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场暴雨终于让农民工与城里人相互注视(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2:17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一场暴雨终于让农民工与城里人相互注视(图)

  菜肴丰富,农民工感叹:比过年吃的都好

一场暴雨终于让农民工与城里人相互注视(图)

  7月30日,崔永元在北京请“721暴雨”中救人的154名农民工吃饭,吸引了媒体的关注北京“721暴雨”,一批农民工勇敢救助遇险乘客,成为微博上热炒的“最可爱的人”。央视主持人崔永元发起号召,邀请农民工吃饭,并于7月30日成功举办了这场著名的公益饭局。然而,这场暴雨灾难中,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一顿饭又能否回报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呢?也许,对农民工的关注还需要持续。

  “我没有什么高深的目的,就是想请农民工兄弟们吃顿饭!”央视“名嘴”崔永元用最朴实的语言说道。

  7月30日下午,北京依然飘着雨。9天前,北京京港澳高速一处路段被大雨淹没,是一群农民工挺身而出,将180多名游客成功救上岸。在距淹没路段只有10分钟车程的北京丰台区南宫村的一家酒店里,崔永元设局请客,他的嘉宾是在“721北京大雨”中救人的154名农民工。

  崔永元进门时看了看酒店的时钟,指针指向下午5时,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对于他来说,这半小时在于尊重。酒店的大屏幕上一直循环播放着农民工救人时的一些感人画面。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48岁的何学中——

  “一辈子能干一件这样的好事也算值了”

  48岁的江苏盐城农民工何学中看着投影仪上播放的画面,眼眶微微泛红。那天,他特意梳了一个“大背头”,换上一条平时不怎么穿的西裤,黄色的T恤是统一发的,胸前写着红字:“721抢险英雄团队”。

  他说:“人一辈子能干一件这样的好事也算值了。”7月21日晚,北京普降暴雨,京港澳高速路被水淹没平均4米,暴雨将马路两边的泥沙冲入高速路,过路旅客数百人被淹,形势危急。

  “不好了,赶紧救人!”正在会议室和工友商量工作的何学中,突然听到项目经理邓红山的喊声。何学中跑到事故路段一看,吓了他一跳:“平日里的高速路成了一条大河,两辆大巴车的顶上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几十辆小轿车几乎看不到了。”

  他蒙了几秒,赶紧招呼同行的施工队队长杜金荣去喊人。他们的工地是丰台区正在建设的一个水利项目——河西再生水厂,距离京港澳高速路大概300多米,工地上有100多号人。杜金荣没有迟疑,边跑边喊:“快起来,救人了!”

  当时大概是晚上9点钟,许多老工人已经睡下了,年轻的工人百无聊赖地玩着手机。“啥子事?”工地上大部分是来自四川省南充市的农民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边喊着边打开了门。他们看见杜金荣不停地敲打着门板,把自己一只鞋都跑丢了。

  杜金荣看人到的差不多了,喊道:“有人被淹了,快拉上救生圈、绳子去路上救人!”简单的几句情况说明后,性子急的几个年轻人光着脚向高速路上跑去,150多名农民工拿起救生圈和一根100米的麻绳,跟着向路上奔去。

  40多岁的陈文堂——

  “从小见水见惯了,可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何学中的回忆被陈文堂打断,看着陈文堂走近饭桌,何学中指着他说:“那天晚上,就是他第一个下水救人的。”

  陈文堂是江苏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光华村人,进京打工已有七八年时间,他在丰台区河西水厂工程中担任材料员,是文职。暴雨当天,40多岁的陈文堂没有年轻人的犹豫,虽然十几年没有游过泳了,但他自信水性足以穿越这4米高的洪流。

  “我们刚去的时候,水才淹到车窗,隔了没一会儿,水就到车厢顶了。”陈文堂回忆起来至今心有余悸,“我是南方人,从小见水见惯了,可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农民工们一赶到,大伙先把一根100多米的绳子拴到桥墩上,又拉到马路边的树上,然后陈文堂就自告奋勇地拉着绳子的另外一头向大巴车游过去。陈文堂回忆:“大概有个十几米的样子,但水里都是沙子石头,游得人难受。”

  “大家不要急,都会得救的,先把救生圈给老人、妇女和孩子!”看着来了救星,车厢顶的人一阵激动,都向陈文堂涌来。陈文堂趴在车窗上,一只手抓着反光镜,大声喊道。

  这时,水底下还有一个兄弟抓着绳子游了过来,陈文堂一看,其中一个是工地上的保安:“他没有上车顶,等着在下面接应,但是身子淹在水里,泥沙一打浪过来就是一脸。”陈文堂回忆说:“可那时没有人顾及自己,觉得心里有团火在烧,有这种使命,拼了命也得把人给救了。”

