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臻)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沃沐鼎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制作的第八届老舍戏剧节委约大戏,根据都梁“家国五部曲”之一《狼烟北平》改编、新生代导演张肖执导的话剧《狼烟北平》,将于12月13-15日登陆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进行首轮演出。该剧是都梁小说首次被改编成舞台剧,也是导演张肖首次执导爱国主义题材作品,一部作品、两代奇才,以文字和舞台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有趣且触达历史的对话。
据了解,《狼烟北平》是继第七届老舍戏剧节委约大戏《骆驼祥子》之后,在第八届老舍戏剧节推出的第二部委约作品,旨在以“以文学触碰舞台,用舞台‘立体’文字”,此次《狼烟北平》的创作改编,是老舍戏剧节对当代文学经典的一次有益探索。
话剧《狼烟北平》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北平城内的各方势力角逐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文三儿”的视角进行切入,研究和挖掘了在大时代中小人物的英雄形象,生动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京城浮生百绘,让更多人在戏剧舞台上感受到中国文学作品广阔的表达和格局。
都梁在谈到创作起源时表示,“我从小在北京长大,我想写一个我心中那个时代的典型人物,把我年轻时看到和思考过的故事写进小说,这就是《狼烟北平》的由来。”
谈及改编,都梁认为“无论是文学还是戏剧影视,人物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话剧《狼烟北平》中的徐金戈、方景林、杨秋萍、罗梦云仍旧是作品的核心,而围绕人物展开的情感与故事则是作品所要表达的重点。都梁指出,“每个人的命运都受时代的裹挟,战争年代很少有人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要在历史的洪流中作出艰难选择。”
对于将小说进行现代解读并搬上舞台,都梁表示支持并对最终呈现充满期待,“人不能固守着自己的一套审美,应该适应新时代观众的需要。如果年轻人能够通过这部话剧了解祖辈的生活,并对当下自己的生活产生一些触动和积极的影响,那么这部话剧即是成功的改编。”
话剧《狼烟北平》是青年导演张肖首次执导爱国主义题材作品,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两个小时内浓缩都梁笔下丰富的北平风貌和故事情节。张肖在改编过程中选择了一人分饰多角,保留“扮演感”的表演方式,并采用了一种融合民国时期演出风格和现代舞台元素的全新表现手法,加之多媒体、实时摄影元素和现场乐队的加持,让整部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剧场性。
抗战题材作品常常自带历史的沉重感,而话剧《狼烟北平》则尝试通过年轻演员的生动演绎,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生活状态进行有机结合,“剧中角色身上接地气的、坚韧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与当代年轻演员的表现方式是相契合的。”此外,作品中所涉及的“隐秘战线的残酷、特务工作的神秘与惊险,革命运动中动人的真情、荡气回肠的民族气节,底层小人物的挣乱与生存智慧”也为该剧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达层次。导演张肖以“文三儿”为例,“作为一个人力车夫,他为了自己的生计、为了自己的尊严生活着。在当时混乱的时局下,他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他身上这种很野蛮,同时又非常人性的、接地气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对于话剧《狼烟北平》能否被现代观众理解并需要,张肖表示,“在当今社会,大家不可避免地遇到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我希望通过这部戏,让观众在剧中找到力量,让我们勇敢地微笑面对生活,就像我们这部戏里第一首歌的名字——《迎风而笑的笨拙》。那种笨拙是一种可爱,是一种勇敢,是一种坚韧。”
编辑 吴龙珍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