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每一站都是风景——海淀融媒记者探秘地下“浪漫之城”

每一站都是风景——海淀融媒记者探秘地下“浪漫之城”
2024年05月23日 09:59 北京日报客户端

  公主坟站

  公主坟站

  田村站

  田村站

  西钓鱼台站

  国家图书馆站

  国家图书馆站

  北太平庄站

  北太平庄站

  北太平庄站

  牡丹园站

  牡丹园站

  牡丹园站

  记者 李祎乔 文/摄

  地铁网络四通八达,由南到北、从西向东串联起各个地区市民们的日常生活。地铁站作为城市交通的枢纽,不仅满足了人们出行的基本需求,更结合本地特色和地区文化在视觉和乘坐体验上带给人们焕然一新的感受,成为展示城市文化和艺术的窗口。日前,海淀融媒记者探访了海淀辖区内部分别具特色的地铁站,看看它们如何在不经意间让乘客感到耳目一新。

  随着电梯缓缓步入地铁,一趟趟列车从城市深处呼啸而来。近年来,海淀区的轨道交通日益发达,对于文脉深厚且涌动着科技创新基因的海淀来说,每个地铁站在设计修建之初,就处处体现了文化和科技元素的交汇与碰撞。

  穿梭在各个地铁站之间,记者看到,站内各具特色的艺术装饰像是一张张城市的历史文化名片,或是讲述每个地点悠久的历史,或是展现海淀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我听说公主坟是因埋葬着清代的两位公主,庄敬和硕公主和庄静固伦公主而得名的,设计者们将地铁站的装饰与公主坟的地名由来相结合起来,将历史故事的内涵和意向赋予艺术化的呈现。比如墙上装饰《百鸟朝凤》《化蝶双飞》都借用古代的美丽传说,将现代的审美趣味在这些经典题材之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市民周女士说道,“路过这些地铁站,看到这些壁画,不仅是一种视觉享受,也能让我们感知到丰厚的历史文化。”

  “牡丹园这片区域最早也是很荒凉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电视机厂在这里修建厂房,电视品牌名为‘牡丹’,牡丹电视机在那个年代几乎家喻户晓,所以后来这个地方才被称为牡丹园。”家住牡丹园站附近的王爷爷告诉记者。在地铁19号线牡丹园站的站台上,墙面到处“绽放”着牡丹主题的装饰,自然生长的牡丹和由品牌生成的文化牡丹,在画面上同构共生,充分体现地铁19号线“荟萃京华”的设计主题,营造出牡丹落英缤纷的氛围。“19号线刚修好时,第一次来到牡丹园地铁站,我就被震撼到了,墙上的牡丹装饰活灵活现,使用的材质也使这些画看起来亮晶晶的,每次经过这里都感觉非常漂亮。”市民姚女士说道。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丰富了地铁站内的视觉效果,也让人们在匆忙的路途中,感受到海淀的文化底蕴。

  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在各个地铁站充分展现。一走进西钓鱼台站C口,一幅《燕京之春》映入眼帘,柳枝随风摆动,一群南燕轻快飞过,两只小猫或好奇抬头,或慵懒休息,清新的构图让画面栩栩如生。据了解,南燕是北京独有的候鸟,自春秋时期就是北京的代表,“燕京”就是这样得名,作品将古老文化和春日特点完美结合。而在田村站,《大漠丝雨海上生花》的立柱装饰,通过描绘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具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和航海大宝船形象,以小见大,让生活在当下的人们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壮阔,从而进一步展望新时代“一带一路”焕发的勃勃生机。“一走出地铁门,就能看到这一立柱装饰,一半刻画着莫高窟佛像和敦煌图案,另一半在浪花之上刻画着青花瓷、指南针等,仿佛将我带入了古老的那段历史。”市民郑先生说道。

  除此之外,在科技文化氛围浓厚的区域,地铁站的设计也同样融合了周边的文化特色。国家图书馆站与一旁的国家图书馆交相辉映,立柱与灯具装饰古色古香,极具文化底蕴。“我周末经常来国家图书馆看书学习,这个地铁站每个灯上都写着古诗词,一到站就感受到浓烈的学习氛围。”陈同学告诉记者。而北太平庄站则紧邻城建大厦,据了解,北京城建集团的前身曾参与北京地铁1号线建设,壁画《提速时代》就以地铁建设发展历程为主题,展现了轨道交通过去、现在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愿景。“看到这些壁画,感觉到我们国家的基建工程太厉害了。从最开始只有一号线,到现在北京地铁已经有27条线路了,多条地铁线相互交汇,让我们的日常出行更加方便。”市民彭先生说道。

  据了解,北京地铁12号线也开通在即,西起四季青桥站,东至东坝北站,12号线沿北三环敷设,更加方便市民出行,在新线路的艺术设计上也将充分发扬北三环各处的文化及艺术氛围,以“畅游三环、微观艺术、轻嗅书香”为设计主题,为乘客带来别样的视觉享受。

  地铁站不仅仅是城市的交通枢纽,更是文化、艺术与科技的交汇点,这些地铁站的设计与艺术装饰,提升了城市的美学标准,丰富了市民们的文化生活。在这里,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美的享受,每一次等待都是一次文化的体验。

地铁站地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