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化工厂布局之痛:抢滩大江大海环评走过场(图)

  

化工厂布局之痛:抢滩大江大海环评走过场(图)
因为工业污染严重,江苏灌南县十队村村民家门口的河成了"死河"。

  

化工厂布局之痛:抢滩大江大海环评走过场(图)
四川阿坝州的一处化工厂依山傍水,河边管道排水口随处可见。

  早在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便对全国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做大排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全部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

  在化工企业集中布局方面,国外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循。例如美国生态脆弱地区都见不到工业的影子;在欧洲,石化产业主要分布在荷兰鹿特丹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在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日本,也有一条集中的石化产业带……有学者指出,他们的先进经验就是如下几点:集中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遍地开花。

  >>>探访一:江苏盐城

  化工厂来了,虎头鲸鲈鱼走了

  “门前大桥下 ,游过一群鸭……”听到6岁的小孙子唱起这首儿歌,江苏北部灌南县十队村的蔡华成重重叹了口气。在他的家门口,一条叫做“头道排河”的小河穿梭而过。在七八年前,这里还有鱼虾游动、鸭子戏水的美丽景象,村民洗澡做饭都用这河水 。现如今,河水乌黑,泛着刺鼻的气味,两岸的芦苇多是残枝败叶,就连蔡华成家门口的菜园子也“种啥啥死”,“吃一口菜买一根葱都要花钱”。生活里的这些变化,是周边化工园区兴建后发生的……

  十年建起四个化工园

  本世纪初,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用土地较多的产业、环境容量要求较大的产业在苏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空间。有江苏发展洼地之称的苏北,自然成为承接苏南和浙江化工企业产业转移的新基地。2002年 ,苏北第一家取得环保入户许可绿卡资格的化工园区落户距黄海约 10公里的陈家港镇,9年的时间,化工园区由原来一期的4平方公里,发展到二期共占地10平方公里 ,内含60多家化工企业,其中包括裕廊化工、联化科技、威耳化工、雅克科技等4个上市公司,占据了盐城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

  整个江苏拥有的黄海海岸线长达953.9公里,从盐城到连云港的苏北海岸线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自2002年之后,在这条海岸线的灌河入海口,陆续涌现出连云港化工园区、灌南化工园区、双港化工园区、陈港化工园区四个省级化工业集中区。居民蔡华成所在的灌南县十队村,东面就是陈家港化工园区,南面是堆沟化工园区,用他自己的话说,村子已被化工厂“包围了”。8月25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想知道扎堆的化工企业是否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别的不说,就看看离我们村不远的灌河吧,这些年鱼虾变少了,十年前河里每年还有虎头鲸过来交配产仔,现在也很难见着了”。蔡华成说,化工厂带动了当地GDP的增长,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但繁荣的景象背后,是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的负面影响。

  “大鱼拜龙王”景观不再

  蔡华成所指的灌河,是苏北境内唯一一条没有建闸的天然潮汐河道,全长77.5公里,由于没有涵闸阻挡,这里常年吸引海里的虎头鲸前来交配产仔。根据《响水县志》的记载,每逢闰年的七八月间,被当地人称为“大鱼”的鲸鱼便随潮水沿河而上,若沉若浮,经陈家港镇等地,一路浩浩荡荡游到上游40公里处的一座龙王庙,嬉戏一番,又随潮水回归大海。这种壮观的景象被当地百姓演化为一个“大鱼拜龙王”的美丽传说,并被列入了“灌河口三奇”的榜单之首。

  “2000年虎头鲸集体过灌河上了中央电视台。响水县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城市,就是因为这鲸鱼拜龙王在电视、报纸上露了脸,让我们感觉都很荣光。”响水县城的徐春媛在灌河大桥附近开了一家旅馆,对于当年居民游客围聚岸边观赏鲸鱼的景象习以为常。“鲸鱼数目最多时有200多条,前后形成1000多米的鲸群长龙。”聊到兴起处,徐春媛兴奋地张开双臂,向记者比量她记忆里的虎头鲸,“大的有三间房那么大,好几吨重,吓死个人。”

  但自从化工园区进驻之后,无论在陈家港镇还是响水县城,都难再见到大鱼拜龙王的景象了。

  当地人不吃,鱼卖到鲁浙

  而同样被列为“灌河口三奇”之一的四鳃鲈鱼,也与虎头鲸有相似的命运。“陈家港的鲈鱼招牌响亮,每年立夏前后,很多外地的游客都要来尝鲜,喝上一口鲈鱼汤,吃上一块鲈鱼肉,回家后都要美三天。”陈家港镇30岁的渔民沈海同说,可惜如今当地农贸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本地鲈鱼的身影,“有也不敢买,陈家港工业园周边产的鱼,人家都觉得被污染了。”

