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战决胜的紧要关头
——记江泽民总书记在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

《光明日报》
-http://www.srsnet.com 11:00:54 08/17/98-

  浩浩长江,奔流东去,滋养着两岸肥沃的土地。

  洪水肆虐,桀骜不驯,吞噬着人们美丽的家园。

  ——大自然,就是这样同时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
色,在历史的大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

  今年入汛以来,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再施淫威: 
5次洪峰,一次又一次从上游奔泻而下,严重威胁着沿江
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持续近50天的江水浸泡,使万里
江堤险象环生。沿江两岸数百万军民众志成城,奋起抗洪,
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谱
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吞山河的壮歌。

  随着汛情、险情的加剧,长江抗洪抢险已到最后决战
的紧要关头。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始终密切关注汛情的中共中央总
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赴湖北长江防汛
第一线,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就决战关头的
抗洪抢险作出总动员。

  
(一)

  人民安危心牵挂,洪水无情党有情。

   8月13日上午,正当长江第五次洪峰向湖北荆江逼近
的关键时刻,江泽民总书记乘飞机急赴沙市。一上飞机,
他就摊开地图,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
张万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
红一起,查看长江堤防重点险段的位置和参加抗洪抢险部
队的兵力部署。

  “现在沿江一共有多少部队?”江泽民问坐在对面的
张万年。

  “解放军和武警一共投入了13万人,还有 200多万民
兵。仅在湖北,就集结了 8万多兵力。济南军区、南京军
区还准备了 5个师的兵力,正处于紧急出动状态,可以随
时调用。这是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以来,我军在长江沿岸投
入兵力最多的一次重大行动。”张万年说,“按照中央决
定,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听从国家防总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好,国家防总的总指挥是温家宝同志,他是受中央
委托在一线指挥的。”

  此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
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已先期到达湖北,这是他第
四次亲临长江沿岸指挥抗洪抢险。

  在防汛抗洪最紧张的日子里,江泽民总书记几乎每天
都给温家宝打电话,详细了解水情、汛情、险情和灾情,
指挥部署抗洪抢险。

   7月21日,当得知长江第二次洪峰正向武汉逼近,总
书记夜不能寐。深夜12点,他打电话给温家宝,要求沿江
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要做好迎战洪峰的准备,抓紧加固堤
防,排除内涝,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确保武
汉等沿江重要城市的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随后,江
泽民总书记和朱基总理决定,委派温家宝代表党中央、
国务院到长江防汛抗洪一线察看汛情,慰问军民,现场指
挥抗洪抢险。

   7月27日,温家宝同志出发前一天的夜间11点半,总
书记又专门给他打电话。此刻,长江第三次洪峰刚刚通过
宜昌向中下游推进。从石首到湖口,除了汉口、黄石的水
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外,其余 8个水文站均超过历史最高
水位。严峻的形势,使总书记十分担忧。他叮嘱温家宝:
一定要防止1954年的险情发生,坚决确保武汉和江汉平原
的安全。第二天一大早,总书记就打电话给已经到达武汉
的温家宝,了解洪峰通过武汉的情况。当得知洪峰正在通
过武汉、没有发生重大险情时,总书记才稍感放心,他在
电话中希望战斗在防汛抗洪第一线的沿江广大军民,发扬
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继续加强防守,夺取防汛抗
洪斗争的更大胜利。

  此后的几天里,温家宝每天给总书记和总理发一封电
报,不断报告长江抗洪抢险的最新进展。总书记仔细阅读
每份电报,及时作出重要指示,有力地指导着整个防汛抗
洪斗争。

  党心紧系军民心,砥柱中流挽狂澜。

   8月 7日夜,在长江第四次洪峰袭来的危急关头,江
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
国家防总的汇报,研究了长江抗洪抢险工作。会议决定:
要把长江抗洪抢险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
要坚决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
和动摇。人民解放军要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继续投入抗
洪抢险第一线。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也要积极参加抗洪抢
险工作。要动员和组织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洪抢
险。

  在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洪水严重威胁的紧急
关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调兵遣将。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闻令而动,乘车辆,驾飞机,驭舟
艇,火速从四面八方赶赴沿江抗洪抢险第一线,在万里长
江大堤摆开了与洪水殊死搏斗的战场。

  “济南部队现在哪里?”江泽民问。

  “在武汉。”张万年指着地图答道。

  “空降兵部队呢?”

