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国强:林家父子,另一种拯救

2014年12月14日09:17  钱江晚报 收藏本文
林森浩 林森浩

  昨天,复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提交给法庭的“最后陈述”手写版被曝光,《成都商报》刊登了这份“最后陈述”的全文。林森浩先前还给父母写过家书,把“最后陈述”与家书,以及写给黄洋父母的道歉信结合起来读,林森浩的内心经历就比较完整地呈现出来了。这让外界看到,林家的拯救努力,不仅在法庭上进行,也在内心世界进行。当然,评判这种拯救的成败,比评判法庭拯救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

  林森浩在“最后陈述”中承认自己投毒是受了错误的价值观的误导,跟原先的“愚人节玩笑说”相比更诚恳,因而也更能让人接受。

  这得益于林森浩对自己的内心的审视和反省:“当我还在自由世界里的时候,我在思想上是无家可归的。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而言,是很不清晰的。”让林森浩的价值观“清晰”起来的,正是被很多人极力贩卖、又被更多人买走的“成功学”——“某日,我在某电视节目里听到一句话:成功的人都是善于制定规则的。这话在当时我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我恍惚地以为我找到了突破口:我要成为一个善于制定规则的人,在生活中要不吃半点亏,还要欺负欺负别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模糊的认知隐隐地引领着我犯下了这个罪大恶极的过错。”

  在街头“图书论斤卖”的临时店铺里,这样的“成功学”、“励志书”堆得最多,标价最低;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就败于这样的对手;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不少大学,不少“某电视节目”宣扬的价值观,与之趋同。林森浩不过是供奉于“成功学”之前的一个祭品而已。

  林森浩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种可能。在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之前,林森浩抓紧最后不多的时间拯救自己。从投毒之后,到案发之前,这段时间里,林森浩自觉“内心是荒凉的,是枯寂的,没有勇气,也没有责任心,有的只是自私与不负责任,有的只是逃避与自欺欺人,有的只是惶恐与不安。”他的反省、反思,是为了超越自我,走出内心的“荒凉”;他希望自己以一种不同于以前的内心状态迎接可能到来的最后的时刻;或者说,他希望在最后时刻到来前完成精神的蜕变和重生,他要告别那个想成为制定规则的人的旧我。这种努力,也表现在他写给父母的信里。

  但是,他的努力,被父亲看作是幼稚。林尊耀对记者说:“一家人为他的事焦头烂额,连饭都吃不下,他却让我们读书;他年近三十连婚都没结,却在信中大谈要让后代也精神富有。这不是幼稚是什么?”他向父母推荐这本对他很有帮助的书,他在信中谈了他的思考、感受,是希望父母跟自己一样,努力超越现实的生死,以精神的蜕变和升华,一起来迎接那个最后的时刻。这样,他带给父母的痛苦,也会小一点;反过来,他的愧疚与痛苦,也会小一点。但是,焦头烂额的一家人,无暇也无心读懂儿子的苦心。

  但是,说儿子幼稚的林尊耀,在某律师眼里,何尝不幼稚。一审开庭前,林尊耀想联系到黄洋父亲当面谢罪,林家请的律师说:没有一两百万,两手空空,你去做什么?你去见人家管什么用?林尊耀的道歉,是出于愧疚,出于一个父亲对另一个失子父亲的将心比心;但是,该律师所理解的道歉,其实就是去买黄家的原谅、谅解;买不来谅解,就无助于他的辩护成功。经媒体报道后,这名成功学教出来的律师遭到了很多同行的批评。

 

(编辑:SN143)

文章关键词: 林森浩 复旦投毒案 黄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曹林:垃圾短信为什么会躲着高官走
  • 新京报:“聂树斌案异地复查”体现司法担当
  • 环球时报:公祭日对中日关系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