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珠峰大本营附近一家旅馆内,简云因缺氧而醒来,她打开制氧机,来到西藏旅行的第四天,她仍然没能适应这里的高原缺氧环境。
早晨8点11分,她感到床在晃,手机上显示4.0级的地震,房间里还有她的两个旅伴,没有人当回事,直到真正的大地震来临——9点5分,在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一场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日喀则市官方介绍,截至19时,此次地震共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28名重症人员转移到市人民医院救治;倒塌房屋3609户。
定日县,西藏自治区西南边陲一个县城,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也是珠峰大本营所在地,震中定日县措果乡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为4259米。
高海拔、极寒天气考验着震后小城。目前,国家地震应急响应升至二级,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拨款1亿元支持灾后应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将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被地震摇醒的县城
家住定日县城的高帆回忆,自己是被地震“摇醒”的。
高帆在县城经营房屋建材生意,地震发生时,他和妻子正在平房睡觉。被地震惊醒的他看到,房间的灯、桌子上的摆件都摇得很厉害,整个房子发出很大声响。夫妻两人赶紧拿上衣服,套在身上,就往屋外跑。
十几分钟后,旁边小区陆陆续续跑下来很多住户。余震持续不断,地面在晃动,人们在空地聚集起来,忍受着户外的寒冷。
高帆掏出手机拍下了县城的震后现状:临街店铺外面的人行道全部被砖块、散落的建筑材料、灰色的粉尘覆盖,停在两栋房之间的越野车也受损严重,车窗、后车灯、车后的备胎罩都被旁边房屋掉下来的砖块砸碎。
简云在旅馆里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时刻,房子开始左右晃,房间里发出“砰砰砰”的断电声,灯灭了,制氧机也停止运作,一开始晃动不大,之后越来越严重,简云翻身下床,蹲在床缝里攥着手机,不知道该给谁打电话,她给妈妈发去信息,“地震了。”
烈度最强的一波地震结束后,简云和朋友拿上羽绒服,从二楼跑到旅馆门前的空地上,这里陆陆续续聚集起了一些游客和当地人,简云接到妈妈的电话,她安慰妈妈,“没事,别担心别害怕。”
事实上,简云很慌张。她来自内陆省份,从未经历过地震。不到9点20分,民宿老板招呼她们,应该没事了,简云和朋友上了二楼,抓起散落的行李往行李箱里塞,只用了五分钟,就收好行李退了房,和朋友沿着珠峰路离开了。
刘东的川菜馆开在拉孜县前往珠峰大本营的必经之路上,饭店里来来往往的大多是路过的游客。原本想着冬天是旅游淡季可以晚点开门,但没等他把大门打开,地震来了。
震后的一幕让他揪心——墙壁裂开了,大门也打不开了。刘东艰难地预估了自己的损失,这栋用于经营的二层楼房是他五年前租的,地震几乎毁掉了整栋建筑,房屋的框架已经被拉变形,“装修七八十万,全没了”,只剩桌椅板凳,散落在大厅里。
刘东和家人来到了餐馆外面,他们还没想好晚上要去哪里过夜,过去几年,他们一直住在餐馆里,现下为了人身安全,只能搬到室外的空地上。
被关闭的珠峰大本营
对于很多登山者而言,定日县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中国境内有两个珠峰大本营都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一个是扎西宗乡的西坡大本营,一个是曲当乡嘎玛沟一带的东坡大本营。
在开放时间里,珠峰大本营为登山者和游客提供帐篷,还有旅馆、茶座、甚至邮政所,还有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夜间照明。
围绕着景区,周边的餐饮民宿依附着珠峰生存。汪强是珠峰扎西旅馆的一名店员,这家旅馆距离珠峰大本营有二三十公里,“震感很强烈,晃得很凶。”前一天,他所在的旅馆接待了二十多位游客,而当地震发生时,游客们大多已经离开了旅馆,前往珠峰大本营。
冬天,并不是珠峰大本营的旅游旺季,10月起,景区就撤走了帐篷,游客乘车去珠峰大本营,主要是为了观景。“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们(游客)应该正在加乌拉山口。”汪强说。
加乌拉山口是珠峰大本营附近的“网红打卡地”,海拔5210米,是一个可以眺望多座8000米级雪峰的垭口,汪强说,这个季节的旅游看点是日出日落,冬天看到日照金山的概率比较高。
这天上午,西藏环线旅行有限公司的司机占堆正陪同8位游客在加乌拉山口观景台。冬季当地看日出的时间是上午8点到9点半,一行人8点50分抵达观景台,抬眼望去,正是日照金山的景色。占堆说,这几位游客运气不错,“前几天当地的天气还雾蒙蒙的,今天拨云见日了。”
9点5分左右,地面忽然开始摇晃,占堆紧紧握住方向盘,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身体。他看到远处的游客有的抓着栏杆,有的半蹲着,努力保持平衡。有游客脸色煞白,一言不发,也有游客随着地面的晃动不停叫喊。占堆努力朝游客大喊:你们不要动!
