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多元文化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金字塔体系”初探

多元文化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金字塔体系”初探
2024年10月10日 15:24 中国教育新闻网

  当下,全球范围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抑郁症、焦虑症及行为障碍已成为影响青年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最新调研表明,在参与调查的近8万名大学生中,约有半数存在焦虑风险,在重点院校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中,学生因学习竞争、社交压力及多元文化冲突等多重因素叠加,心理健康状况更显严峻。另外,根据马隆等学者的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在心理承受力、适应性和焦虑三个维度的表现上相对较差。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面临的挑战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峻而不断升级。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这一特殊教育环境下,学生群体面临着语言和文化适应、学术和评估标准差异、跨文化交流困难、支持体系差异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鉴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群体特征的独特性,单纯套用西方发达国家模式或国内传统高校规范,往往难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支持。探索构建一套融合中外优势且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尤为重要。在对比中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宁波诺丁汉大学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金字塔体系(以下简称“金字塔体系”),该体系不仅有助于在理论层面丰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更为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策略性参考与实证依据。

  中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在这方面起步早,一些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例如,美国在二战后就有高校开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英国从20世纪40年代起便开始系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尽管各国在该领域的起步时间有所不同,但都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第一,目标定位的差异——中国纳入思政教育,西方强调个体服务。

  在我国,2001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强调其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并指出应通过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及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等方式,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在西方,高校更侧重于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学校不仅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还通过帮助学生掌握实现人生目标的技能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以此助力校园安全。

  第二,管理模式的差异——中国依托政府指导,西方引入行业规范。

  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有力的引领与推动作用。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是政府首次出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该文件从体制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活动体系建设、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危机干预与预防体系建设及工作条件建设等七个方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建设。这类政策在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西方高校除有政府引导外,还引入了行业规范与专业组织。例如,在美国,有近200家高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了国际心理咨询服务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unseling Services,IACS)的专业认证;在英国,学生心理协会(Student Minds)推出的Mental Health Charter(注:英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证奖项),促使高校将各项事务与心理健康保障紧密结合,最终目标是在高校内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和社区。

  第三,教育活动组织的差异——中国重视体系建构,西方强调自愿参与。

  中国高校强调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和心理健康活动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学院、班级和党团组织的协同作用,形成网格化管理优势。

  相比之下,西方高校则更多依赖心理健康中心或学生团体,鼓励学生自愿参与。

  第四,学生朋辈支持力量的差异——中国强调网格布局,西方注重培训督导。

  学生朋辈支持在中国高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特色在于搭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网格,并配备心理委员、寝室长等学生志愿人员。

  西方高校更侧重于对学生朋辈力量的专业培训,通过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和严格的督导机制,确保这些学生心理健康志愿者具备提供专业支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维护志愿者自身的心理健康。

  如上所述,中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路径各具特色,西方高校标准化、专业化程度较高,中国高校更善于开展全员教育教学,应汲取双方优势和做法,探索构建一套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宁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金字塔体系

  宁波诺丁汉大学(以下简称“宁诺”)作为中国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汇聚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名学生,形成了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氛围。处于多元文化环境中,若单纯模仿西方高校做法,或者仅遵循国内建设标准,都难以满足其特殊的办学需求。因此,宁诺立足中国国情,在遵循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同时,借鉴西方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成熟经验,不仅建立了身心健康中心,还构建了涵盖“战略规划、健康素养、朋辈力量、人文关怀和专业力量”的五级金字塔体系(如图)。

  该体系对标全球行业专业标准,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秉承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重视构建支持网络,强调多方面联动,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健康社区,助力培养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国际化人才。

  第一级,战略规划。

  宁诺制定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略方针》(见表),从管理体系、衔接过渡、预防机制、早期干预、支持网络、评估研究、资源网络及员工赋能八大板块详细规划了目标与措施。

  第二级,健康素养。

  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园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主要采用三种具有高互动性、强参与性的教育形式。

  一是“重视实效、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素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全年双语心理健康素养课程,包含15个板块、50个主题,并设置10个专项健康学分。课程内容设置上强调循序渐进,重视培养实效。让学生从了解心理健康开始,逐步掌握自我认知、人格塑造、复原力培养、人际交往技巧、亲密关系处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课程形式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方式,并通过舞蹈、戏剧、绘画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是“全周期、增互动”的自媒体平台。充分运用自媒体平台,开设身心健康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坚持“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结合时下学生关注的身心健康话题热点与常见困扰,通过全周期的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与专业心理调适建议,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自助能力。

  三是“品牌活动、创新加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坚持“形式丰富、内容科学”的设计原则,每月定制不同的心理主题教育活动,如亲密关系、应挫力、自我关怀等,并集合手作、茶道、彩绘等多种新颖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展以来好评如潮,其中,“5-HT减压周”不仅是学校打造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品牌活动之一,也是对全国“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创新性解读。

  5-HT是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的缩写,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能帮助大脑产生愉悦情绪,因此被称为“传递快乐的信使”。该活动在每学期的复习周期间开展,为期1至2周。活动通过各种有趣且有益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增进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理解。如以快闪、展览、演出、讲座、运动等互动形式开展,并将那些较为晦涩难懂的心理健康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更融入了童年、萌宠、音乐等感染力强的元素,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当“5-HT减压周”活动逐渐稳定并形成品牌特色后,宁诺开始尝试以校内外联动方式,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学生参与校外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从活动受益者的身份变为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向更多人传递了一份社会责任感,以形成正向循环。这一活动目前已在商业广场、地铁站,以及英国伦敦的唐人街开展过,不仅扩大了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为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了新的路径。“5-HT减压周”活动至今已持续举办了7年,累计组织了700多次心理健康类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超过10万人次。活动多次被媒体报道,受到广泛关注与赞誉。

