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 站点导航 SRSNet Ads.
国内时事 国际时事 体育 财经 科技 游戏 文化艺术 影视音乐 生活娱乐 健康 旅游 社会经纬

电影节的“伤心结”

http://www.srsnet.com 1998年11月26日 17:27  羊城晚报

  近几年来的电影节,组委会与记者的关系都是个“景
点”。今年的电影节较之以往,双方关系已算融洽了许多,
但还是不时能听到记者们的怨言。

  有人说,本届电影节创了一项纪录———工作卡种类
最多、等级最“森严”。嘉宾有“嘉宾证”,记者用“记
者证”,“记者证”又可以凭其颜色分出个三六九等:文
字记者佩戴蓝证;摄影、摄像记者戴绿证;红证叫“新闻
总监”,“有权对记者进行管理”。但直到电影节结束了,
记者们还不知道这个“总监”长成啥模样,因为挂红证的
太多了。当地记者也有挂红证的,他们能在各种蓝证、绿
证不管用的场合“很管用”地出入。记者们理解地说:“
这叫内外有别。”

  光有“记者证”还是不够的。开、闭幕式都发票,彩
排也发票,有记者想看彩排,被告知:“那正式演出就不
发给你票了!”去领门票,工作人员总不忘问你一句:“
交钱了么?”有门票还不够,还得穿上印有“××物业管
理”的淡蓝色摄影马甲,人称:“马甲、门票、记者证‘
三合一’。”开幕式演出前,凡是不符合“三合一”装备
要求的,一律被打发回去,某中央新闻单位的记者想看彩
排,也只能跟着副市长进去。当然当地记者们例外,每次
电视、报纸上都有“花絮”提前出笼。

  电影节开、闭幕式的主会场设在重庆人民大礼堂,这
是个仿天坛的圆形建筑,观众席分为三层。所有文字记者
悉数被打发到最高层———第三层去“观赏”。一东北记
者看着门票犯嘀咕:“那么高、那么远,能看到什么、采
访到什么呢?”他的同屋安慰他:“也许是‘组织上’怕
俺们老采访太累———让俺们不看人只听声儿?”

  颁奖晚会后,记者问有关人士:“为什么不搞获奖演
员与记者见面会?”回答得很礼貌:“你们记者都有本事,
自己就可以采访到,还要安排吗?”有“本事”的当然有。
当地电视台的可以戴上“新闻总监”的红“记者证”,文
字记者可以戴上摄像记者用的绿证。许多当地记者手上都
有“来宾、演员住宿安排表”。外地记者就没有这么大的
本事了。

  其实,对当地记者搞点“地方保护主义”,多少还是
可以理解的。最让人印象恶劣的是一些特权部门,比如保
卫,说他们工作认真吧,带点“级别”的俏皮话却常常挂
在嘴边,还时不时趁“地利之便”递个本儿什么的让明星
签名;说他们不认真吧,又是一派盛气凌人,好像记者都
是想谋杀明星的罪犯。山东一位女记者被当胸推了一把,
当场就嚷嚷起来。告到组委会那里,宣传部一位年轻的女
处长只能对记者好言相劝,却不敢说对方半个不字。看她
那副辛劳疲惫的样子,记者们也只能自认倒霉了———谁
让秀才遇见兵呢?  本报记者 肖执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