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文物上刻字是不道德行为

2013年05月29日10:39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图文:文物上刻字是不道德行为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老外也爱在长城上“留名”

  据中新社电昨日,埃及驻华大使和埃及驻华使馆旅游处对中国男孩在埃及卢克索壁画上涂鸦一事作出回应。埃及驻华使馆大使艾哈迈德先生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感谢和尊重,感谢他们关注中国男孩在游览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时在一幅法老壁画上涂鸦的事件。

  大使指出,对于这件事中国人民很愤怒,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对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这些文化遗产需要去保持和维护,而不是去破坏,让他们成为我们子孙后代永存的历史见证者。大使表示,那个中国男孩不道德的行为,是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无知的表现。

  埃及驻华使馆旅游处也发布致“亲爱的中国朋友们”的信件,信件感谢中国朋友们对保护埃及文物的关注,称对于中国男孩在埃及文物上刻字的行为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埃及文明不仅属于埃及,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5月24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自己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该事件迅速引来网友关注与热议。25日,被证实涂鸦文物的当事学生家长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向埃及方面道歉。28日,有媒体报道称埃及神庙浮雕上的中文刻字已基本被清除。

  相关动态

  香港文汇报谴责该报记者敦煌题字 称愿配合追责

  据《京华时报》报道香港一媒体记者宋寅在甘肃省瓜州县东千佛洞的石窟壁画上题字留名一事,近日被曝光。文汇报社社长王树成近日发微博表示,宋寅2002年已被报社除名,对其有辱报格之行为表示谴责,并愿全力配合对其究责。

  27日22时39分,新浪认证为“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主席,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的王树成发微博称:经查询,近日被网友广泛关注的敦煌古迹留名事件,其当事人13年前确为本报河南办记者。2002年,此人因违反报社规定被除名,后去向不详。这一事件虽然发生在13年前,但其影响之坏,令本报蒙羞。连日来,本报同仁对此有辱报格之行为,非常气愤并同声谴责,如相关部门追究其责任,本报愿意全力配合。

  全国政协委员、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认为,对于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不文明的行为,不管是国内游客还是国外游客,都应该受到谴责,这是决不允许的事。她建议,在修改文物保护法时,要进一步明确对不文明参观行为的处罚,为文物单位强化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支持。

  相关新闻

  长城屡遭游客涂鸦

  外国人也“到此一游”

  据《沈阳日报》报道长城是中外游客来北京的必选旅游地,这里也便是考验中外旅游者旅游素质的最好之地。记者在慕田峪长城游览时发现,这里的城墙青砖上游客留名相对于八达岭长城要少多了,往上面走,偶尔能见到“×××到此一游”的留言,也有“U.S.A、France、Russia”等之类的老外留言。

  可越向上走,发现英文留言越多,等到了一处城垛边时,整个半面墙上几乎都是英文留言,上了城垛,城垛平台南北二面墙上大部分是老外的涂鸦,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俗语在老外的心中也影响颇深!

  如何文明抒发感情

  专家建议设景区涂鸦墙

  据《春城晚报》报道“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留名,是向世界表明自我的存在。”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教授王晓丽认为,与古人的留名相比,今日游客到此一游的心理悄然变化,现阶段出国旅游依然属于高消费,外出旅游会成为人们炫耀的资本,留名、拍照能使得炫耀感无形增加,尤其在年轻人群体中,攀比心理通常比较强。“证明自我存在的办法有很多,外国一些景点或公共场所设立的涂鸦墙、手印墙,既不损害文物和景区建筑,还能供游客发挥想象力表现个性,抒发感情,国内景区值得借鉴。”王晓丽说。

  (原标题:图文:文物上刻字是不道德行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要日更正官房长官相关言论
  • 体育欧冠官方颁奖:拜仁称霸克洛普最佳
  • 娱乐黄贯中轰黄家强 港媒曝因朱茵兄弟反目
  • 财经传房产税确定向增量开刀 杭州或纳入试点
  • 科技亚马逊Kindle入华落定:6月7日国内上市
  • 博客哪些国家给了中国差评 鲁迅是否偷看弟媳
  • 读书八角楼见证慰安妇屈辱史:旗袍(全)
  • 教育高考经济再升温 沪5550人预订“高考房”
  • 育儿孕妇当街上演一分钟产女(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