  第三级,朋辈力量。

  宁诺开展同伴倾听员(Peer Listener)项目,旨在打造一支“自助、助人、互助”的学生心理健康朋辈支持队伍。该项目精心选拔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且对心理健康知识充满热情的学生,为之开展为期7周、总计16小时的心理健康培训课程,培训内容不仅涵盖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还着重培养沟通技能、共情式倾听及危机识别能力等。每一学年,约有100名学生能够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培训合格上岗。他们肩负起支持和参与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职责,包括在“同伴工作室(Peer Listener Office)”提供一对一同伴心理咨询、参与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科普、传播心理健康理念、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关注身边同学的心理动态并及时汇报其异常心理或行为等。

  为了确保工作有效性和保护同伴倾听员的心理健康,同伴倾听员每个月都需要接受专业督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这些同伴倾听员不仅建立了积极的自我意识,还学到了解决自身心理困扰的小技巧,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现了心理自助。

  此外,学校也为这些学生志愿者规划了成长发展路径:通过笔试和面试,成为见习同伴倾听员(Intern Peer Listener);完成全部课程并通过考核后,正式上岗成为同伴倾听员。通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展现优异表现,他们还将有机会成为资深同伴倾听员(Senior Peer Listener)。目前,该项目的基础课程已覆盖其他学生干部群体,正稳步打造一支阳光、积极、乐于助人的学生队伍,在校园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第四级,人文关怀。

  宁诺为每名学生都配备了个人导师和辅导员,这两支队伍是关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力量。个人导师由学生所在学院的学术教师担任,他们深谙学院与学校的各项制度,还能为学生的个人发展、专业成长和生涯规划等提供专业的学术指导。辅导员则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全周期、全方位地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提供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在身心健康中心的统筹支持下,这两支队伍与其他学生服务团队紧密协作,共同动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为了给员工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具体而切实的指导,构建扎实的支持网络,身心健康中心高度重视建章立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管理办法》《心理困难学生定义与支持方案》和《员工指南-如何识别应对学生心理健康困扰》等文件。同时,建立“一案一议”“一月一导”机制,持续为员工提供心理健康相关指导和培训,内容涵盖支持角色、工作界限、如何转介及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等方面。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构建一个有效且及时的员工支持网络,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支持需求,确保心理健康工作有序、规范和高效开展。

  第五级,专业力量。

  宁诺精心打造了四支专业的身心健康服务团队。

  第一支是国际医疗服务团队。提供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常见病治疗及院前急救服务,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身体健康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第二支是心理咨询服务团队。依据IACS制定的大学心理咨询服务标准运行。团队以1:1000的师生比配备执业专职咨询师,重视伦理规范,每周组织个体和团体督导,每月开展咨询师成长项目,确保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支是心理健康顾问服务团队。专门面向由员工转介的有重大心理健康困扰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干预、个人心理健康支持、精神科转诊支持、学期心理普查、学生朋辈力量培养、高危学生家庭指导等多项服务。在学校重大心理突发事件中,团队更是24小时待命,担任“救火员”的角色。此外,他们还与以个人导师和辅导员为主的学生管理队伍紧密合作,每月组织心理问题学生案例探讨分析会,从专业角度助力学生管理人员提升心理助人能力。

  第四支是残障支持服务团队。他们为身体残疾、长期心理困难(如确诊6个月以上的抑郁症等)、慢性疾病及学习障碍者(如多动症、自闭症、阅读障碍等)提供定制化的“支持方案(Support Plan)”。该方案不仅提供身心健康支持服务,还包括学术支持和其他资源服务,如论文延期、额外一对一学业指导等,全面助力学生在公平包容的环境里完成学业。此外,该服务还包括统筹管理身心健康中心的“高危学生联合支持计划”——联动身心健康专业人员、学生管理团队及学术教师,提供全面的学术和心理健康支持。在2023年,该计划共签发近260份支持方案,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学业挑战,其中2名留级学生最终以荣誉学位毕业。

  除了校内资源,宁诺还联动校外专业力量,与当地精神专科医院建立绿色通道,设置转诊、鉴定、高危提醒、心理热线等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身心健康支持。

  成效与挑战

  宁诺金字塔体系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自体系运行以来,学校的心理咨询和残障支持服务在全球学生满意度测评(I-Graduate,国际学生晴雨表调查)中名列前茅,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数量显著减少,主动寻求心理支持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

  以2023年数据为例,学校主动识别发现学生心理危机的总人数较上一年增加了86%;非工作时间学生因心理困扰拨打学校值班热线的次数减少了73%;针对有重大心理健康困扰学生的干预次数下降了60%;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次数增加了30%;超50%的学生表示,愿意在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主动参与心理健康素养提升项目的学生人数约2500人,满意度约99%。

  虽然金字塔体系的运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文化背景,提供更加敏感和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支持;我们需要不断协调中外资源,包括引入心理健康相关政策规范、专业人员及经验做法,同时还要整合中外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等;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跨文化沟通和服务能力,这就需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及长期的经验积累来实现。只有通过识别并应对这些挑战,学校才能更有效地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作者 梁晶晶系宁波诺丁汉大学身心健康中心主任、学工部副部长)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