地震大约持续了3到5分钟,占堆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漫长的几分钟。地震停下后,占堆带着乘客开始返程。
回程的路上,他们看到国道318白坝到拉孜县段路上布满从山上滚落的石子,游客们为劫后余生感到庆幸。
简云也是为了日照金山而来。地震的头一天傍晚,她和朋友自驾6小时从日喀则市开车到了珠峰大本营,因为到得有些晚,她为没能看到日照金山而感到遗憾。但到了1月7日早晨,她已经为“房子没有塌”而感到幸运了。
离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车开出去没多久就到了108弯,早晨太阳强烈得睁不开眼,甩过一个转弯,又是一个弯。还没有转到头,简云的手机又开始提示,接下来有余震,她和朋友开始慌了,将车停在路边,等待余震过去。
这一天,她们沿着318国道,准备开到拉萨去,一路是许多塌掉的房子,路过拉孜县,她们看到,“那边很严重,房子塌不少。”
新京报记者联系上珠峰大本营景区工作人员,对方称,最近游客很少,10月起已经撤去了帐篷,珠峰大本营没有人住宿,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
1月7日中午,定日县文旅局、日喀则珠穆朗玛峰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了保障游客及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珠峰景区于2025年1月7日10时开始暂停对外开放,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为何会造成严重后果?
“6.8级地震在我国平原地区、东部地区一般来说属于强震,但在西藏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并非近几年同板块振幅的极值。”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告诉新京报记者。
他介绍,西藏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该地区大部分地震都是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强烈挤压,造成板块边沿及内部错动、破裂,从而引起地震。目前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强烈挤压,每年移动大概5厘米,地质作用力属于较强级别,包括整个喜马拉雅山脉,也是在这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下抬升起来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孟潭解释,这次的定日地震发生在南北向的一条正断层(断层的西面向下滑动,东面相对上升,形成正断层)上面,震级达到了6.8级。震区所在地位于西藏西部,有一条河叫朋曲河,朋曲河在定日岗巴盆地内,该河流两岸居民较多,北边是丁木错,湖的边缘也有居民,这条断层恰恰穿过了这两个人口稠密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锡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要注意防范地震发生后的次生灾害。西藏地区属于高原地带,高寒、缺氧、分布着许多被河流切割形成的高山峡谷。这种地貌特征下的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山体崩塌、滚石、雪崩和冰川断裂。如果后续遇到下雨天气,还要防范泥石流。
徐锡伟提醒,西藏高原地区的灾后救援也有特殊之处。该地区公共交通设施较平原地区稀缺,地震如果破坏了当地主要的公路、铁路等公共交通设施,那么救援作业的设备如何带上高原将是救援单位面临的一大挑战。其次,该地区的灾后救援,当地人的互助比平原地区更为重要。因为当地属高原缺氧地区,平原地区人员贸然进去可能发生高原反应。
“据我所知,类似事件在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时就有发生,有内地去的救援人员因为高原反应成了被救援对象。当地夜晚零下15摄氏度左右的寒冷天气,也是对救援人员与救援设备的重大考验。”徐锡伟说。
