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池州:让“村村通”更畅通(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8月02日10:52  中安在线 微博
池州:让“村村通”更畅通(图)

  (资料图片)

  池州日报讯“村村通”公路建好后如何管理、养护?贵池区墩上街道办事处的做法是: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聘请农民管养员,制订相关《村规民约》———

  近年来,“村村通”公路的建成,为农村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了很大方便,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明显加快。日前,记者开车行驶在贵池墩上石渚黄“村村通”公路上,两边的楼房不时映入记者眼帘,墩上街道农村公路站副站长包志文告诉记者,这都是村村通公路修好以后,给农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农民们尝到了甜头,自觉“善待”公路了。

   农民自觉维护“村村通”

  在石渚黄公路上,记者看到了公路管养员钱立奎正冒着高温铲除路边的杂草。钱立奎从事村村通公路管养工作已有3年了,他说,政府把农村的“致富路”打通了,让农村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因有了村村通公路,农村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钱立奎表示,作为一个农民,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管养好自己村的路。

  包志文告诉记者,墩上街道像钱立奎这样的管养员有22个,他们都是当地的农民,责任心强,平时每周清扫马路至少两次。有时泥土被车子摔落,经过车轮碾压后与路面粘得很紧,需要一点一点地铲除,钱立奎表示,哪怕只有一点泥土,他都不会放弃。包志文认为,农民自觉维护公路的意识,与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的提高。老百姓“借路”晒稻,做房犁地挤占路边排水沟的现象是否存在?记者决定再到其他几条村村通公路上去看看,结果没发现任何农作物晒在公路上,公路两边的排水沟也畅通。正在清理路边沟渠的管养员李昌龙说,现在的农民自觉了。做了6年村村通公路管养员的他,认为以前农民们在路上晒作物,不但对路面造成了损坏,而且也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他说:“以前没有公路,农民生活十分不便,现在国家把路修好了,如果不好好管养,被损坏了,那该多痛心呀!”

   “村村通”公路,要畅通更要持久

  “如果对村村通公路养护断档、管理不善,不出几年,惠民工程就会变成伤心工程。”贵池墩上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汤新异说。

  据了解,墩上街道的14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有村村通公路,共计22条,总里程为90公里。该办事处分管农村公路的副主任杜德宇告诉记者,为让这些村村通公路畅通得更加持久,办事处专门成立了一个公路管理站,聘请了22个管养员,对每个管养员配备了一辆带拖箱的电瓶车。李昌龙告诉记者,他护理的里程不长,只有3.8公里,但很耗时,每次清扫和护理路肩需要大半天的时间。尽管烈日炎炎,李昌龙却没有因此退缩。

  包志文称,为管好养好村村通公路,墩上街道制定了一套长效管理机制,这其中包括对管养员的培训和奖惩考核,各行政村还对每个管养员配备了割草机、喷雾器、除草剂等,这些具体的举措,就是让村村通公路通得更长久。在墩上街道农村公路站,记者见到每隔4天一次的公路巡查记录,上面详细地记载着各条村村通公路的管养现状。汤新异表示,全街道22条村村通公路,每星期至少清扫路面一次,定期用割草机清除路肩上的杂草,用喷雾器在路肩上喷洒除草剂,以保证各条水泥路路面整洁,路肩无杂草,路沟无杂物,水沟通畅,形成畅、洁、绿、美的交通环境。

  在管养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管养好村村通公路,还需要制订村规民约,这是杜德宇总结出的经验。“在墩上,凡擅自占用、挖掘公路的,或在公路路肩上埋设管线等设施的,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的、倾倒垃圾的、设置障碍的,超限运输的铁轮车、履带车等其它损坏公路路面的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的,破坏交通标志的、损坏公路设施的,都必须要接受处罚,这是村约的规定。”杜德宇说,唯有这样做,村村通公路才能通得更持久。

   群策群力解决困难

  池州市村村通公路从建成至今,最早的道路已有7年了,随着自然磨损,部分路面出现了裂缝,有的甚至遭到了山洪的损毁,但在困难面前,墩上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群策群力,及时修复损毁公路。

  记者了解到,不久前的一场大雨,使墩上碉堡山山体出现了滑坡,山脚下的一条村村通公路被完全阻断。当地罗城村的党支部书记姜锦忠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他们立即租来挖掘机,清除道路上的土石,使这条村村通公路很快就可以通行。姜锦忠说:“为防止不再出现山体滑坡,需要砌上50米长的护坡挡土墙。”但他表示:村里实在没有这么大财力。墩上街道办事处得知此事后,挤出14万元,砌了一道50多米的挡土墙,根除了该段路的后患。今年6月29日至30日的一场持续降雨,东至县木塔乡茶溪村田畈组一村村通公路段连续发生严重塌方,约6千余立方米泥石阻断公路,灾情发生后,茶溪村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顶着塌方现场40余度的高温抢修恢复公路。

  杜德宇承认,对完全毁损的道路,乡镇或街道办事处的财力有些“吃紧”,因为一公里需要30多万元的重建费用,但是在困难面前,他们群策群力,政府出钱,老百姓出力,共同努力修复好公路。在潘村组屋后的公路上,记者见到坡顶处有一道很大的裂缝,包志文告诉记者,这是前不久因高温天气,坡顶两边的水泥路面发了鼓,为避免因此造成的交通事故,罗城村花了1000多元请来吊装机,及时进行了修复。

  汤新异在采访结束时向记者介绍,墩上街道办事处结合一事一议已修了200多公里的“组组通”。他表示,将继续修建未通的“组组通”,为老百姓出行提供更多的方便,与此同时,他也希望上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给予“组组通”工程建设更多支持。(石泽丰 刘洋)

分享到:

 
  • 新闻我国专项清理1年停收费高速路屈指可数
  • 体育奥运-于洋/王晓理被取消资格 李永波道歉
  • 娱乐《中国好声音》幕后:导师座椅造价80万
  • 财经我国千万富豪人数过百万 44%考虑移民
  • 科技微软宣布Win8开发完成:发布RTM版本
  • 博客女双消极比赛符合规则 要喝彩还是嘘声
  • 读书古代五大精锐军队:唯"岳家背嵬军"不败
  • 教育海归造假根在高校为争一流造人才泡沫
  • 育儿半岁内婴儿纯母乳喂养仅30% 微博关注
  • 健康普洱茶能减肥吗 购物小票含双酚A致癌?
  • 女性防晒服被指炒作 时尚圈高薪CEO榜揭晓
  • 尚品寻找最性感的天然泳池 迪拜海底五星酒店
  • 星座啥血型最不扛事 孽缘会害你倾家荡产吗
  • 收藏4万年前人用毒药证据 蒋经国收藏春宫画
  •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
  • 穆巴拉克病重
  • 朝鲜将发射卫星
  • 印尼8.5级地震
  • 中菲舰船在黄岩岛对峙
  • 香港特首选举
  • 2012年全国两会
  • 中国工人苏丹遭劫持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