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秦冰)7月26日是世界红树林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26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下简称“SEE基金会”)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主办的“保护红树林:应对气候变化的蓝色解决方案”主题公益直播活动成功举办。
据悉,活动以我国福建厦门、广东湛江为主场,联动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会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举办,并由我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进行指导。
直播由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高级项目经理张晶与海洋三所研究员陈光程共同主持,系统介绍了我国红树林的概况、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成效,以及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红树林领域的合作。在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此次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并探讨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
活动邀请了厦门大学副教授杨盛昌、柬埔寨环境部海洋与海岸带司副司长Meas Rithy、印度尼西亚国家创新和研究署研究员Frida Sidik、印尼Yagasu基金会Riza Aditya以及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苇。
参与活动的学者、专家分享了红树林的重要性、适应海洋环境的“本领”,依托多维度场景展示、动植物生态系统影像、公众科普互动等多元化展现形式,带领广大网友了解我国广东湛江金牛岛、福建厦门下潭尾和柬埔寨戈公省、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红树林,了解各个地区在保护与修复红树林方面的优良做法。
据介绍,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消浪、促淤护岸、固碳储碳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而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以海洋三所为技术支撑单位、SEE基金会为相关项目管理单位的“蔚海行动”,已在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陆续展开,包括但不限于海草床修复、红树林种植、湿地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渔业发展等项目。
经过几年的实践,“蔚海行动”逐步探索出由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爱心企业、公益平台和多地执行机构共同参与,依照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相关政策指引,募集社会公益资金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的新模式,正在逐渐形成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示范案例。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红树林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红树林面积稳步增加,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也不断提升。
编辑 彭冲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