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张蓝图引领全域统筹?从秦淮河时代奔向长江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08:38  龙虎网
一张蓝图引领全域统筹?从秦淮河时代奔向长江时代

  十里秦淮美景

一张蓝图引领全域统筹?从秦淮河时代奔向长江时代

  二〇一四年青奥会徽标揭晓

  十年前,南京城建多在老城内打转,河西中部还是一片菜园子,外秦淮只能算“护城河”,紫金山偏居城外。

  十年后,河西已然一座现代化新城,仙林大学城、新港开发区将紫金山层层围合。长江南京段贯通“四桥一隧”,宽阔的江面仿佛成了城市“内河”。

  南京城变大了,变高了,变靓了,建城区从近百平方公里扩大到600多平方公里,从当初蜷曲老城,到如今展延长江两岸。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介绍,十年沧桑巨变,始终在一张蓝图上作画:一城三区;保老城,建新城;一疏散,三集中。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接力接棒、薪火相传,描绘着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绚丽画卷。

  保老城、建新城

  一张蓝图上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南京2500年的建城史,450年的建都史,“浓缩”在明城墙合围的41平方公里老城内。当历史的车轮行驶至本世纪初,南京人蓦然发现,自己的城市太挤了,平均每平方公里塞了近3.5万人,接近城市人口密度的极限,产业、生活集中,老城高强度开发,腾挪不开空间,还打破了不少“历史的坛坛罐罐”。

  为城市发展“纾困”,出路是冲出城墙。2001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果断提出“一城三区”、“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建设河西新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新市区,促使老城人口向外疏散,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集中、高校向大学城集中。

  在这一方略指引下,一所所高校来到仙林“拓荒”,以“电气化特”为代表的支柱产业迁址开发区。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在河西画出优美的弧线,圈出了奥体新城,昔日的河漫滩上,现代化体育中心、河西CBD横空出世。老城开始环境综合整治,“显山、露水、见城、滨江”,一大批长期被建筑遮挡的景点,敞亮地透出来了。

  2005年10月,十运会在南京召开,一蓬蓬焰火下,奥体中心“世界第一双拱”闪耀着震撼的中国红,成为新南京崛起的集体记忆。2006年举行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加快“一城三区”的综合功能建设,把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拉开框架后的南京,步入品质整体提升的新阶段。新城“做加法”,河西开发南部,高端配套不断完善,仙林集聚了12所高校,江宁开发区跃升全省五强。老城“做减法”,企业搬迁后“退二优二”,办起了都市型工业、创意产业和科技型公司。城市环境整治纵深推进,外秦淮终于成为“美丽的河、流动的河”,中山陵拆掉了数十个城中村,老城南历史文化底蕴日益彰显。

  2011年举行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南京的城市定位“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进一步深化拓展为“三都市”和“三名城”,决定以办好2014年青奥会为契机,梳洗装扮,提升功能。为此,南京疾风骤雨般地开展化工整治,全城掀起环境整治“千日行动计划”,新一轮“动迁、拆违、治乱、整破”全面展开。河西南部加快建设青奥板块,十大功能板块建设如火如荼。

  以江为轴、拥江发展

  滨河城市拥抱“长江时代”

  作为跨江城市,江南江北发展悬殊,是南京的突出课题。曾几何时,江北地区以全市1/3强的面积、1/5多的人口,对全市的GDP贡献只有一成左右。为打破这种失衡局面,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优化城市布局,整体提升江南,加快建设江北。2002年,江北行政区划实施调整,成立新的浦口区和六合区。过去,南京城建集中在内外秦淮河两岸,现在“以江为轴,跨江发展”,从“秦淮河时代”跨入“长江时代”。

  2001年以来,南京在长江上先后建起了二桥、三桥、大胜关高铁桥和纬七路长江隧道,又开建了长江四桥、纬三路隧道和两条过江地铁,“十二五”期间,长江南京段将有十条过江通道。

  便捷的过江交通,让江北一步跨进主城。过去从老浦口绕道大桥到江南,得个把小时,2010年纬七路过江隧道通车后,只需10分钟。蓬勃发展的河西,就近为江北配套,浦口地块大幅增值。几年前,浦口一亩地才130万元,现在最贵的已超过千万元。

