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
讣告称,叶嘉莹先生1924年生,北京人。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聘为客座教授。
长久以来,叶嘉莹先生以传播中华诗词文化为己任,融深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与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一体。
11月24日,中华诗词学会向叶嘉莹先生治丧委员会致哀表示,叶嘉莹先生的逝世是中国文学界的重大损失,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并附悼诗集,多位诗人著诗表示悼念。
“性情中人、很慈祥,对晚辈很爱护”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女子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包岩与叶嘉莹有着十多年的缘分。她表示,在进入中华诗词学会之前,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辑出版工作,参与了“迦陵说诗”系列图书的整理审稿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喜爱”上了叶嘉莹。
“我本身喜欢写诗,叶先生讲的诗词很容易让人读进去。叶先生主张以诗化人,以诗育人,特别重视孔子诗教中‘兴’的作用, 并且能深入阐发兴发感动之美。”她说。
2012年9月,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启动,叶嘉莹是此次大赛的顾问之一。次年,作为主办方工作人员的包岩邀请当时身在加拿大的叶嘉莹出席大赛颁奖典礼。
“那一年,近90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坐飞机专程来参加活动,为优秀选手颁奖。”包岩对此深受感动,她表示,这对于90岁的老人来说需要下很大的决心,背后是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优秀创作者的关爱。
此后,她每年都会去给叶嘉莹先生拜年,看望她。她们聊诗词,也聊过去的经历。在回应包岩提出的问题时,叶嘉莹会一针见血、率真地表明观点。
“叶先生倡导吟诵,我问她,我看到现在有许多人在推广吟诵,很受欢迎,您对吟诵有没有建议。当时叶先生对我说的话,我印象很深。她说,‘最怕的是不懂吟诵又极其努力的人’,不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什么,就去做传播,越努力带来的伤害越大。”
在交谈过程中,包岩发现,叶嘉莹记忆力特别好,对于传统诗词脱口而出,动作轻盈、灵动,给人一种很通透的感觉。“她是个性情中人,讲了很多奇闻轶事,而且年龄越大对人越慈祥,对我们晚辈很爱护。”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表示,当选为会长之后,第一个看望的诗人就是叶嘉莹。“当时她已经坐上了轮椅,但是拍照片的时候,还是坚持站起来和我们一起拍照。”
那是2021年3月,周文彰回忆,叶嘉莹先生非常健谈,谈起诗词、回忆过去,滔滔不绝,她讲话的神情和语速,很难让人将其和一个将近百岁的老人联系在一起。“谈话的具体内容没有留下记录,但从头到尾充满了欢声笑语,十分愉快。”
住院坚持现身研讨会,现场掌声不断
叶嘉莹与中华诗词学会的缘分,也和恭王府的海棠雅集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海棠雅集最早可以追溯到恭亲王奕䜣孙辈溥儒、溥惠时期,至辅仁大学之时,王国维、余嘉锡、陈寅恪、鲁迅、顾随、张伯驹等名宿巨擘多流连于此。2013年,叶嘉莹以一首《金缕曲》祝贺恭王府海棠雅集举办三周年,并在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亲赴会场,后于2017年被聘为“海棠诗社”社长。
2023年,第十二届(癸卯)恭王府“海棠雅集”的举办,正好遇上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周文彰介绍,活动中,叶嘉莹先生获得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百岁诗星”称号。为此,他专门献上贺诗:“漂零游子总归根,诗是心头亘古魂。谁播吟坛千顷种,修成自在百年尊。”
同年10月,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办,2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华诗教”的理论、历史与实践,庆贺叶嘉莹先生百岁华诞。
“那时,叶嘉莹先生已经住院,但还是不顾劝阻来到会场和大家见面。”周文彰说,“在我看来,一是回应大家对于她身体的关心,二是以她为主角的会议,想要尊重每一个来到现场的人,三是也想和大家聊一聊。”
活动中,叶嘉莹身着菡萏色长袍,在全场的注目下缓缓进入会场。她精神矍铄,优雅从容,回忆了四十多年前决心归国教书和结缘南开的往事,同时表示,“中华诗教要流播、要传达给下一代,做出像李白、杜甫他们那样伟大的成就。”
“我们都以为叶先生不会出现了,结果在台上坐着轮椅,和大家见面了。她穿戴整洁,很好看,全场观众站了起来,掌声连绵不断。”包岩说。
“我专门到后台去看望叶嘉莹先生,只是她的身体很虚弱,不能见外人,只有学生留在身边照顾,远远地,我和她打了个招呼。”周文彰说。
喜欢穿披肩,衣服素雅
在包岩印象里,叶嘉莹的衣服很素雅,且喜欢穿披肩。她的披肩很漂亮,有的还印着荷花,这与她的小名“小荷”很契合。“她的气质是那么优雅,仿佛没有染过污泥和风霜,那些坎坷和磨难在她身上没有留下痕迹。她像莲一样圣洁,真正展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
“她也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就算到了90岁的高龄,也可以如此有魅力,让人不畏惧衰老。只要你丰富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也可以像叶嘉莹先生一样美丽。”
2019年8月22日,天津,“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决赛在南开大学开赛。叶嘉莹乘轮椅现身,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青年教师“吟诵”授课。图/视觉中国
听到叶嘉莹逝世的消息,包岩正在外地出差,祈祷它是个假消息,“我知道叶先生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住院,消息确认之后还是很震惊,随后立即组织大家写诗和挽联。”周文彰也表示,中华诗词学会及自己立刻表达了悼念。
据南开大学消息,叶嘉莹的灵堂设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逸夫图书馆,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1月30日上午举行。“告别仪式我一定会去,提前一个多月排了课,今早起来专门调课,把30日的课调到了下个月。中华诗词学会因先生而自豪,以先生为楷模。学会与首都图书馆共同筹建的中华诗词博物馆,拟专门设立诗舍收藏先生的著作以及珍贵版本的图书。”周文彰说。
在周文彰看来,叶嘉莹一生只做一件事,对中华诗词和诗教工作爱到了极致。“由于历史原因,她的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心心念念自己的祖国,最终落叶归根,定居南开,把中华诗词的历史和精髓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学生、大众。听过她讲课的人都留下了难忘、深刻的印象。”
“她对于中华诗词随手拈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知识广博、理解独到。诗词教育和诗词创作分属不同的门类,有的人擅长教学,有的人专攻创作,而叶嘉莹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周文彰说。
“叶先生是我的精神导师,我要像叶先生一样,做好中华诗词的传播工作。接下来,我们学会打算在中华诗词博物馆开追思会,期待更多人学习叶先生的精神,为传统诗词的传承与传播作出贡献。”包岩说。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张磊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