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846万人制造垃圾 400人最终分拣(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2日02:16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846万人制造垃圾400人最终分拣(图)

  西安市城区每天产出大量的生活垃圾,,主要是依靠人力进行分类

846万人制造垃圾400人最终分拣(图)

846万人制造垃圾400人最终分拣(图)

  在西安市园林局门前收购废品的人

846万人制造垃圾400人最终分拣(图)

  7月10日,陈利水捡到一个旧手机,他说可以卖到4元钱

  西安市每天“制造”生活垃圾6500多吨。随着城市拓展以及外来人口的剧增,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

  而位于东郊的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是目前西安唯一的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场,每天有三四百人在这里分拣出其中的百分之三十,大多数生活垃圾被填埋。

  每天晨练时顺便倒垃圾,已经成了陈玉琴的一个习惯。5年来,天天如此。

  62岁的陈玉琴家住西安高新区的一个设施完善的小区。但陈玉琴觉得,即使在这样的小区实行垃圾分类,难度也会很大——因为大多数业主并不十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平时我和老伴儿在家带孙子,每天的生活垃圾一个垃圾袋足够了。但到了周末,儿子和媳妇回来后,垃圾量就有所增加。”陈玉琴说,所有的生活垃圾全部装在一个垃圾袋里,扔进小区的垃圾桶。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西安市常住人口846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6500多吨。大多数生活垃圾,都会像在陈玉琴家的遭遇一样——被混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经过各个环节,最终流向了垃圾填埋场。

  住宅小区:垃圾分类设施成摆设

  陈玉琴曾去国外旅游过,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分好类的垃圾经过专门的回收处理,都能物尽其用。例如,食物垃圾变成沼气和生物肥料;废塑料瓶变成新的塑料制品;旧报纸可用于印刷新报纸;金属瓶盖可用来造汽车……

  陈玉琴刚刚入住小区时,小区也放了两个垃圾桶,并标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字样。但没实行多久,业主们发现,环卫工人仍然是将两个垃圾桶的垃圾混合在一起,大家便也就没了分类的理由。

  同个小区的钟宇星老人认为,虽然多数居民不是很了解垃圾分类,但像酒瓶、纸箱、书籍、废旧报纸等能卖废品的都卖了,这算是事实上的“垃圾分类”。

  废品收捡:数千人流动收捡废品

  据了解,西安市场至少有上千家废品收购站。而流动收捡废品者这支庞大的队伍也在进行着垃圾分拣。

  来自山阳县的盛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西安市白家口附近收废品多年,每天将收购来的废品集中起来,等积攒到一定数量再卖给废品收购站和加工企业。盛师傅说废品收购学问很多,不同类型废品的收购价格也不尽相同,还必须要了解市场,“废品价格有所降低,过去一个朔料瓶卖一角钱,现在只卖七分钱。”

  西安市每天有多少流动收废品人员?据盛师傅说,至少有好几千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支庞大的队伍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城市里的贫困人口:他们的穿着并不那么整洁;有些人骑着自行车逐个检查垃圾桶,寻找值钱的废品;有些妇女、老人背着大布袋,“专职”四处寻找酒瓶、饮料瓶等。

  这些不同途径收集起来的废品,最终都卖入了收购站。

  中转站:平均4车垃圾可压缩成1车

  而从小区出来的生活垃圾以及大街小巷垃圾桶里的垃圾,最终被送至中转站或压缩站进行压缩。目前,在西安有110多处压缩站。

  郭师傅是一名环卫车司机,负责西郊两个小区的生活垃圾运输。不管刮风下雨,一年365天的每个下午5时许,他都要准时驾驶环卫车来到其中一个小区的操场。而七八名环卫工人会将周围的垃圾桶集中在一起等待装车。郭师傅说,该小区每天有230多桶生活垃圾,大概10吨左右。

  郭师傅运送的垃圾都要运到三民村垃圾处理中转站,这里主要中转处理附近莲湖区、未央区、雁塔区的一部分生活垃圾。经过处理,再由大吨位清运车运至江村沟垃圾填埋场消纳,每天生活垃圾转运处理能力800吨。

  中转站主要是压缩垃圾和无害化处理,据办公室主任杨建国介绍,每天有130多车垃圾要压缩,平均4车垃圾可以压缩成1车;但要对垃圾进行分类难度很大,主要因为前期就没有分类,运到这里来再分类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我们现有干部职工50人,每天要处理130多车生活垃圾显然是做不到的。”