  快速连通主城后,江南的企业、人才、资金加速向江北“输血”。“桥北板块”成为南京楼市新增长点,青奥公园选址江北滨江,南京软件谷在浦口高新区辟出“北园”……连偏居一隅的浦口桥林,也因地铁即将通车,规划为南京的新城。

  在高新园区和城市开发的拉动下,江北地区大步赶上来了。2011年,浦口、六合两区GDP1133亿元,是2002年的7.6倍,占全市比重升至18.5%,固定资产投资是2002年的24倍,占全市比重提高到27.1%。

  南京从来没有丢掉江北,南京一直戮力发展江北。不久前举行的江北地区撤县设区十年总结会上,南京市委提出:把江北地区打造成为承东启西的辐射中心区、转型升级的产业示范区、研发孵化的创新先导区、依山面江的特色展示区。

  精明增长、生态优先

  六千平方公里城乡展开全域统筹

  鳞次栉比的住宅楼,风景如画的石闸湖,配套完善的创业特区……这是距离主城30多公里的板桥新城,由于房价不高,吸引了大批年轻的就业者。10年前,板桥还是不起眼的工业小镇,当初规划为南京郊区新城之一时,多数人感觉是“说故事”,可10年后,南京真的做成了!

  板桥是南京规划的八座新城之一,其他还有雄州、龙潭、滨江、汤山、禄口等,产业特色明显,强调职住平衡,它们有的是开发园区,有的是物流枢纽,有的以旅游见长,有的就是城关镇。

  在南京“一主城三副城八新城六十新市镇”的城镇体系中,八个新城“承上启下”,接受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副城的辐射。从“新市区”升格为副城后,仙林、东山、江北都要求发展为百万级的城市,自我配套、服务周边。八大新城还要辐射带动遍布郊县的60个新市镇,后者是城乡连接的纽带。

  为串联这张城镇大网,南京布局了地铁、轻轨、快速路、高速路、干线公路一体的交通体系。南京地铁和快速路都在城区呈“井字形”后向副城和新城辐射。板桥能够悄然崛起,就是因为绕城公路、宁马高速的无缝对接,开车到河西南部只需十分钟。

  市长季建业介绍,“十二五”期间,南京将投入一千多亿元,打通城乡之间的便捷交通:区区县县通轻轨,干线公路连镇街、区域供水全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化。几年后的南京城轨,北至六合金牛湖,南抵溧水石臼湖§速交通便捷了城乡交流,人财物加速向郊县流动,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郊县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南京六千多平方公里城乡大地,都覆盖在全域统筹的大网中!

  这是一张多么让人神往的全域统筹图。凭借梯次分工的城镇体系,南京有了承接“千万级城市”的空间,依托快速交通和山水组合,大城小镇被低山丘陵、江河湖泊有机分割——精明增长,生态优先,这就是南京特色的城市化,南京的人文绿都图!

  本次特刊组稿

  新华日报 吴剑飞 顾巍钟 王世停

  南京日报 赵德群 陈 曦 顾红梅

  李 冀 赵子慧 肖 姗

  顾小萍 刘 晓

  配 图 姚 强 崔 晓 樊晓世

分享到:

 
  • 新闻我国专项清理1年停收费高速路屈指可数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被取消资格 李永波道歉
  • 娱乐安徽选美佳丽被批惊悚不敢回学校(图)
  • 财经国务院督查各地楼市调控政策执行情况
  • 科技微软宣布Win8开发完成:发布RTM版本
  • 博客柴静:BBC底线 药家鑫之父:为何告张显
  • 读书揭秘:日本人为何不敢在广西搞大屠杀
  • 教育月入八千遭嫌弃 功利社会加剧名校情结
  • 育儿世界母乳喂养周:背奶妈妈的恒温母爱
  • 健康揭秘奥运禁用药 25岁女主播心源猝死
  • 女性防晒服被指炒作 时尚圈高薪CEO榜揭晓
  • 尚品寻找最性感的天然泳池 迪拜海底五星酒店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伦敦奥运假纪念钞现身 玻璃当白玉买回家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