全力保障救援和抢险
1月7日中午,做服装生意的马林在拉面店吃午饭时听到当地人议论,定日县周边的长所乡、措果乡、曲洛乡受灾严重,有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的情况。
马林便和开拉面店的朋友商议,带上煮面的设备一起去参与救援,让灾民吃饱饭。高帆也加入了进来,他们了解到,距离定日县40多公里的长所乡受灾严重。20多人一起组织了一支民间救援队,带上泡面,糌粑、矿泉水等物资前往长所乡。
抵达长所乡后,高帆看到,路边一些村民自建的二层房已经坍塌成为平房,二楼只留下残缺的半个墙面。高帆说,当地藏民多用土砖盖房,这种材质的土房子不抗震,“水泥房还好,土房子基本上都塌了。”高帆在路边遇到几位藏族老人在哭泣,对方告诉他,家中孙辈孩子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1月7日下午,长所乡的空地上救援队搭起多个蓝色帐篷,帐篷上面写着“救灾”,有老人在帐篷里坐着休息。救援人员有的在搬物资,有的在为受伤人员进行包扎。他们用煤气煮面,长所乡的海拔高,天气又冷,煮一锅面大概要20分钟至半小时。灾民们双手合十,向他们表达感谢。
更多救援力量也在涌向定日县。
西藏森林消防总队教育宣传处助理郑龙介绍,西藏森林消防总队共投入了300人的救援力量,分三个梯队,分别从拉萨、那曲、日喀则出发,在曲洛乡、尼辖乡、措果乡3个乡,木队村、辖措村、吉定村等共12个村同步开展救援。
郑龙在1月7日傍晚6点20分左右抵达措果乡野江村,野江村的建筑以平房或小二楼为主,多为土木结构,房屋受损比较严重,“村里一共76户人家,大概有85%户的住所都开裂或者房顶坍塌了。”
他看到,村民们在公安、解放军等救援力量的帮助下往外转移, “中老年群众居多,总体情绪稳定,他们大部分实现了自救,外部力量解救的伤者已被送到医疗机构,当天晚上7点多,群众都已得到安全转移。”
郑龙的工作是摸排被困群众及牲畜。“其中有一位独居老太太比较绝望,她本人没有受伤,但是她的四头牦牛被埋了,大家帮她把牛和生活物资都抢救了出来。”
高海拔山区的低温也为救灾带来了更大困难。1月7日晚8点,他和总队队员们前往曲洛乡安置灾民(搭帐篷、备热食等),日喀则市森林消防大队的救援人员仍在野江村继续排查。
据央视新闻,1月7日下午,日喀则市副市长刘华忠在地震受灾救援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地震发生后,日喀则市立即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前往震中,成立人员救治、物资保障、设施抢修等工作专项组。相关部门和救援力量已陆续抵达震区开展工作,并迅速调集消防、武警、公安、部队等各方力量3400余人、车辆器械150余辆前往一线开展人员搜救工作,调派医务人员340余人赶赴震区救治伤员。
西藏蓝天救援队负责人赵志春告诉新京报记者,“西藏民间救援力量队伍不多,经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统筹协调,我们于7日早11点从拉萨出发,驱车前往定日县,傍晚6点左右到达。”
赵志春介绍,西藏蓝天救援队此次的任务重点在于受灾人员的搜寻与救援。救援队派出了第一梯队的18名队员赶赴一线,分工为救援组、指挥中心和医护组三组力量,一同上路的是越野车和物资装备车共6辆汽车。第二梯队的20名队员处于“待命”状态。
海西州蓝天应急救援中心理事长谢文淋常年参与高海拔地区的救援行动,他不建议内陆(低海拔)地区的民间救援力量贸然前往震区,“必须要经过研判。”他提及,高海拔地区的救援难度首先体现在外来人员易缺氧和高反,其次,西藏地区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人的体感温度往往低于天气温度,一旦重感冒,便很可能引发急性脑水肿或肺水肿,出现“非战斗性减员”的局面。
(简云、高帆、汪强、刘东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李照 隋坤 李冰洁 乔迟 罗艳 实习生 刘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