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进一步建立全链条粮食节约、反食品浪费常态化机制。方案中对餐饮行业、机关食堂、企业食堂等都提出了节约目标。
新京报记者探访北京多家餐饮店、机关食堂发现,厉行节俭已不再是倡议,无论是常见的半份菜,还是按照就餐人数定量点餐,杜绝食物浪费的举措越做越实。
■ 餐饮企业
老字号出“绝招”,一盘菜吃几口标在菜单上
“糟熘鱼片400克20口,干炸丸子300克30口……”近日,记者在北京一家老字号饭店内看到,该店新推出的商务宴菜单很有意思——每道菜都标注了“口数”,即估算这盘菜按照普通就餐方式能吃几口。
“就是给顾客一个更直观的计量概念,比如这盘鱼,一个成年人吃38口到40口就吃完了,大家看完,点餐的时候心里更有数了。”店内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这是北京餐饮行业首次出现细化食量的“量化”饮食服务方案。在店内就餐的顾客告诉记者:“之前总说适量点餐,但究竟多少是合适的量呢?现在标注了口数,还是很方便的,起码意识到不要浪费。”
据介绍,目前该餐饮企业已经在全市多家门店试点,对扫码点餐系统及收银系统进行升级,扫码点餐系统内菜品均标注了口数,目的是让顾客在点餐时有一个清晰可参考的量化依据。点餐量如果超过推荐量,系统会自动提醒增减或更换菜品,确保顾客按量点餐不浪费。
■ 机关食堂
肉龙、红薯等主食切小块,萝卜皮菜根做泡菜
用餐群体庞大且集中的机关企业食堂、团餐等,过去由于“不好吃”“吃不完”而容易造成餐饮浪费。如何杜绝此类现象?一些单位食堂在餐饮制作、供餐分餐、厨余垃圾等全链条上下功夫。
近日,记者探访了东城区政府机关食堂。食堂入口处的显眼位置张贴着倡导节约的标语,如“践行光盘行动,始于你我之手”“合理取餐,拒绝浪费”等,以此引导就餐者减少浪费;在取餐区,餐盘中的主食是缩小规格的版本,“我们把馒头从过去的50克/个调整为现在的30克/个,满足不同饭量的需要。”机关食堂厨师长史红花说。
据了解,该食堂推行小份餐食的概念,鼓励大家按需取食,像红薯、肉龙等蒸制食物被切成小块,有效减少食物拿了吃不下的情况。
在后厨的切配间,厨师在处理西兰花,只见她手持剪刀贴着根部将西兰花剪下来,最后留下一块完整的菜根。以前切下的根茎就丢弃了,“现在我们把它削皮、洗净、切丝、炝炒,就成了一道菜肴,口感清脆、爽口,很受大家认可。”
不仅是西兰花,史红花介绍,萝卜皮、洋白菜根、芹菜根……这些以前被视为废料的食材也得到了巧妙再利用,成为制作泡菜的原材料。它们经过腌制,口感上与常用的白菜叶相比毫不逊色。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城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所管辖的集中办公区食堂有12个,实施“光盘行动”后,年均产生厨余垃圾约350吨,较实施前(年均约560吨)下降约37.5%,原材料损耗减少约11%。
另外,记者了解到,丰台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用餐人数预测制度,采取预约登记、数据分析等有效措施,提前统计预估用餐人数,合理制订食材采购计划,精准备餐避免浪费。
海淀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在厨余回收处及后厨安装摄像头,在餐厅安装电视屏幕,实时播放后厨操作情况和就餐人员食物倾倒情况,对后厨人员操作规范进行监督,对餐饮浪费人员予以曝光。各办公区食堂还实行食材、配送“双统一”,以提高食材出成率、利用率,促进餐饮公司间的良性竞争,减少因口味不佳带来的剩餐浪费现象。
■ 高校食堂
食材边角料“逆袭”成常规菜品
号称“京城高校第一食堂”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堂,在节约食物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除了常规的节约倡议,该校还结合学生打卡活动、营养餐搭配等方式,把节约粮食潜移默化地深植到全校师生心中。
中国农业大学饮食服务部部长肖黎介绍,作为农业领域的高校,节约粮食已经是师生高度共识的一种理念。食堂不断提升菜品质量、改善食物口感,举行厨师技能比赛、打造特色菜品,目的就是让食堂的餐食变得更好吃,从而减少浪费。此外,学校食堂也一直在开发新的健康菜品,在减油、减盐、减糖的同时,让师生们吃得美味又健康。
不过,高校人员众多,地域差异、年龄差异让人们对食物的接受度完全不同,同样的饭菜,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吃得多,有人饭量小。肖黎表示,为此,中国农业大学在校园食堂领域最早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并通过智慧食堂系统,让师生们高效选择适合自己的菜品和分量,吃多少拿多少,避免浪费。
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还做了一个“边角料逆袭”的活动,拿平常较少利用的食材边角料,如豆渣、芹菜叶、大葱叶、香菇根、茄子皮、萝卜皮等,开发出美味新菜品,并单独开设窗口,以公益性价格出售,活动当时持续了一个半月。活动结束后,有的菜品甚至成为了常规菜品,一直保留至今。记者在食堂看到,豆腐渣素丸子就是这次“边角料逆袭”活动的胜出者,豆香味十足,酥脆可口。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实习生 陈梓恒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