  26日下午,与陈家港相邻的头罾镇农贸市场上,记者终于在一家商贩的冰柜里找到了待售的鲈鱼,不过店主薛飞告诉记者,这些分条装在塑料袋里的鲈鱼,都是从青岛运过来的,18元一斤,没有污染,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以前鱼虾蟹既肥又多,鱼的种类不下20种,现在入海口的灌河水都是红的,近海鱼苗也难成活了。”说这话的沈玉明,是陈家港镇一位有着29年捕鱼经历的老渔民。换在十年前,他每年收获三四十拖网鱼再正常不过。但在去年,他只收获了4拖网。

  即使把鱼打上来,销售也是问题。在陈家港这个老港口,从近海捕捞上来的普通鱼虾以及盐滩上的泥螺都已经“不受待见”,有来收购的,价钱也压得很便宜。“最大的鱼3元/斤,一般的2.5元/斤,便宜死了,根本赚不着钱。”收购后的鱼在当地没有市场,鱼贩们把就鱼冷冻了运往浙江、山东售卖。

  海里的鱼吃不得,是陈家港人如今的共识。沈玉明说,每次他捕鱼上岸后,一条鱼都不愿往家拎,吃鱼就从市场上买鱼塘里养殖的。他至今还记得,不久之前吃海鱼的情景——“烧了一条鱼,掀开锅盖,屋子里都是化学药品味。”

  老渔民转行开摩的

  渔业的惨淡,让原来的渔民转了行,有钱的渔民投资二三十万元,买了新渔船,转战深海渔场。有的以一年 4万元的价格承包了滩涂,但滩涂上的泥螺照样不如鱼塘的好卖。很少有渔民愿意去化工厂打工。裕廊化工一位姓于的员工就告诉记者,厂子里七成的工人都是外地人。因所在渔场倒闭,老渔民于师傅就在街头开摩的赚钱,起步价两元。他向记者唠叨,“你看那些皮肤晒得发红的,都是上岸的老渔民,不愿意去化工厂打工,就靠开摩的赚钱。”

  生活境遇因化工厂发生巨变,这迫使包括沈玉明在内的上百位渔民在2008年前后到化工厂讨说法。前后去了几趟,最终化工厂答应每户每年给4000元的“污染补贴”,但至今没有兑现。如今,沈玉明三艘渔船更多的时间只能停靠在港口,10个人的渔工队伍也已解散,而他这位船老大也只能在镇子上帮人搬卸塑料。

  早在2007年 ,灌河河口水质就被环保部门检测到属于劣四类,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极差 。而2008年响水县环保部门对灌河口测定的结果表明,水质为劣五类,已经不适合鱼类生存。媒体曾报道,化工园区将未经处理的化工废水通过暗道、明渠偷排灌河注入黄海,8月26日,记者在陈家港化工园区亲眼见证了这个事实:很多公司门口蜿蜒的露天管道里,缓缓流淌着红色、黑色、绿色等气味刺鼻的污水,种植在两旁的树木无一例外都已枯死。

  化工招商还在继续

  露天的排污管道还只是一部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化工厂员工告诉记者,化工厂还有更隐蔽的下水管道直通大海,“一个月有两次小潮两次大潮,等到涨潮的时候,化工厂会集中把污水排到大海里,一般人很难发现。”很自然,近海渔业彻底萧条了。

  与生活在化工园区周边居民的抱怨相对应的,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在陈家港化工园区的醒目位置,常常可以看到写有类似“以人为本、以客为尊”,“努力构建客商投资兴业的成本洼地、服务高地、发财宝地”等字样的广告。化工厂的到来,也确实带动了当地GDP增长,为年轻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甚至不少人都说,进厂子打工挣的钱比种地、捕鱼挣的钱多得多。不过,一位老渔民还是难解胸中之气:污染了我们的河流,赶跑了鱼子鱼孙,又赶我们进工厂打工,这化工企业真有那么好吗?

  >>>探访二:四川茂县

  沿河氯酸盐厂成“定时炸弹”

  在江浙一带,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产业有向苏北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在全国范围内,化工产业的转移目标也是欠发达地区——中西部。令人揪心的是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诸多江河发源之地,化工企业出于水电成本、排污等考虑,又都偏好临河而建,一旦发生化工物质泄漏或污染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村里的苹果没人买了

  8月24日,记者前往今年7月初因泥石流引发化工厂氯气泄漏的四川省阿坝州采访,发现该地在一些乡镇甚至山青水秀的村庄周边也建起了化工厂。7月初发生氯气泄漏的化工厂,就位于阿坝州农业大县茂县的一个小山沟——棉簇沟附近。

  今年7月3日凌晨,棉簇村发生重大泥石流灾害,四川岷江雪盐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岷江雪盐化)下属的茂县鑫盐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盐化工)氯气泄漏,导致棉簇村143人住院。要不是这场天灾,很少会有人去追究这家表面风光的企业酿成的人祸——除了这次偶然的氯气泄漏之外,这家氯酸盐企业早已开始让村庄周围的生态环境悄悄发生变化。

