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凤凰传奇现象:过去引发自卑的东西,在和解后变成快乐的身份密码

凤凰传奇现象:过去引发自卑的东西,在和解后变成快乐的身份密码
2024年05月22日 14:30 北京日报客户端
凤凰传奇北京鸟巢演唱会 凤凰传奇北京鸟巢演唱会

  如果在2009年有人说,只要十多年,你就可以跟人工智能聊天了,还能让它画画、写歌、做视频,简直无所不能,你可能会说:“太科幻了吧!”但如果他又说,到那个时候,年轻人将聚集在万人体育场里齐唱“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你可能听不下去了,“那更科幻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

  最近凤凰传奇一再成为热点,他们是各种演唱会和音乐节上年轻人追捧的对象,网络上各种夸张的赞美随处可见。2024年,他们的巡回演唱会被称作“全国军训”,歌迷说他们是“大学生偶像”,“真想带爸爸妈妈去看”。每到一站,现场都变成观众主场,唱得不投入就是“假唱”观众,有人唱得撕心裂肺跑了调,就被鉴定为买了“骂票”。

  当初嫌他们“土”的声音似乎消失了。他们这么痴迷,到底为什么?也许你说,毕竟现在流行怀旧嘛。但是,“年轻人怀旧”本身就是个问题,更无法解释为什么这个曾经被嘲“土得掉渣”的流行组合,如今让年轻人听得忘情,唱得洒脱。要搞懂这种局面,首先需要清楚:这些歌迷并不是十几年前“那届”,他们主要是伴随网络文化长大的“Z世代”(1995年至200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

  关于Z世代对凤凰传奇的痴狂,一说是“血脉觉醒”,另一说则是年轻人“不装了”。这两句其实很矛盾。还有一说,“质疑我妈,理解我妈,成为我妈,震惊我妈”,这也是2023年网络评论区的热梗。如果情况真的是“成为我妈”,那么年轻人终于跟爸妈的审美汇合了吗?仔细观察一下,你就知道这些热梗是不能从字面理解的。

  从嫌弃躲避,到齐喊“留下来”,这奇特转变的背后有条隐线,是关于“土”的场景转移和感受力的变迁。

  当初为什么嫌弃凤凰传奇“土”

  凤凰传奇的特征可以归纳为“民族”加“时尚”,玲花的民族唱腔配上曾毅的嘻哈说唱,是他们二十年保持不变的组合模式。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千禧年后中国流行音乐的大方向吗?这跟周杰伦的“中国风”差不多啊,怎么土了?

  先说“土”,这个听起来很主观、很不正式的评语,在近几年的乐评里却简直是核心术语。人们常把它作为“洋”的反义词理解,认为它表示乡下、粗陋,是含着自卑意味的东西。但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土”,我们还应该参考一个特别相近的词:“俗”。

  艺术界对“俗”有很多严谨的辨析:俗,或媚俗(kitsch),是指模仿和滥用文化艺术的经典元素,以陈词滥调、浮夸的样式讨好大众,是缺乏个性表达的种种状态。其实这也是我们觉得某些东西很土的重要原因。

  就早期的凤凰传奇来看,他们的民族元素侧重民俗。这跟周杰伦歌里的古风意象不同。凤凰传奇歌里的日月沧桑或鱼儿荷塘,更符合中式的民俗意趣。他们的旋律简单舒展,玲花的唱腔中有着十足的草原气息,即使唱男女情长,也从不会掉进流行歌曲常见的孤独感伤,总有一种少数民族的热情奔放。

  另一面,他们的时尚则掉进了“洋俗”里。歌里的嘻哈说唱和电音舞曲(EDM)编配,体现了对时尚的简单模仿,正是这类元素使他们被贴上了“土嗨”和“洗脑神曲”的标签。不过,在同样被称作“土嗨”的歌曲类型里,凤凰传奇的精良制作又是独一份的存在。也有人会把凤凰传奇与“二手玫瑰”乐队做比较。他们的区别是,二手玫瑰的土是艺术策略,凤凰传奇的土更像是本色——对于时尚,他们是认真的。在他们早期专辑的封面上,曾毅的墨镜和贵族军装显然在效仿迈克尔·杰克逊。他的冷酷感与玲花的游牧风放在一起,有点像蹩脚的旅游广告,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不过,在谈论凤凰传奇为什么土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会忽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歌曲的传播场景。凤凰传奇是在发廊、广场舞、彩铃和手机外放中开始走红的。从线上到线下,他们的歌无处不在,成了一种罪过。因为在这些公共空间,吵闹的节奏和差劲的音响都是侵略性的,会引发一种品位和身份冲突。

