计,俄军在乌克兰前线作战人数从2023年初的36万人也增加到2024年初的47万人,这一数字在哈尔科夫攻势打响后还会有所攀升。

  兵源的大幅扩充要求俄罗斯国内装备生产能力以及后勤供应能力都必须与之相配适。自2023年以来,俄罗斯在工业领域亦开始启动全面动员,在俄罗斯2024年预算方案中,军事支出占到了财政总体预算的1/3以上,约占GDP的6.4%,国防支出远超过其它各项社会支出。在工业动员下,俄军工企业三班倒生产前线所需的武器、弹药及军需物资,各类武器弹药的产量已翻番,军工产业的繁荣拉动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工人工资、就业率亦相应地有所上涨。2023年以来俄罗斯开始在战场上逐步取得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国家的全面工业动员,工业动员不仅保障了武器装备、弹药、后勤物资的充足供应,同时还形成了前线俄军强大的火力输出优势。2024年4月乌克兰政府总理杰尼斯·什米加尔访美之际透露,据乌军方统计,每20平方公里内俄军所倾泻下的炮弹数量是乌军发射炮弹的数十倍之多。

  但全面工业动员也造成了一定问题。虽然2023年度、2024年度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以及国防预算支出都有显著上涨,但这依旧难以填补高昂的战争成本,在过去两年中,俄罗斯已从联邦应急储备基金中挪用了近6.5万亿卢布用于军事开支;通货膨胀加剧(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通货膨胀率在7%—11%之间徘徊,远高于俄罗斯央行制定的4%以内目标)、西方制裁带来的进口替代成本提高意味着军事装备制造成本上升,进而也导致采购价格的上涨;而军工企业中还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投资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加之,俄罗斯军队战斗序列又恢复为苏联时期传统,在这种组织体系下对于武器、弹药的供给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形势下,俄罗斯更加需要一位善于理财以及经营管理的经济学家来应对国家全面动员背景下军事生产、装备及后勤供给领域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孙子兵法·作战篇》有言:“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对外战争持久化必然会导致国家财用不足、军民疲惫,不仅会进一步让俄罗斯陷入力竭的窘境,国内、国际潜在的危机随时可能爆发。事实上,在这样的形势下,留给俄罗斯打破当前僵局的时间已不多。俄罗斯必须趁逐步掌握战场优势的时机开始全面发力,尽可能夺取更多的战略目标,从而实现“以武促和”之目的。

  (李书齐,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祝加贝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