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多地推行普职互转,会变为“中职普高化”吗?

多地推行普职互转,会变为“中职普高化”吗?
2024年06月12日 13:32 成都商报

  从“以就业为导向”转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打通职业教育的学历“断头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才选择

  据报道,近日,浙江省温州市发布的一则“新政”引发家长们的关注。该市教育局明确提出普高生和中职生之间允许互相转学。其中共三次转学机会,分别是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学期或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这意味着学生进入中职后还有转至普高的机会,普高生也可选择中职。

  但也有不少人担心,所谓的“互转”是否会演变为“单转”,中职生从中职转到普高,而鲜有普高学生从普高转到中职?同时,“普职融通”是否会变异为中职普高化、融而不通?甚至,中职参照普高办学,会不会一味追求升学率,而不是坚持职业定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6月1日,2024年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选手们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维修比赛。图据视觉中国↑6月1日,2024年合肥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选手们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维修比赛。图据视觉中国

  必须肯定,允许普高生与中职生互转,是扩大学生选择权之举,要鼓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这样的探索。事实上,这只是推进普职融通的一部分。要全面推进普职融通,还必须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给职教学生平等的求学、升学与就业机会,拓宽学生的成才选择。

  要注意的是,虽然允许普高生和中职生互转,但根据相关的转学规定,符合转学条件的中职生只是少数。比如有地方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转入普通高中的,中考成绩须达到转入学校当年录取分数线。对此,就有家长质疑,“达到普高录取分数的学生,有多少会选择上中职而不是普高?”当然,现实中可能有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达到普高线而上中职,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转学制度则给了他们重新选择上普高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建立转学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推进普高和中职实现学分互认,这也是实现普职融通的前提。如对于普职融通,各地都在探索建立综合高中,或者办综合高中班。综合高中、综合高中班要办成功,就必须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普高课程学分与中职技能学分要等值、互认,否则就难以实现普职融通。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普高要认可中职的技能课程学分,而非只是中职认可普高的文化课学分,否则,就容易出现中职普高化,把综合高中班也办为普高班的问题。

  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中考分流焦虑。为缓解这种焦虑,有人提出要扩大普高录取率,提高普职比,以及建立没有转学门槛的中职转普高转学制度。从现实看,各地都在努力提高普高录取率,如今年福建多地的普高录取率拟努力提高到70%;浙江明确到2025年,普高录取率提高到67%。从全国范围看,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教育数据,普职比已经不是1:1,而是2.13:1。但哪怕只有30%学生上中职,家长的焦虑还是会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放开中职与普高互转的门槛,也是不现实的。推进中职和普高互转,扩大学生的选择权,需要让两个选择平等,具有同等的价值,这就要从根本上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地位。按《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新定位,办出中职教育的特色。

  总体看来,类似“上中职就没有了出路”这样的认识正在被破除。此前有调查显示,65%中职生进入高等院校。这意味着约超半数的中职生接受了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或五年一贯制教育,即完成学业可拿到高职、本科文凭。如今年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达到4所以上,中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长学制人才培养达到中职招生的60%以上,逐步提高中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升入本科的比例。

  可见,推进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已逐渐从“以就业为导向”转为“就业与升学并重”——打通职业教育的学历“断头路”,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才选择。换句话说,如果职业院校能提高教育质量,拓宽职校生的出路,那么,越来越多的普高生转中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一方面,进入中职可以学习到技能,另一方面,办学质量高的中职学生进职业本科的机会可能比一般普高的机会还多。

  所以,中职与普高互转,其实是一件好事,不必担心“中职普高化”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在推进这一制度时,还要重视职校建设,提高职教质量,让技能人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祝加贝

普高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