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一款手表,实则并不简单,打电话、发视频、加好友、查资料、玩游戏……功能十分强大。如今,儿童电话手表的“一表多能”深受孩子们追捧,甚至对部分家庭来说成为日常必备,但一些家长对此表现出了担忧。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采访。
身边的“电子朋友”
“咱俩碰一碰加个好友吧。”近日,7岁的甜甜(化名)上舞蹈班时看到同班的另一位女孩也戴着电话手表,便主动上前社交,两个孩子打开各自手表的“碰一碰”功能,也就一两秒钟便成为了“云好友”。
在主城区一家商场内,记者遇到了正在某品牌专柜挑选电话手表的李女士。“孩子早想要一个电话手表了,说小朋友们都有,这不抽空过来选一选。”她认为,对学龄前儿童来说电话手表并不是必需品,但孩子提了多次还是满足了她。
采访中,记者走访了商场、二课机构、餐厅等多种场景,发现现在不少孩子都在使用电话手表,尤其在不上学期间,孩子们的佩戴频率会更高,而这些孩子中小则三四岁大则十三四岁,可以称得上是他们的“童年好友”。对家长而言,儿童电话手表不会像手机、平板一样无法实时监管,有家长禁用、监控等功能,需要联系时也能便捷地与孩子联通,比较放心。
看似小小的电话手表为何能成为孩子们的日常陪伴,这与其满满的科技含量和强大的功能有直接关系。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电话手表的不断更新换代,价位从300元左右一直到2000多元不等,其中的功能也会随之迭代,精准定位、加好友、双向通话、移动支付等是一些共有功能,像一些新款、热门款的功能则会丰富得多。在一家网购平台,记者随机打开某品牌的儿童电话手表专卖店铺,上架的电话手表有近20款,点击进入最新推出的一款产品链接,通过宣传页面上的图文展示可以看出,这款电话手表外观更加时尚、酷炫,智能科技感也格外令人惊叹。在产品主推的几大功能中,定位从国内升级到了境外,可实时监控孩子的行动轨迹,还能全天健康监测及时掌握孩子的身心变化,通过了100多项硬核品质权威认证……这些更强大更全面的定位安全服务,在家长看来都是颇具吸引力的加分项。而通过销量和评论都可以看出,不少家长和孩子均给予了好评。
“花式陪伴”有争议
不可否认,儿童电话手表因其所具备的安全性、社交性、便捷性等属性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同时也成为家长不在孩子身边的暂时陪伴。但丰富的功能背后渐渐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不禁令一些家长开始烦恼起来。
一次,市民张女士带儿子外出和朋友聚餐,期间,9岁的儿子与临桌的一位同龄男孩用电话手表加上了好友,并且两个孩子一晚上相处甚欢。而后一连几天,张女士发现一到中午就有人给儿子的电话手表打电话或是发信息。她询问了才得知,对方是上次饭店认识的男孩,来电是邀请儿子中午一起打游戏,但遭到几次拒绝后,他们便不再联系了。“正常的社交功能我们家长支持,但有时候孩子们私下联系玩游戏确实有些不好把控,只能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吧。”张女士无奈地说。
“孩子刚上小学,老师就特别强调到校期间不能戴电话手表。”市民郭女士坦言,起初自己并没太走心,但在儿子这两年的使用过程中,她深刻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有一回,孩子写作业时她去房间送水,发现儿子正偷偷地用电话手表计算得数,还有几次,孩子写作业过程中不自觉地玩起了里面的自带游戏。发现这些情况后郭女士立下规定:只要写作业时间,电话手表必须上交。可由于孩子放学早,老人接回家到家长下班前的这期间确实成了监管真空。
儿童电话手表有些功能设置上模仿手机的做法令市民王先生感到担心。“手表里设有群聊,在群里还可以发送积分,这不与微信中群聊和发红包的功能如出一辙吗?孩子大多自控力差,很容易被错误引导。”他介绍,有一次无意间听孩子念叨要发积分给谁让对方帮忙做头像图片,他感觉不太对劲赶紧打听。“大家都找他做,一次20或者30积分,做的都是我们喜欢的人物形象,我一共做了3个。”原来,孩子被班里同学拉进了一个群聊,里面有几位“朋友的朋友”,其中一个孩子在通过这种方式挣积分。听闻后,王先生认为虽然孩子们不是在金钱交易,但是存在这种暗示,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借助儿童电话手表配置的一些功能开启其他“新玩法”“新联络”,或是沉迷其中,成为家长们普遍隐忧的问题,也纷纷希望厂家和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以规范和监管。
要学会“扬长避短”
作为家长和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和更好地使用儿童电话手表呢?就此,记者采访了桥东区家庭教育中心庞春燕老师。
庞春燕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变化,儿童电话手表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实时保持联络,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发出信息通知对方;时间功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其中自带的电子词典、故事机等学习APP还可辅助孩子的日常学习;电话手表的社交互动功能为孩子提供了全新的交流方式,满足了他们多样化的沟通需要等等。因此,不能否定儿童电话手表在通讯、安全、学习、社交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带来的好处。
“作为家长我们不用过度焦虑,要学会扬长避短,正确引导,合理管控。”庞春燕说。她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产品时,不能盲目“攀高追新”,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和符合当下需求的产品,避免出现攀比的行为;在使用过程中,家长首先要了解其中的一些功能,发现不适合孩子的应用,不要过分放大,可以通过家长后台进行关闭;当发现孩子有过度沉迷其中的情况时,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收了之,而是先在沟通中化解问题的症结,通过耐心疏导或转移注意力等其他方式弱化依赖;从某种角度来说,儿童电话手表确实属于电子产品。家长除了要多留心,多沟通,和孩子一起商量使用场景和时间外,还可以提前介入进行正面引导,参与到孩子的使用过程中,一起探索发现里面积极的、有趣的方面,互相分享,给孩子树立一种正向的判断。(河山新闻记者 韩洁)
编辑:张燕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