  “在洪湖。”

  张万年告诉江主席,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抢险斗争,调用了
5800多部车,860多艘舟艇,60多架飞机,并投入了大量
救灾器材和物资,其中,渡河、救生器材 8万多件,帐篷
3700多顶,被装25万多套,食品1100多吨,油料 1万吨,
给养器材3.5万多套,通信器材近2000部,各种工具25万
多件。现在已经抢救转移群众  300多万人,加固堤坝38
00多公里,排除险情5500多处。他说:“部队官兵的口号
是:‘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

  “好!‘人在堤在’。我们就是要有这样一种大无畏
精神。”江泽民赞同地说。

  张万年接着说:“这次抗洪抢险,一共有 100多位将
军在一线指挥。像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钧、政委史玉孝,
南京军区司令员陈炳德、政委方祖岐,济南军区政委徐才
厚,武警部队司令员杨国屏、政委徐永清等。其中,湖北
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戴应忠少将在嘉鱼县洲湾民垸决口的
抢险战斗中和400多名官兵一起遇险,在洪水中浸泡了10
个小时。”

  “我知道,”江泽民充满感情地说,“高建成烈士就
是在那次抢险中牺牲的,他们不愧是这次抗洪斗争的中流
砥柱!”

  高建成是广州空军某高炮团连指导员,今年 8月 1日
在湖北省嘉鱼县洲湾堤坝突然决口的危急关头,他把救
生衣让给了不会游泳的新战士,在激流中继续指挥被洪水
冲散的战士自救互救。在连续把几名战士推上一棵大树后,
自己却被滔滔洪水卷走。

  这时,坐在一旁的曾庆红说:“电视上曾播过这样动
人的镜头,一名下身赤裸的儿童被洪水困在树上哭喊着,
是解放军驾冲锋舟及时把他解救下来。还有一位被困在屋
顶上的老大娘,也是解放军及时赶到才得以脱险。”

  江泽民说:“这些镜头我都看到了,很感人哪!事实
证明,我们的部队不愧是一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
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与老百姓有着鱼水之情和血肉联
系的人民军队。还是那句话: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
谁能敌?”

  当曾庆红谈到,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党的各级组
织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共青
团员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充
分发挥了突击队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了技术指
导作用时,江泽民激动地说:“对这些可歌可泣的先进人
物和模范事迹,一定要认真总结,广为弘扬。这是中华民
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最好教材。”

  
(二)

  将近10时,总书记乘坐的飞机飞抵湖北荆州上空,开
始徐徐下降。透过舷窗俯瞰,只见有的农田、房屋和树木
受到水浸泡,美丽富饶的荆江大地正在遭受凶暴洪魔的蹂
躏。见此情形,总书记神色凝重,非常焦急。

  汛情紧急。一下飞机,江泽民未及休息就乘坐面包车
直奔荆江大堤。

  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荆江大堤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
北岸,全长 180多公里,是保护江汉平原乃至武汉三镇的
屏障。历史上,这里曾多次溃口。为此当地百姓曾修建了
一座镇水塔,祈望它能镇服洪魔,但无情的洪水使人们的
梦想一次次破灭。据荆州地方志记载,从明朝初期到解放
前,荆江大堤共溃口91次,平均每 6年一次,“浮尸满城,
哀鸿遍野,”“其情其状,惨不忍睹。”新中国成立后,
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了“
确保荆江大堤,江湖两利,蓄泄兼顾,以泄为主,上下荆
江统筹考虑”的综合治理方针。根据这一方针,中央和地
方各级人民政府先后投入巨资,一方面加固荆江大堤,一
方面积极兴建分蓄洪工程和河道治理工程,为减轻洪水对
荆江大堤的威胁做了大量工作,到去年为止,荆江大堤共
完成土石方1.3亿立方米,投资 5.48亿元。今年入汛以
来,尽管一次又一次洪峰的袭击和长时间高水位的浸泡,
使荆江大堤险情加剧,多处告急,但数十万军民同舟共济
齐奋战,万众一心保家园,使荆江大堤安然无恙。

  面包车在荆江大堤上急驶。堤外,洪水汹涌,浊浪翻
滚;堤内,生活如常,一派安详。

  总书记站在烈日炙烤下的大堤上。眼前是浩浩荡荡的
江水,身后是头顶悬河的古城沙市。江堤上,一排排装载
石料、沙子的运输车整装待命;堤坝下,巡堤人员正在查
看险情。“同志们辛苦了!”江泽民紧紧握住正在加固堤
坝的民工和巡堤查险人员的手,向他们表示亲切慰问,并
详细了解防汛抗洪的有关情况。

