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第二周是第九个“中国过敏防治周”,今年的主题是“发展过敏专科、培养专科人才、深入基层医院、惠及过敏患者”。
在北京君诊门诊部“中国过敏防治周”专家义诊活动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过敏)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指出,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常见多发但易被误诊误治,应提高民众及基层医生对过敏性疾病认知。在持续规范治疗的基础上,部分过敏患者可以长期避免发病。
认识不足易被误诊误治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全球有30%至40%的人曾经或正在遭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近年来,过敏性疾病更是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患者病程更长、病情更为严重。
“2015年我们在中国北方做过一个高级别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过敏性鼻炎的自报患病率高达32.4%,最高可达52.9%,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王学艳指出,过敏性疾病中青年患病率高,但出现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几十年前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基本看不到花粉过敏的情况,但现在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不到1岁的婴儿也出现了花粉过敏。
过敏性疾病比较常见的症状主要出现在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如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喉炎、过敏性哮喘、皮肤过敏等。还有些患者会因为过敏出现偏头疼、儿童夜尿症、不明原因反复腹泻、极少数人甚至会出现心脏的症状。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但也容易被误诊。尤其是边远地区的老百姓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医生滥用激素、抗生素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现象也非常普遍。”王学艳指出,各个器官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虽然是常见多发病,但也容易误诊误治,如过敏性疾病被误认为是感冒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高,医生少,患者多,精准防控体系是空白,过敏性疾病也容易被误诊误治。
一定要规范检查和治疗
过敏季到来之前,是否有办法预防过敏的发生?对此,王学艳表示,明确过敏原非常重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目的地去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如果是吸入物过敏,如尘螨或花粉过敏,可以尽量少接触过敏原,能减轻症状。如果是食物过敏,可以采用口服脱敏疗法,暂时先忌口,症状缓解,再采取少量的递增法慢慢适应这种食物。一般而言,食物过敏经过4-6个月的忌口和饮食调整,大多数人能恢复到正常饮食当中,但有极少数高敏患者终身都不能吃,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一定要规范检查和治疗,千万不要把过敏性疾病误认为是小病,它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王学艳提醒,有统计数据显示,过敏性鼻炎尤其是秋季花粉过敏的鼻炎患者,5年发展成为季节性哮喘的比例达37.6%,9年以后这一数据接近一半,一旦发展成肺气肿,将不可逆。年轻时如果不对过敏性疾病进行规范治疗,步入老年后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目前,中国北方地区已陆续进入花粉高峰期,少数敏感的患者已经出现症状。王学艳建议,花粉过敏的患者已经可以预防性用药,以减轻花粉高峰期过敏症状,避免花粉过敏引起哮喘发作。“提前两周进行预防性用药非常重要,这是有科学根据的。”王学艳表示,花粉过敏的治疗在急性发作期以药物控制对症治疗为主,缓解期以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主。螨过敏,可以选择口服脱敏治疗,也可以选择皮下脱敏治疗。目前国内上市了粉尘螨滴剂、黄蒿滴剂、屋尘螨和粉尘螨双满制剂等药物,都可以用来治疗。但过敏原很多,还有很多过敏原引起的过敏症状没有标准化的治疗,如向日葵花粉、禾本科植物的花粉、大麻植物的花粉等。这种情况可以尝试非特异免疫治疗。
“一些患者吃药后症状缓解就停药,这类不规范治疗也是导致过敏症状加重的原因之一。”王学艳强调,缓解期是过敏治疗的最佳时期。以花粉过敏治疗为例,在花期进入急性发作期后,需要通过治疗控制过敏症状。花期过后的疾病缓解期,过敏症状减轻甚至消失,此时正是去病因的最佳治疗时机。通过抗原少量递增法,让人体接触花粉的抗原,慢慢适应,产生耐受,到花粉季就可以不再发病。“如果坚持两三年的治疗,大多数人效果是比较满意的,可以维持6-8年不发病。”王学艳说道。
此外,王学艳还提醒,过敏性疾病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环境因素可以改变。过敏反应的发生和当时的自身免疫状态有关,都是有诱发因素的,过度减肥、睡眠不足休息不好、情绪不好等,都是诱发因素,所以环境因素很重要。首先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足够的睡眠、合理的生活,才能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