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大学生绘制的南淝河生态地图
杜龙回来了,一行13人,带着他们的南淝河“绿”地图。画着笑脸的树木、标注着垂钓区的河流,还有观鸟区、工厂、公司……不同于传统地图,杜龙展示的“绿”地图就宛如一张卡通画,色彩斑斓,通俗易懂。他们都是在校大学生,通过连续六天的实地考察,绘制出了这幅地图。作为参与者和负责人,杜龙觉得这张地图意义不小。“通过它,我们就可以向大家更直观地描绘南淝河的现状,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南淝河。”后期,他们会带着地图上街宣传,“我们计划对地图进行完善,然后交给市环保部门,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办法保护南淝河。”
绘制“绿”地图展示南淝河
青色、绿色、黄色、红色……地图上五彩斑斓。树木被画上了笑脸,表明这块区域是森林。蜿蜒的南淝河中,不时有鱼的标示,“有鱼,表示这里是垂钓区。”还有观鸟区、工厂、商业区、居民区,甚至连垃圾填埋场都描绘得清清楚楚。
“‘绿’地图又叫生态地图,我们这张地图,展示了南淝河周边的生态环境,包括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杜龙笑着说:“不同于一般的地图,我们的地图图案很容易理解,其中不少图标,都是我们发挥想像力,自己创造的。比如博物馆、商务区、工厂和垃圾回收站等图标,外形是不是都挺形象呢?”
这是杜龙等人第一次自制地图,而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南淝河,保护南淝河。“南淝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合肥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南淝河的污染也愈发严重。但作为合肥市民,大家对南淝河的关注远远不够。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人们对母亲河的关注度,呼吁大家为母亲河的治理献计献策。”
连续考察六天搜集地图信息
为了筹集地图信息,13名大学生,两个小组,连续实地考察了6天。“我们从7月1日就开始探访,一直到7月6日。我们沿途走访了南淝河的周边,观察、记录其生态环境。我们还与周边的居民进行聊天,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南淝河水质及周边生态变迁过程,以及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
整个探访过程,十分辛苦。“热,天太热!灼热的阳光把我们活脱脱地晒掉了一层皮。还有暴雨,经常不期而至,令人防不胜防。”
一些突发情况,也是这些年轻人始料未及的。“有一次,我们走访,在树林里虫子很多,队伍里有人被不知名的虫子咬了,有中毒现象,情况很严重,好在最后送到医院及时。”杜龙回忆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虽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杜龙说他们在其中成长了不少。白天探访,晚上一起整理资料,经过大家的努力,首张南淝河“绿”地图终于诞生了。
待地图完善后送给环保部门
对于这样一张地图,杜龙等人有着自己的想法。“现阶段,我们会利用地图,向大家进行讲解宣传,比如说明河流哪一段有垃圾污染,哪一段有工厂排污,而哪一段又是水质较好的等,通过地图,别人也会有个更直观的感受。”
第一站,他们选在了步行街。“就在这两天,我们就会带着地图、照片还有宣传海报等走上街头,让更多的人了解南淝河,让更多的人能够加入保护南淝河的队伍中来。”
“第一张地图可能还略显简略了一些,我们会在后期对地图进行完善,做出更为精致的纸质版生态地图,并且还会对一些特殊的地方进行文字和图片讲解。”
据江淮晨报报道,等地图彻底完成后,杜龙说他们会把地图送给市环保部门。“毕竟我们并不是很专业,所以希望我们的地图能够给环保部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南淝河变得更加美丽!”(实习生龚玉、记者孙友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