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河向下游的敦煌西湖调水。 胥廷华 摄
源于祁连冰川的疏勒河全长670公里,年径流10.31亿立方米,由东向西穿越青海、甘肃后流入新疆罗布泊。 胥廷华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3日电 (记者 冯志军 侯志雄)一年前,为进一步遏制敦煌生态恶化趋势,国务院批复实施了总投资逾47亿元人民币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一年后,记者重访敦煌,城区北部的疏勒河道沿途,有生长旺盛的大片胡杨林“镶嵌”于广袤的戈壁滩上。
“这是好事情,这下敦煌每年有疏勒河‘节水’输送的7800万立方生态水了。”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马德海的脸上笑容不断。他说,敦煌戈壁开始重现生机,这是疏勒河向位于敦煌市北部的敦煌西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输送生态水的“成果”。
自古以来,有“敦煌母亲河”之称的疏勒河流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它将两岸星罗棋布的绿洲串连起来,孕育出举世闻名的敦煌文化。莫高窟、榆林窟、玉门关、阳关、汉长城等这些散落在疏勒河两岸的历史遗迹,构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个独特景观。
疏勒河流域的农业灌溉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唐时代。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疏勒河上游建坝截流,地处下游保护区段河水断流,加之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补排失衡,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马德海介绍,由于疏勒河上游来水逐渐减少,为保证农作物的适时灌溉和城乡人畜饮水,敦煌地区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打机井1200多眼,抽取地下水用于补充地表水的不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地下水补给与开采呈负增长状态。
监测显示,20世纪50年代面积达20多万公顷的敦煌湿地,如今面积萎缩到只有当年的一半。具有“沙海明珠”美誉的月牙泉水域面积由上世纪60年代20多亩,最深处达70多米,减小至目前面积不足10亩,水深不足1米。库姆塔格沙漠每年向敦煌绿洲推进3至4米,使当地50多万亩土地出现沙化。
“对敦煌来说,它受到的最大危害就是西部的风沙侵袭,现在通过在疏勒河流域的节水,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断改善,能阻挡风沙入侵敦煌。”马德海说,处于疏勒河下游的敦煌辖区内无自产水源,上游和中游每增加1立方米用水量,敦煌的地下水就要减少0.3立方米。
马德海说,疏勒河流域的节水改造项目在既不影响沿河灌区农民的收入与生态环境的同时,又满足了上游的用水需求,这对敦煌生态恢复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加强疏勒河流域治理,在国务院批准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中,中央将在2011至2015年,投资27.06亿元,初步建立流域水权制度,缓解敦煌党河灌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疏勒河干流河水经玉门关断面流入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缓解这里的生态环境恶化。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岗格尔肖合力岭冰川,经青海省天峻县、甘肃省肃北、玉门、瓜州、敦煌,干流全长670公里。这是中国大陆少有的一条自东向西流淌的河流,古代水量充沛时曾流入新疆罗布泊。(完)
(原标题:甘肃疏勒河流域节水修复敦煌生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