  一个、两个、三个……四十三个,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在数十名工友搭成的生命通道上,这辆大巴车上的43个人全部获救。岸上,游客们哭成一片,水下,救人的农民工们又迅速游向另外一辆大巴车。

  同样下水救援的还有来自江苏盐城的陆金刚,他今年54岁,年初刚到北京。说起在水里救人的感受,他腼腆地说:“没什么。”但隔了一会,他又补充说:“别说不害怕,那会说不怕是骗你们记者的。”

  23岁的李川南——

  “不记得游了多少来回,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地救”

  下午5时30分,饭局正式开始。中年人都比较矜持,夹两筷子就会放下,年轻人则随意得多,挑自己喜欢的菜。

  他们中最年轻的只有18岁,名叫张帝涛,来自四川南充。那天晚上,他在水边负责接送被困的游客,给老工人“搭把手”。年轻人中,英雄人物要属同样来自四川南充的李川南了。

  李川南是四川南充市三会镇大田沟村人,今年23岁。来参加崔永元的饭局时,他是被人架着来的,在救人过程中,他的右脚被钢丝扎伤,同时脚软组织受伤。

  北京,曾是一个李川南十分向往的地方,羡慕这里有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当然也有年轻人的梦想。今年,还没过正月十五,李川南就和打工者们一起来到北京,在朋友的介绍下到了丰台区河西水厂。

  身为一名农民工,李川南也遭遇过白眼和歧视。他用夹杂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说:“经常坐公交车的时候,车本来很挤,但你一上来别人都躲开了,就是觉得我们脏吧,有味道。”但尽管如此,他觉得凭借自己的努力,将来有一天一定能“出人头地”。

  他所说的出人头地,只不过是能挣点“大钱”。“我想,打算明年或后年攒点钱之后,在北京开一家小饭馆,等做大了以后再开家大的。”李川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前学过厨师。”

  他是第一批冲出来救人的“冲动型”农民工,当听到救人的消息后,他和工友们意识到了时间紧迫。但从工地过来上高速路,沿路的钢丝防护网成为当晚救援的最大障碍之一。李川南和第一批的十几个兄弟,冲过去才发现没带剪开防护网的工具,愣是把钢丝网推倒了一排。

  从车上到岸上,李川南说:“我也不记得游了多少个来回,反正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地救。”

  三个小时后,人终于救得差不多了,这时李川南发现自己的脚下全是红色的血水,他用雨水一冲洗,发现脚上破了一个大洞,一直在流血。

  崔永元谈平等——

  “走在街上谁也认不出来谁,就是平等”

  这场饭局,崔永元无疑是焦点。他7月25日上微博无意间发现了这批救人的农民工,就响应了网友呼吁:请这群英雄吃饭。饭桌上,崔永元说的最多的是“谢谢”。他确实是被感动了:“这样一些人,在我们的眼中是弱势群体,但是城市是他们建设起来的,各行各业也都离不开他们,在危难关头,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抢险救人,能请他们吃饭不是农民工的荣幸,而是我的荣幸!”

  北京暴雨时,崔永元正在和朝鲜的一个节目组一起吃饭,结果吃着吃着,餐厅的厨房竟然漏雨了。服务员不好意思地把漏雨的地方用一块帘子遮了起来,他跑过去一看:厨房里的水都已经淹到脚脖子了。“我当时就想,肯定坏了,北京被淹了。”崔永元回忆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有记者问北京的防汛情况,官方说在危险路段都配备了抽水泵,公交车上也配备了救生圈,可防百年一遇大水。只是一场大雨就露馅了”。

  有记者问:“前段时间的海南航空被劫机事件,政府奖励了机组成员和反抗的英雄,可这次没有奖励农民工,这是不是你请农民工吃饭的初衷?”崔永元说:“我认为,永远不要让民间站在政府的对立面,有些事情,政府没有办法去做,这就需要我们民间力量去做,这也是民间公益生存下来的土壤。”

  崔永元解释了他所认为的平等:“走在大街上,大家都一样,谁也认不出来谁,这就是平等!”

  ■对话农民工

  人物介绍:杜金荣,江苏盐城市盐都区薛舍村人,41岁,施工队长。暴雨当天,杜金荣挨个敲民工宿舍的门,组织大家救援,并负责救援的协调工作,连续44个小时未睡觉

  “他说‘谢谢’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华商报:电视上你们救人的场景,我不明白游泳圈、绳子是从哪来的?

  杜金荣:这些游客们够幸运,我们是水建筑物施工,护栏上都挂着救生圈,绳子是现场备用的,要没这些,救人还麻烦了。华商报:有没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杜金荣:既兴奋又沉重吧。刚开始,大家谁都不吭声,我们也没经历过这么大的事,都很“木”。有人说师傅能不能给我一支烟,我们才反应过来。这期间,好多人缓过劲来拿我们的手机打电话,两三个手机打的没电了,有人抱着电话哭,我也想哭。

  华商报:这次抢险救人事件,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杜金荣:我们把被救的人陆陆续续往桥上背时,有一个男的说了一声“谢谢”,后面的人也跟着说“谢谢”。他说“谢谢”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我们得到了别人的认同。

  华商报:这次救人事件对你们工地有没有什么影响,包括工人的心态?