  随后,江泽民乘车来到荆江大堤的重点险段观音矶。
观音矶因矶上建有观音寺而得名,具有顶承江流,维护江
堤的作用。这时,湖北省领导告诉江泽民,长江第五次洪
峰正从这里通过。

  江泽民关切地问:“水位和流量是多少?”荆州市原
水利局长易光曙告诉总书记:“今天的最高水位是44.84
米,现在的水位是44.83米,流量为 4.95万立方米每秒,
是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

  当看到观音矶经过整险加固在这次洪水中岿然不动时,
江泽民非常高兴,他勉励在场的抢险突击队员再接再厉,
坚持到最后胜利。

  洪峰在向中下游推进,洪湖的情况如何,总书记甚为
关心。吃过午饭,江泽民又随着洪峰顺江而下,驱车 200
多公里,于下午近 5时赶到洪湖中沙角险段。

  10天前,洪湖大堤中沙角堤段距堤脚50米的水潭内发
生了 3处管涌的重大险情。空降兵某部官兵和当地干部群
众一起,立即进行抢险,用卵石填孔,并构筑了围堰,使
险情基本得到控制。为了迎战第五次洪峰,军民们又于 8
月12日起在堤外加做外帮,以确保大堤万无一失。

  “总书记来看望我们啦!”当江泽民走上洪湖大堤,
正在抗洪抢险的军民们激动地欢呼起来。展现在江泽民眼
前的,是一幅千军万马与洪水搏斗的震撼人心的宏大场面:
一幅幅写着誓与大堤共存亡的巨型标语布满大堤上下,一
袋袋沙石筑起的坚固堤防挡住奔腾的洪水,一面面不同历
史时期英雄部队的军旗迎风招展,一队队身着橄榄色军服
和桔红色救生衣的官兵整齐列队。

  望着官兵一张张被烈日暴晒得脱了皮的黝黑面孔,总
书记心情难以平静,他手持话筒十分动情地说:

  “你们当中有‘上甘岭特功八连’,上甘岭的精神永
远活在全军指战员心中。你们当中还有黄继光生前所在部
队,黄继光英勇献身的精神也永远铭刻在广大军民的心中。”

  “现在,长江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
你们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不怕艰险,连续作战的精神,
团结奋战,坚持到底,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

  “同志们有信心没有?”

  “有——”,备受鼓舞和激励的官兵们群情激奋,斗
志昂扬,斩钉截铁的答声回荡在辽阔的江面上,盖过了滚
滚涛声。

  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龙王庙险段,是武汉长江堤
防的重中之重。这里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河岸脱坡、码头断
裂等险情和事故,1931年的洪水就是从这里冲决堤防进入
武汉市区的。当时的报纸对灾情的描述是“震惊中外”、
“惨绝人寰”。人们为祈求龙王不要发大水而修建了龙王
庙。

   8月14日上午,江泽民来到这里。登上用草袋子垛起
来的堤坝,江泽民眺望江面,察看汛情。此刻,长江第五
次洪峰正逼近武汉,水位高达29.07米。汹涌的洪水已将
闸口标有1931年、1983年和1996年最高水位的三块水位标
志牌淹没。堤外,江水浩荡,惊涛拍岸。堤内,武汉三镇
安然无恙,人民生活井然有序。

  正在这里坚守的广州军区某红一团的官兵们用热烈的
掌声欢迎总书记的到来。诞生于秋收起义的红一团,50年
前曾经参加过解放武汉的战斗。今天当洪水威胁武汉时,
他们又千里驰援,再抵武汉,连续奋战 5昼夜,排除险情
36处,被武汉人民誉为“抗洪铁军”。江泽民站在堤坝高
处,频频向官兵们招手致意,随后又走到他们中间,同他
们亲切握手、交谈。官兵们表示: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
誓死保卫武汉大堤。

  月亮湾,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优雅浪漫,而是武汉长
江大堤的又一处险段。离开龙王庙,江泽民又来到这里。
看到这个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重大险情、给武汉人民带来
巨大灾难的堤段,如今在奔涌的江水冲击下安然无恙,江
泽民感到十分欣慰。他对在场的同志说:“中华民族从大
禹时起就同水患进行斗争,今天,我们仍要继续发扬这种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彻底根治水患。”
  
