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纪玉:“红校服”不是表扬是标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7日17:47  新民晚报

  纪 玉

  西安绿领巾风波刚刚平息,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又出现了“红校服”。与绿领巾不同,穿“红校服”的不是表现较差的学生,而是考试前50名的“优秀生”。尤其扎眼的是,在这些校服的背后,印有“包24中优秀生,XX房地产”的字样。最新消息是,这批红校服被责令收回。

  一条新闻,引发两个问题:校服上能不能印企业名称?学校可不可以给优秀学生发不一样的校服?

  第一个问题的是非,应该是很清楚的。校服不是广告衫,学生更不是推销员,岂能成为企业宣传的道具?即便如校方所言,校服由企业赞助,也不该接受把校服当作广告载体的做法。沾染上商业气息的校服,让优秀生成为“广告载体”,事实上侵犯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企业捐助教育,本是好事,但要不要接受、如何接受、有何接受条件,每一所学校都要慎思。

  第二个问题,也许有些争议。绝大多数人都对区分“差生”的做法非常反感,但在区分“优秀生”的做法面前,可能有所迟疑。前者对所谓的“差生”造成直接伤害,后者是在表扬先进、树立榜样,两者能等同吗?笔者倒认为,虽然区分的对象似乎不同,但究其本质,都是一种给学生贴标签的教育方式。标签化的结果,就是给学生分了类:穿“红校服”等于“优秀”,穿普通校服意味着“平庸”。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类,其标准仅仅是一次考试结果。一次考试,就能评断一名学生优秀与否吗?如果下一次考试,本来处于前50名的学生退步了,是不是还要剥夺其穿“红校服”的“权利”?再进一步说,分数高低就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吗?

  学生表现优秀,要不要表扬?当然要。有竞争才有进步,合理的赞美和批评,都能帮助成长。但是,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权利和尊严的基础上。校服的主要功能,是标示穿着者的学生身份,让学生着装整洁统一,也带给学生一份共同的集体荣誉感。如果“优秀生”也成了一种“身份”,校服的性质就变了。校服实在承载不起额外添加的分类功能,“优秀生”也未必愿意承受这份压力。

  对于如何表扬、批评学生,可以多做讨论。但有一条底线,表扬批评的内容应是学生的具体表现和行为,而不能以好坏给学生定性,更不能以可见的形式区别学生。在西安绿领巾事件后,教育部曾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我们愿意相信,有些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结果往往引起争议,这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应试压力让学校倾向于以成绩论英雄,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方式又过于简单,再加上学生和家长缺少话语权,或许都是“绿领巾”“红校服”之类的校园标签产生的原因。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