  杜金荣:说实话,有一些负面影响。崔永元请吃饭,工人们从未享受过这么高规格的接待,再加上北京市的一些领导也来看望,让许多农民工忘乎所以了,有些人寄希望不劳而获,希望得到政府的奖金。华商报:媒体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杜金荣:许多记者采访,有些人根本没下水救人,也说自己下去了。也有人夸大救人的数字,这些都不好。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危难之中的人性的帮助,不要抬高农民工个人。

  华商报:有人认为这次你们的英雄行为,让农民工不再受到歧视了,你怎么看?杜金荣:农民工受人歧视,其实很大一方面与自身素质有关系。我们这些人上学不多,在公共场合也不体面,有一些城里人不能忍受的习惯,要改变歧视,我认为先从自身做起,自尊才能获得尊重。

  ■对话被救者

  人物介绍:张霞,现年59岁,北京本地人,石油化工厂职工。7月21日晚6时,她乘坐616路公交车前往良乡女儿家,被困路途中。晚11时30分左右获救

  “一个工人把我抱下来,我觉得把命交给人家了”

  华商报:当时您乘坐616路车,大雨来时情况是怎样的?

  张霞:在离事故桥还有一点路的时候,路已经堵了,许多小轿车都往后倒,我们的车也往后倒,但倒了没几下就熄火了。

  华商报: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霞:司机说车走不了了,让我们下车往回走。那时,水已经淹到大腿根了,我们就在水里一步步往回走。

  华商报:当时心里是不是很害怕?

  张霞:是,我拉着一个27岁小伙子的手,想就跟着他了。但走了没多远,发现前面没出口又往回走。有人喊,上大巴车顶,我们就跟着上去了。

  华商报:大巴车顶那么高,怎么上去的?张霞:正好大巴车下面有两辆小车撞一块了,就给我们搭了一个天然梯子。当时水已经到脖子了,再过一会我就没命了。华商报:在车顶等了多长时间才盼到有人来救援?

  张霞:应该是3个多小时,我们当时都绝望了,水已经淹到脚脖子了。我们大声地喊救命,觉得喊了很久很久,就在这时,我们看到手电筒晃了一下,当时人都已经傻了,反而不喊了,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华商报:他们就是再生水厂的农民工吧?张霞:是他们,接着他们搭了绳子,给我们递来了救生圈,我获救的时候已经11时30分了,当时也不会说别的,就一个劲地说谢谢。一个工人从车上把我抱下来时,我觉得把生命都交给人家了。

  华商报:通过这次事件,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霞:人都要有感恩的心,也要有救助别人的勇气,都说北京精神,其实,北京精神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些外来工们创造的。

  华商报:你最想对农民工说什么?

  张霞:还是“谢谢”吧!如果将来农民工有了困难,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

  真正的歧视恰恰是政策层面的歧视

  饭局上,一位代表说:“我们是农民工,只会干重活粗活,但我们也在努力,期待能在北京安家,有自己的房子,把妻子儿女接到北京,和城里人一样,不再被歧视!”请农民工吃顿饭的倡导者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表示:“作为普通的城市人,我们一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对身边农民兄弟的感激之情。和几乎所有的市民一样,我们愿意把歉意转化为感激,感激转化为亲近,沟通彼此的血脉和心灵。”崔永元告诉记者:“农民工本来就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假如他们救人后,依然没有得到关注,没有听到社会赞扬的声音,那么他们下次还会去救人吗?也许不需要大家都去请农民工吃饭,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关注他们,感谢他们的付出,给予他们信心和力量。”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请农民工吃顿饭,意义在于反对农民工的歧视,这顿饭里应该包含对农民工的忏悔和赎罪。吃饭并不重要,吃饭的意义是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和农民工平等坐在一起。”

  在他看来,城市里面的普通人,大多数人不会在心理上真正歧视身边的农民工,很多人只是不会表达,但至少都知道这批人很不容易,城市也离不开他们的劳动。真正的歧视恰恰是政策层面的歧视,比如户籍、医保、社保、就业等各种制度化的歧视。让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甚至越来越失去社会地位。

  人群之间的歧视,通过沟通或许就可以解决,但制度化的歧视政策,只能通过改革来改变。

分享到:

 
  • 新闻政治局: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等羽球选手被取消资格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民航局:有新建机场就不会取消机场建设费
  • 科技梅耶尔:来到雅虎的“谷歌第一美女”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传播率最高的美容偏方 20款爆潮太阳镜
  • 尚品全球最尊贵富人区豪宅 经典飞行员腕表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