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南极长城站消息:中国第十四次南极考察 的气象科技人员近日在西南极乔治王岛上的中国南极 长城站测得PH值为5.46的酸性降水,这也是1998年上 半年测得的第八次PH值小于5.6的酸性湿沉降。酸雨 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通常将PH值小 于5.6作为酸雨的标志。在这8次酸雨中PH值最小的一 次为4.45。这说明南极地区已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净 土”。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南极是一个无污染、无病 毒、无细菌的“三无”世外桃源,世界绿色和平组织 在南极大陆设立了“世界公园”考察站,专门监视、 监测各国南极考察站的环境状况。在南极进行科学考 察的各国都是“南极条约”的缔约国,各种环保设备 一应俱全,除发电及少量的考察工作车燃油外,别无 其它的污染源。 酸雨的出现将对南极的生态、各种材料的损害和 对人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酸雨中高浓的氢离子和盐 分加快了对金属的锈蚀速度和石料的锈蚀速度。长城 站的房屋、铁塔皆为钢铁建成,近几年锈蚀相当严重, 全部是成层锈蚀剥落,有的已经烂得无法使用。为了 减缓锈蚀速度只有每年彻底刷2—3层油漆。 1998年上半年出现8场酸雨,当时的风向都是西北 方向,表明此风是从南美洲和亚太地区吹向南极半岛 的。当南极半岛刮偏东和偏南风时,降水的PH值都接 近于中性。这说明南极半岛的酸雨是由于大气环流把 远离南极的污染源传输到南极上空恰遇降水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