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怀来:一泓官厅水 70载奋进路

怀来:一泓官厅水 70载奋进路
2024年05月26日 10:06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方产量过长江,南方风景过长城,官厅水库鱼三尺,夹库湖山两岸青。”这是郭沫若为官厅水库写下的动人诗句,这座水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怀来县和北京市延庆区之间。因水面宽广、风景秀丽,素有京畿明珠的美誉。

  官厅水库工程于1951年开工建设,1954年5月竣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也是永定河上最重要的控制性枢纽工程,是阻挡永定河洪水威胁北京的重要屏障。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官厅水库华丽转身,重现水清岸净、枝繁叶茂、百鸟争鸣的生态图景。

  今年5月,官厅水库迎来70岁生日,从新中国水利事业的摇篮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本,官厅水库见证了我国水利事业的起步和中途遇到的挑战,而今又成为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当代中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决心。

  官厅建成 洪患永定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根治永定河洪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决定在永定河上游修建官厅水库。1951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指挥下,官厅水库破土动工。

  水库工程一开始,各种机器、器材从全国各地运来。鞍山的钢铁,天津、太原、上海的钢筋,唐山的水泥,湖南的杉杆,白洋淀的苇席,内蒙古的木材……施工所需材料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官厅水库建设工地。建设者们也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退伍军人、技术工人、学生……漫山遍野的建设大军,爬坡过坎、攀梯下沟,为了工程全情投入、热情高涨。建设者们团结协作、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仅用时两年半完成这项举国瞩目的工程。1954年5月,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胜利竣工。

  随着水库开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移民,远赴异地他乡,重建家园。这也让官厅水库文化底蕴中,多了一层“舍小家为大家”的寓意。因修建官厅水库大部分沉没于湖下的怀来城,素有“北门锁钥”之称,是著名的军事要塞。曾经,这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城镇。修建官厅水库,怀来人民顾全大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包括县城怀来城在内的66个村庄、7000多户、30000多名移民,克服困难,远离家园。官厅湖蓄水,土地肥沃、农产丰富的150000亩良田、10000亩果园被淹。那个人间烟火繁盛的一代名城从此静静地沉没于水下,只有卧牛山之巅还留有怀来城的断壁残垣,依山势蜿蜒而上,清晰而真实的承载着历史的变迁。

  永定河上游群山环抱的官厅山峡之间筑起高耸的拦河坝,实现“无定河”变“永定河”的历史性转折。官厅水库建设运行70年来,在防洪、供水、发电及生态恢复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目前,官厅水库共拦蓄1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8次,拦蓄泥沙6.5亿立方米,累计发电87亿千瓦时,为下游的北京、河北、天津地区供水430亿立方米——作为永定河流域重要生态节点,官厅水库对维护京津冀生态意义重大。

  呵护生态 和谐共生

  如果说,最初的官厅水库是与水“抗争”的利器,如今官厅水库则是与水“共生”的典范。这条“共生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跌宕起伏。

  过度的人为活动,让官厅水库遭受到意想不到的挑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库上游的工业排污量明显增多,官厅水库的水体开始呈现富营养化,水质逐渐恶化。1997年5月起,官厅水库被迫退出首都饮用水源体系。京津冀三地水网紧密相连,官厅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让本就缺水的京津冀地区变得更加“拮据”。

  官厅水库水质还清刻不容缓,2003年起,官厅水库开始进行黑土洼人工湿地、库滨带生态涵养林建设,开展封库禁渔、水华防治等工程,对水库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并在上下游水域建立生态保护带、污水处理厂等去除污染,改善水库水质。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开启了一轮永定河的治理,官厅水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得以全面启动。2017年以来,京冀两地协同开展了多项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官厅水库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转变。