  站在茂县棉簇沟中央,向不远处的棉簇工业园区望去 ,那里只有三家企业,其中西烨硅业和天和硅业位于山沟西侧,而鑫盐化工占据了东侧位置,这一侧的山坡上已经看不见绿色,几棵已干枯的树木孤零零地矗立在山坡上。

  对于棉簇村的村民来说,鑫盐化工所带来的破坏远不止此。在村民张阿婆院落里,几个村民们向记者谈起化工厂时七嘴八舌。“以前能生喝的自来水现在都不敢喝了”“河道下游中的土豆变得发麻”“现在村里生产的苹果都没人买了”……抱怨诉苦声此起彼伏,他们一口咬定一切变化都来自于化工厂,“大夏天的 ,山上不少树都光秃秃的 ,已经死了,你说这工厂有没有害?”还有村民声称,工厂“夜间经常偷着排放污水。”

  不过 ,当地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都显示正常。

  被贱卖的水电和生态

  根据汶川地震后制定的《茂县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介绍,茂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88%,是阿坝州最大的农业县,提供廉价劳动力不成问题。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茂县丰富的水电资源。茂县有大小河流170条,水资源总量10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9.73万千瓦;县电网与省州大网相连,有50万开关站和其余等级变电站,是阿坝州电力枢纽中心,有极强的电力能源保证。

  水电资源丰富,这正是茂县积极上马高耗能产业的原因之一。“输电线路的成本非常高,以35KV的输电线路为例,每公里的成本在30万元~40万元。”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所以很多高耗能的化工企业都会选建在临近水电站的地方,附近还会配套建设一个变电站。岷江雪的介绍中也曾提及:“依托阿坝州丰富的电力、水利资源,岷江雪自成立以来高速度发展。”

  “这边的电价不分高峰期,全年电价低于0.3元/度。”棉簇村产业园区西烨硅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而在青岛大工业用电价约为0.7元/度。按照生产一吨氯酸钠需要5000度电计算,理论上讲,在茂县设厂要比青岛设厂生产一吨氯酸钠便宜一两千元钱。

  除了丰富廉价的水电资源,靠近河道易于排污似乎也是一个绕不开的理由。位于南新镇棉簇村的鑫盐化工已经被泥石流破坏殆尽,河道里横七竖八的管道被很多村民认定就是排污管道,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亲眼见过排污水”,而在亚坪村工业园区里,同样有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里。

  工厂位于泥石流高发地

  不过,当地百姓在为眼前的污染而着急的时候,更可怕的危机随时都在潜伏酝酿。

  “汶川地震后,原来的供水系统和水源地遭受破坏,而在未来10年内,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将是主要次生灾害。”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艾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沿河分布的化工厂最容易受到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侵害,从而对下游地区造成污染。

  据介绍,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阿坝州茂县东兴涪江支流土门河竹包沟发现两个堰塞湖,其中一个已溃决,并造成涪江土门河约10公里淤高2米以上。黄公坪电站大坝深孔泄水孔淤塞及浅孔泄水孔闸不能开闸,溢流堰孔被树木阻塞,最终通过爆破处理,将浅孔泄洪闸门打开,溢流堰疏通,险情才得到解除。

  而7月3日凌晨发生在棉簇村的泥石流灾难已经证明该处不适合建厂,但鑫盐化工的重建已经在有序地展开,计划10月份恢复生产。

  影响下游城市饮水

  事实上,自汶川地震发生后,山体地质结构稳定性大大降低,只要一点常规雨量,泥石流就可能发生。茂县气象局曾公布消息 ,在此次棉簇沟发生泥石流前,当地的降雨量仅为22.4毫米,当地村民称这次泥石流是“百年一遇”,而当地1989年曾降雨104.2毫米,都未造成较大灾害。

  当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化工厂排出来的废气让山谷两边的树木和草地都枯死了,造成了很大的植被损坏,所以一下雨更加剧了泥石流灾害。

  就在7月3日泥石流爆发之时,记者注意到,阿坝州环保局的官方公告中有一句“暂未检测出水质有异常”。“当地环保部门立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上述化工厂厂区及周边地区氯气和氯化氢进行监测,但未检测出氯气和氯化氢的浓度。同时对岷江四个断面的水质进行了抽检,暂未检测出水质有异常。”公告中称。

  不过这些建在城市水源周边的化工厂对于城市饮水来说显然是一颗定时炸弹。“生产氯酸盐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铬,就跟云南这次铬污染一样,一旦混入水源,有致癌的危险。”绿色和平组织赖芸告诉记者。赖芸曾经参与过福建南屏一处氯酸盐污染项目的调查。

  文/图 记者 朱艳丽 李杨(署名除外)

  ■探究

  “环评”何时不再走过场?