(三)

  “兴修水利是安民兴邦的大事,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洪涝灾害历来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心腹之患,必须
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
江泽民一边总揽全局,指挥若定,一边也在思考着更深入、
更长远的问题: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洪涝灾害这一中华
民族的心腹之患。 8月 6日,他在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
呈报的一份紧急报告上批示:“今年大灾以后,建议很好
总结一下中国水利设。” 8月14日下午,江泽民在武汉听
取湖北省关于抗洪抢险工作的汇报后,再次语重心长地提
出了兴修水利的问题。

  中国是个水灾频繁的国家。据史料记载,自汉朝到清
代的2100年间,长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泛滥。
“治国必先治水”,这是先人留下的遗训。从某种意义上
讲,历代兴衰也同水的涨落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大江大
河治理工作。解放后,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外出视察,就来
到了历史上屡次决口的黄河岸边,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
事情办好”的号召。1953年12月他又顺江而下,在船上和
水利专家们一起商讨治理长江的方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防洪问题,也牵动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心。1980
年 7月,年逾古稀的他从重庆乘船,对长江进行了考察,
就三峡工程建设发出指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为三峡工程的论证和上马一锤定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更是心系长江防洪
安全。1989年 7月,江泽民就任总书记后的第26天,就冒
雨来到了荆江大堤,进行考察。1990年江总书记高瞻远瞩
地指出:“在考虑八五计划时,要认真研究一下水的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该未雨绸缪。”这些具有远见卓
识的话语,今天回顾起来更加发人深醒。1994年,总书记
在洪水肆虐的汛期,再次来到荆江大堤,亲切慰问日夜战
在第一线的抗洪军民。这一次,在长江防汛抗洪抢险最危
急、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总书记又一次亲临长江抗洪
第一线,指导抗洪抢险斗争。

  正是在党的三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国家投巨资加
快大江大河的治理,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经过近半
个世纪的建设,不断加高加固江河堤防,兴建和安排了一
大批分蓄洪区,建设了许多具有较大防洪能力的综合利用
水库和河道整治工程,使大江大河防御洪水的能力有了显
著提高。目前,长江中下游沿江有干堤3500多公里,全流
域干流、支流与民垸支堤共有 3万多公里,各类水库已接
近 5万座,已初步形成以堤防工程为骨干的防洪体系。跨
世纪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经过长期的设计
论证,终于在“八五”期间开工,并在1997年秋相继截流
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对几千年来灾害频繁的两大江河的治
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在武汉东湖宾馆,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代表省委、省
政府向总书记汇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的防洪问
题历来十分关怀,国家有关部委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湖北
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防汛抗灾作为天大的事,坚持年复
一年地组织群众冬春修,夏秋防,常抓不懈。通过40多年
的努力,全省培修加固长江、汉江干堤及支堤民堤1.1万
里,重要堤防加高1至3米,堤身断面加大1倍多。”

  贾志杰说:“为了缓解长江中下游和汉江下游河道泄
洪能力不够的矛盾,已经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了汉
江下游杜家台部分分洪工程和洪湖蓄洪部分工程;实施了
下荆江系统裁弯工程,扩大了泄洪能力;兴建大中小型水
库5787座,总蓄水能力 484亿立方米,对控制山洪、拦蓄
洪水、调洪错峰起了较大作用。”

  听了湖北省的汇报后,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就决战阶段的长江抗洪抢险工作作出总动员。他在部署了
当前防汛抗洪工作后深刻地指出:“这些年来,严重的洪
涝灾害连续发生,每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
力,也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中央一贯高
度重视兴修水利和防治洪涝灾害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
大措施,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各地区、各部门也做了很
多工作。这为我们抵御洪涝灾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总
的来看,我国防洪排涝的能力还不高,必须进一步采取有
效措施,加大水利建设的力度,提高防范洪涝灾害的能力。
汛期过后,这项工作要立即组织实施。”

  最后,江泽民总书记以坚定而洪亮的声音发出号召:
“全党全军全国要继续支持抗洪抢险第一线军民的斗争,
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总书记的讲话激起全场热烈掌声。这掌声,表达了湖
北及全国抗洪抢险的广大军民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也
向全世界昭示: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Copyright © 1998, IniMedia Workgroup, S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