  黑土洼湿地、八号桥湿地和妫水河湿地便是净化官厅水库上游水质的“利器”,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幅绵延的绝美生态画卷。森林、溪流、岛屿等多形态湿地相映成趣,形成水净化、水生态和水景观高度融合的水质净化系统。湿地建成后,官厅水库入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通过开展河北、山西的集中输水和引黄河水入京,官厅水库蓄水量不断增加。2018年至2023年,官厅水库累计实测入库20.13亿立方米,累计向下游供水17.07亿立方米。2022年,官厅水库蓄水量达6.92亿立方米,水位达477.63米,为近26年最高值。蓄水量的增加,为下游实施生态补水有了条件,作为永定河生态水量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官厅水库自2017年起已连续7年向下游实施生态补水,为永定河全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坚实保障。2021年,永定河时隔26年实现865公里全线通水。2023年,永定河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有水。

  建设湿地 赋能发展

  2017年1月,该县根据国家指示“要加强生态建设,树立生态优先意识,建成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兴市、生态强市的路子。”

  经过了充分的反复论证,2017年3月,怀来应声而动,湿地公园正式开工建设。

  为保护好官厅水库,怀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作为全县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注重从山水林田湖系统综合考虑,打造更高标准的绿水青山,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在土地流转、手续办理、施工建设、质量把关等方面直接驻场办理。采用PPP等多元化投资模式,突破资金瓶颈。各项工作迅速开展,有力推进。

  两年多时间,这里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在一次次的挑战与磨砺、一次次的坚守与突破中,以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一次又一次刷新人们的记忆!强大的“怀来速度”与“怀来力量”,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茫茫土地。曾经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和布满杂草凌石的库滩地,已然被一幅“芦荡伴柳草萋萋,碧水连陂十数里”的天然氧吧自然美景取而代之。

  2019年12月25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华北地区典型的河流、库塘等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代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有绿水青山常在,生态优势永续,人民才能获得更大福祉。怀来县通过采取生态补水、水系连通、退耕还湿、自然恢复、退耕还林等技术措施,迅速修复了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使区域湿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得以迅速恢复,充分发挥生态水功能涵养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作用,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经监测,官厅水库入库水质由地表水Ⅳ类提升至Ⅲ类,野生植物由原来的106种增加至358种,野生鸟类由原来的169种增加到192种。

  生态环境的好转,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期间,累计土地流转1.9万亩,向当地群众累计进行土地流转补偿1.2亿元,累计吸收周边群众在公园务工达5.6万人/次,人均增收230多元/年。进入旅游经营期后,促使周边村庄开展民宿、餐饮等产业,也间接带动农民增收,使公园的“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为怀来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10多万人次,收入达1500多万元,已经显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稳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怀来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湿地公园及周边旅游项目将吸引来自北京、天津、张家口周边及河北省其他地区的游客,对怀来县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和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秀美灵动的官厅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美丽乡愁。而历经70载砥砺奋进的官厅水库,也将继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下一步,怀来县将继续加强与北京市、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官厅水库周边剩余30平方公里的湿地保护修复,早日形成生态闭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对官厅水库水源的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河山新闻记者 郝大钊)

  官厅水库70年大事记

  ●1955年,官厅水库正式蓄水,使永定河基本免除水患,实现了“无定河”变“永定河”的历史性转折。

  ●1997年,官厅水库因上游三废污染被迫退出城市用水体系。

  ●2007年,官厅水库恢复为北京市备用水源地。

  ●2017年,开展官厅水库向下游永定河小流量生态补水实验。最终,在2023年,断流干涸26年之久的永定河首次实现全年全线有水。

  ●2019年以来,大量黄河水跨流域调入,让官厅水库蓄水量逐年稳步增加。

  ●2019年12月25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华北地区典型的河流、库塘等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代表。

  ●2022年4月13日,官厅水库蓄水总量高达6.92亿立方米,创造了26年新高度。

  ●2023年7月,在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官厅水库共拦蓄洪水7900万立方米,拦洪率达100%,削峰率达100%,防洪蓄水作用显著。

  ●2023年度,库区水体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类,经监测有115种鸟类安家、驻足,其中不乏包括黑脸琵鹭、大鸨等濒危珍稀鸟类。

  ●2035年,官厅水库将恢复饮用水源功能。

  编辑:张燕梅

中国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