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秦朔:生产性创新成“主引擎”,科技企业成长环境向好

秦朔:生产性创新成“主引擎”,科技企业成长环境向好
2024年10月16日 14:21 第一财经网作者:苏舒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成长,目前的中小市值专精特新企业未来也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生产性创新正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与此同时科技企业成长环境向好。

  10月11日,在第一财经、安永(中国)、矽亚资产管理联合举办的“未来20·2024中国A股上市公司成长力评选颁奖典礼”上,作为此次活动的独立评委,秦朔朋友圈创始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以“新时代的生产性创新”为主题, 从更宏观的视角分享了此次评选的背景和意义。

  “本次评选大的时代背景,是我们相信中国出现了有利于创新驱动、生产性创新的体制机制条件、奖励结构以及相应文化支持。”秦朔称。

  在秦朔看来,企业要想做长久,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真正形成某个环节里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打磨、历练,不断地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成长,目前的中小市值专精特新企业未来也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生产性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新时代一词由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明确了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到二十大报告,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对此,秦朔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新时代的要求就是要更多地从数量意义的外延扩张,转向有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不断提升。从过去更多地依赖模仿消化、外延扩张到更多依赖内涵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

  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但并非所有企业家的创新都是生产性创新。从学术角度来看,有较多学者将企业家的创新分为“再分配性企业家精神”和“生产性企业家精神”。

  秦朔分析称,校正资源配置中一些价格信号的错配,也是企业家的才能,这种很难说是一种生产性创新,可能是一种资源、资产配置过程中的创新。在过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多企业家才能的实现与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高度关联,而不是与生产性创新相关联。

  “生产性创新,其实是更加关注用创新的方法,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提升整个经济发展的效率,提高国民的福祉,提升整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这是现在最重要的方向。”秦朔说。

  那么,如今中国是否具备生产性创新的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这样的评选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对问题的肯定回答。”秦朔称,当前整个国家的产业主导方向已发生改变,慢慢回到了高质量发展,回到了创新的驱动,回到了自主创新,回到了对实体经济的重视。

  数据上已有体现,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1万家。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涌现,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

  “中国产业中令人欣喜的变化,是有大量的中小型专精特新、创新型企业成了整个中国创新产业的基石、基础。”秦朔称。

  社会奖励结构、文化环境改善

  在企业家才能的实现越来越与生产性创新高度关联的同时,奖励结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企业家、创业者的才能要往哪些方向配置,国家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导向。“我们也看到,这些年,国家不仅倡导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也创造了一个好的奖励结构。因为企业家做生产性创新需要更长时间、更加辛苦,若得不到社会的奖励,很难说一个国家生产性创新有很大发展。”秦朔称。

  科创板便是奖励结构的一大体现。该板块已开市5年多,支持了570余家企业上市,主要来自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其中有逾340家上市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到今年6月30日,科创板公司累计发明专利超过10万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的发明专利达到了185项。

  国家知识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新的奖励结构,整体社会文化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比如:当前国家强调更多的是企业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等,今年我国首次表彰了“国家工程师奖”。

  据秦朔观察,如今中国公司的特征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比如,今年5月份公布的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有69%的企业拥有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技术能手、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等杰出人才,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7.4%,平均拥有有效专利363.7件(其中发明专利135.9件,占37.4%),牵头制定国际标准314项、国家标准4481项、行业标准5014项,突破一批“卡脖子”痛点。

  “我们也看到,这次评选过程中所筛选的很多公司,虽然社会意义上的知名度不高,但很可能是某一个产业上、某一个环节上不可或缺的一些关键性公司。”秦朔说。

  从市值的角度而言,“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趋势,中小市值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的增长,以及技术在更多场景应用,未来也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秦朔称。

  在秦朔看来,若中国过去几十年强调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未必去问富的路径、方法,如今则需要让那些坚持走专精特新路线的生产性创新企业,能够更好地富起来,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能够随着业绩的不断提高,为更多人所认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