  填埋场:填埋场寿命或减半

  整个西安市的生活垃圾,经过大大小小的压缩站压缩后,最终被运到了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这是西安市唯一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也是西安市唯一一个集中的垃圾分拣地。每天,这里有三四百人将可以卖钱的废品分拣出来,但即使这样,面对每天600多车6500多吨的垃圾,仍有点力不从心,每天只能分拣出其中的30%%,剩下的只能被填埋。

  据江村沟垃圾场场长李富春介绍,这座垃圾场1994年6月投入运行,设计年限50年。然而因为城市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也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据他分析,照这个速度,这个垃圾填埋场最多还能运行7至10年。

  7月10日,江村沟垃圾填埋场,臭气刺鼻,苍蝇纷飞,超过三百人顶着37℃高温在这里寻找能卖钱的废品。

  来自山阳县的刘祥禄夫妇在这里整整生活了12年。这对夫妇靠着捡垃圾的400多元月收入,供养着三个大学生——大女儿已是在读研究生。

  刘祥禄说,这里大部分是四川人和陕南人;他们在江村附近租房,每月70元左右;工作时间则只分昼夜——“只要能见到光,就开始干活”——在夏季,每天约工作13个小时。

  而生活垃圾被他们大致分为四大类——塑料、金属、橡胶、玻璃;分拣者都会给自己留一块空地,用来堆积不同种类的废品;这里的各项废品都有明码标价——塑料每公斤1.2元、鞋底每公斤0.3元、旧电视10元、手机4元、手机电池0.2元……

  这些分拣出来的废品都被运到了距垃圾填埋场不远的一家废品收购站,收购站负责人王军说,收购来的酒瓶、金属都卖给了本地的钢厂和玻璃厂,而80%%以上的塑料制品都是粉碎后卖给浙江温州等地的企业。

  ■他山之石

  德国:一半生活垃圾再利用

  上世纪60年代,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由于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开始重视和研究垃圾减量和分类问题。

  德国在1972年颁布《废物管理法》,开始实施垃圾减量和分类,目前德国是全世界人均垃圾产生量最低和废弃物再生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城市生活垃圾再生利用率达50%%以上,其中包装物、电池、书写纸的再生利用率分别达到77%%、72%%、87%%。

  台湾:乱用垃圾袋重罚举报还有奖

  上海世博会期间,台北馆以“资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迈向城市的永续”为主题,展示了台北市垃圾减量和分类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生活垃圾成倍增长,台北市面临“垃圾围城”困境,原计划建设5座垃圾焚烧厂,因遭到民众抵制最终只建成3座,从而确立了“先分类、再处置”的生活垃圾管理策略。2005年,台北实施垃圾强制分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采取垃圾处理费随袋按量计征的办法,垃圾处理费收取与居民产生的垃圾量、分类情况挂钩,多产生多缴费,少产生少缴费;对于不使用专用垃圾袋的,垃圾运输部门可拒收,并处2400元以上罚款;对于使用伪造垃圾袋的,处3万至10万元罚款;对于举报的市民,可以获得两成罚款作为奖金;建立了垃圾焚烧全过程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垃圾焚烧场进场垃圾的来源、种类、操作过程、排气检验结果,以及飞灰底渣的处理情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质询。

分享到:

 
  • 新闻中俄否决安理会涉叙利亚决议草案
  • 体育奥运夺冠赔率梅里特反超刘翔
  • 娱乐刘涛斥寺庙弃子流言称没空生娃
  • 财经北京合作建房承诺价格比市场低四成
  • 科技联想电视销量不佳:三四线城市是突破口
  • 博客现场直击:北京61年来最大暴雨(图)
  • 读书重地表轻地下:逢雨必涝问题究竟出在哪
  • 教育高校录取划“男女线”最高差50分引争议
  • 育儿乐扣等进口婴幼水杯正己烷超标 微博关注
  • 健康闻口气知健康 母乳喂养影响胸部吗
  • 女性黑色蕾丝高跟诱惑 女星美妆“障眼法”
  • 尚品奥运会8款精准时计 伦敦吃喝玩乐地图
  • 星座测你通灵吗 爱情吉时 下周翻云覆雨
  • 收藏纸扇1年暴涨3倍 扇骨精品3年翻5倍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