  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排查后的结果显示,总投资约1万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当时 ,环保部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对今后新上的各类大项目推行规划环评,使环境保护提前介入宏观决策,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从事后补救走向事前预防。

  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现环保部副部长)还曾警告说,“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布局性的环境隐患和结构性的环境风险,将取代个体的污染,成为我国环境安全的头号威胁。”如走过场一般的地方环评报告,使得这一预言愈来愈成为现实。

  很多项目“边审边建”

  记者在江苏盐城响水县采访时发现,当地一家报纸上赫然刊登着“陈家港再掀项目攻坚热潮”的消息——为了招商引资,陈家港镇给每位核心领导下了一人招引5000万元以上项目的要求,并要求缴纳保证金 。当地一位公务员透露说,这给领导班子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为了招商引资,大家绞尽了脑汁。

  作为响水县天然潮汐河道的灌河,因环境容量大、排污能力强也被当做当地招商引资的一大卖点。在响水县官方网站2008年陈家港化工园招商网页上,至今能看到这样的内容:灌河潮汐落差大,河面平均宽度在1500米,自净能力强,环境容量大。为了招商引资,响水县还“明确专门人员、安排专门车辆、落实专门经费外出招商”等。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任洪强在走访苏北诸县时,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几乎每个县都设立了化工园区用以吸引产业转移而来的化工企业。这些园区很多都没有完整科学的产业规划,只是简单地圈上一块地就开始招商,环评标准设置很低,很多项目甚至是边审边建。

  尽管这些园区都表明自己建有污水处理厂,能够达到环保治理的标准,有些甚至冠以绿色生态园区的名称,但在任洪强看来,这些都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他认为,化工污水处理的理想模式是生产同类产品、或者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集中在一个园区,企业排放的污水才容易得到充分有效的处理。而那种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化工类的就撮合到一个园区之内,要想对它们的污水完全达标处理,几乎不可能。

  民意调查几成空文

  由于重化工业对拉动GDP增长的效果十分明显,席卷全国的“重化工热”在四川省也得到“响应”。以成都彭州为例,这个著名的蔬菜之乡,几年前走上了打造中国西部石化基地的道路。

  2008年5月初,彭州迎来了一个产能为1000万吨/年的炼油项目。加上已于2006年初奠基的四川80万吨/年乙烯项目,彭州作为未来西部石化重镇的前景似乎已经非常明朗,但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乱了一切。“幸好这两个项目都尚未建成投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艾南山说。

  “中国的环评很多时候就是走过场,一般来说当地政府希望上马的项目,都会或多或少地给环评机构一些压力,无论如何都会通过 ,当然这里面主要问题还是公开的信息太少,受影响的人群和环保组织参与的空间不够。”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国际化工业的快速转移与中国环评质量不高有密切的关系。

  马军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记者在南新镇棉簇村和东兴乡亚坪村采访过程中,当地居民对于很多周围存在的化工项目知之甚少,棉簇村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化工厂在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征求过民众的意见,而亚坪村村民则称“倒是征求过意见,也填过调查问卷,但他们具体建什么,我们一开始根本不知道。”

  “这就是环评机构所做的工作,他们一般不会详细介绍项目的情况以及污染情况、怎么处理等,就算最终放出的环评报告也是一个简本,而不是详细版本。”马军认为,其实环评走过场是一种普遍现象,只不过西部欠发达地区可能更徒具形式,这也是导致西部化工项目更容易上马的原因。

  招商热情高烧不退

  据相关行业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全球化工业正在向中国集中,而且这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成为鲜明对照的是,欧美发达地区的传统化工中心却在不断地萎缩。两年前,美国化工学会理事长魏德曼就曾评价说:“中国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正成为全球化工业的中心。”这究竟是好事坏事?

  对于我国各地方政府尤其是沿海沿江地区来说,化工中心移向中国,确能迎来商机、短期拉动GDP,但从长远来看,缺少布局规划和环评门槛的化工产业扎堆,必将给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打击。

  对此,我国环境科学及化工行业多位学者认为,鉴于各地方发展经济的 GDP冲动,布局化工石化行业,必须由国家层面来操作,推进规划环评、战略环评。“地方做不来,也做不好。”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曾这样表示。

  其实在化工石化企业集中布局方面,国外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循。在美国生态脆弱地区,例如内华达州 、落基山脉等地方,都见不到工业的影子;在欧洲,石化产业主要分布在荷兰鹿特丹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在亚洲,新加坡的石化产业集中布局在廊裕;韩国的石化产业集中布局在釜山……因此,早有学者建议,我国化工产业布局应学习一下国外发达地区的做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遍地开花。据《中国环境报》等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