  玲花在《开讲了》节目中讲过一个故事:地铁里一个优雅的白领因为不小心弄掉耳机线,当众暴露了自己在听凤凰传奇,引起周围侧目,让她尴尬不已。这故事是当年他们处境的某种写照。年轻歌迷正在追R&B,“哈韩”,他们的流行音乐口味还在向外和向“前”看——向往着高级的、更酷的、更与众不同的东西。他们表达自我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划清与广场舞音乐的界限。

  如今为什么爱上凤凰传奇的“土”

  现在的凤凰传奇早已是舞台实力派,褪去了很多俗气的修饰,而他们的《山河图》与翻唱版《海底》在哔哩哔哩网站受到泼天弹幕的顶礼膜拜。不过,演唱会上,《月亮之上》《最炫民族风》和《到底为什么》依然是必唱主打。所以,不是他们现在不土了,而是歌迷迷上了这种“土”。这让人有些看不懂,却大受震撼。

  这种来自Z世代的痴迷,并非单纯的喜欢或推崇,它含混多义,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其中包括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高涨,对民族、民俗符号的喜爱与肯定。不过这显然不是博物馆里的人文欣赏,而是赛博空间的玩味与狂欢。

  “听《奢香夫人》,做气质女人。”这里分明有“土味”向我袭来。

  被称为“AKA草原悍匪”的曾毅话少,词少,梗却不少。曾毅在《吐槽大会》节目里也轻松地自嘲:“歌土,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才几个词儿?”——你看,歌迷造梗,歌手接梗玩得不亦乐乎。所以要理解这种土味乐趣,就得体会这种“造梗”的过程。现在有梗的地方,就有“发疯文学”的二创在进行。梗是一种集体游戏,是社群和圈层的黑话、暗号,它不明示才好玩。

  Z世代带着各种梗奔赴音乐现场,又在现场打造新的梗。这虚拟空间和音乐现场的联动与渗透效应已经熟悉到不太为我们觉察。正如Z世代的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二者相互依存。凤凰传奇的梗,是他们自我叙事的一部分。在音乐现场齐唱凤凰传奇,是一种狂欢,更是一种构筑短暂共同体的仪式。歌声越强大,这个共同体也越强大。年轻人喜欢土味,其实是一种网络草根情绪的表达,隐含着一种对抗现实焦虑的态度。“喜欢土味”是一种玩味和调侃,是对“土”的感受的一种新的距离和角度。过去引发自卑的东西,在和解后变成了快乐的身份密码。

  这个过程背后是一种新的感性结构:以梗窥世界,以梗改写凤凰传奇的审美编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并非嘲笑凤凰传奇,而是从凤凰传奇那里找到快乐;他们不是解构歌曲,而是取消了过去关于“土”的评价,消解了关于“土”的负面感受。凤凰传奇的歌让他们找到可以共享的,你知我知的情绪认同。

  回望过去,“新”失去了吸引力

  在这热闹的景观里,改变的不是凤凰传奇,而是呈现他们的场景空间。年轻人将“土”变成土味,是一种从天真到有些世故的感性转变,是一种眼光的自主调节。

  如前所述,凤凰传奇的现象其实并非独一无二:伍佰也在指挥歌迷合唱,老牌艺人纷纷复出,《怪奇物语》让上世纪80年代歌曲重新在排行榜上夺冠。怀旧现象反衬了当下的文化空虚感,人们似乎有着不断回望的热忱。为什么会这样?是新的东西失去了表达当下,连接广泛人群的力量吗?这让很多人感到沮丧。在技术加速影响下,让人充满了不确定感,而“当下”常常是“过去”碎片的流动拼接,弥补着我们越来越缺乏的共享记忆。

  当然这其中也有有意义部分。在回望的过程里,人们并不只是简单地煽情,而是在打磨和运用一种新的眼光和聆听,在过去的文化里寻找着创造的可能。

  郝巍/文

凤凰传奇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