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站点导航 SRSNet Ads.
国内时事 国际时事 体育 财经 科技 游戏 文化艺术 影视音乐 生活娱乐 健康 旅游 社会经纬

精神的隐与显

http://www.srsnet.com 1998年11月29日 11:50  中华读书报

  早些年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非常赞赏米兰·
昆德拉的睿智——当苏军入侵捷克首都布拉格的时候,那
些美丽的捷克少女们纷纷穿着超短裙,在街头与过路的行
人拥抱接吻,以这种奇特的方式,对那些远道而来、不得
不忍受性饥渴的苏军士兵进行嘲弄。这对于国情不同的我
们来说,除了感到惊异,还得到了一种新的启示,原来,
性也能成为斗争的武器。然而,数月之后,当苏军占领布
拉格的大局已定,人们又恢复了日常的生活状态的时候,
作品的女主人公特丽莎走在正下着雨的街头,她心中有事,
想着快一点儿赶路,可是,同样是这些美丽的少女们,却
非常蛮横地用举在手中的雨伞阻挡她,不让她越过她们。
这截然分明的前后对比,让特丽莎和昆德拉都感慨不已,
让他们从中看到了这些美丽少女们不美丽的一面,并为之
叹息。

  如今回想起来,我倒觉得,是昆德拉有些狭隘,有些
犯糊涂了。这些美丽的少女们,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天
仙下凡,而是和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有人性的各种优点
和各种缺点。她们在街头以美丽的躯体和任意的亲吻向侵
略者表示极端的愤怒的时候,这固然是在嘲弄敌人,但是,
这对于她们自身,是何等沉重的牺牲,对于她们的国家和
民族,又是何等的控诉!只是由于她们的国家和民族没有
能力抵御强敌入侵,那些男子汉们没有办法保卫她们的国
土免遭蹂躏,才使得这些女孩子们走上街头,用自我放纵
的方式,羞辱入侵者,更在羞辱着她们自己的祖国。这是
在非常的社会状态下逼出来的一种非常手段,无论如何,
你无法想象她们能够成年累月地在街头上随意与人接吻,
这恐怕是沦落风尘的妓女都难以做到的。相反地,她们在
街头用美丽的花伞阻挡那想要从拥挤的人群中穿越而过,
想要超越她们的同类的行为,才更符合她们的天性。你可
以说这正表现女孩子们的狭隘、自私,但是,换一种角度,
你会觉得,这种无伤大雅的举止,不是也证明着女性的机
灵和淘气吗?

  同样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但是,只要改变其排列顺序,
就可能改变了事物的性质和评价。若是把上述两个细节的
前后顺序颠倒过来,我们会如何作想?我们是不是要对这
些平日里那么狭隘、自私的少女们在国难当头之际表现出
来的惊人勇气和爱国热情表示深为激赏、大力弘扬?

  引发我这些议论的,是我对曾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的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与刚刚结束的抗洪斗争之关联的思
索。在90年代上半期的文坛和文化界,人文精神的论战都
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面对市场经济和拜金主义思潮的
泛滥,敏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一批中青年学人,冒险犯
难,提出了人文精神的失落与文学的危机的问题,并且为
深化这一命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文坛内外激起了轩然
大波,既赢得了许多热情的支持和同道,也遭到激烈的反
对和质疑。时至今日,这场大讨论高潮已过,从文化圈中
淡出,但是,它所提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答,相反
地,这次抗洪斗争,却给它增添了新的思想资源,同时也
增添了新的疑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曾经感叹过人心不古,感叹
过人文精神在金钱和欲望的诱惑下的衰落,大众传媒也曾
经报道过一批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的反面事例,其中也不
乏在危难时刻躲避、后退或者麻木不仁的人和事;但是,
仿佛是一夜之间,在一个共同的目标驱动之下,万众一心,
奋不顾身,军民团结,忘我牺牲,人在堤在,决战决胜,
迸发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创造出抗洪斗争的胜利凯歌。那
么,文艺作品应该怎样表现抗洪精神,应该怎样理解这样
强烈的反差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这些宝贵的精神
品质又“回来”了呢?我认为这不是个失去和回归的问题。
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其中的一点,就是民族性格。

  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传统丰厚,文化积淀深重,进
而影响到社会心理和集体潜意识,环境和社群对个人的制
约作用非常强大,这就使得我们的民族性格深沉内向,在
日常生活状态下总是处于收敛状态,有时还会显得木讷和
冷漠;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会有平庸和琐碎;但是,在这样的外表之下,人们的心灵,
良知和正义,集体主义和献身精神,却未曾死灭,就像地
火在岩石中运行,只是因为地壳太厚而难以察觉。即便是
阿Q 那样的麻木呆滞,他遇到辛亥革命的时候,都会出于
本能地拥而护之,只是没有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引导而已。
鲁迅先生断言,除非是不发生革命,只要爆发革命,阿Q 
是肯定要拥护和参加革命的。其实,这和拿破仑的预言是
同一意味的——古老的中国就像一只睡狮,它一旦醒来,
就会震惊世界,只是每当我们看到它醒觉的时候,它都不
过是翻了一下身子,又睡过去了——郁积愈久,爆发愈速,
当抗洪斗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成为全社会关注
的中心事件,它就激发出人民群众的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
展示出民族性格中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的英雄主义,向全
世界展现跨世纪的中国人在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中迸发出的
坚强意志和巨大热情。

  古人云,板荡识英雄。英雄并非一时一刻的瞬间冲动
所造成,而是一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只是在日常生活
中,它是隐性的存在,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甚至不那么容
易唤醒的,只有在特殊的环境下,才会突然崛起,乍然显
现,令人惊讶,让人赞叹。这种“平时看不见,偶尔露峥
嵘”的精神状态,应该予以宽泛的理解。君不见,抗洪斗
争的结束,使人们再次恢复到平常的生活情态之中,曾经
作出英雄壮举的人们,又显露出普通人的本色,上班下班,
调职晋级,下岗择业,婚恋家庭,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
再度成为日常的功课,各种各样的生活困扰,仍然不会放
过他们,烦恼人生的命题,会再一次地考验他们的坚韧和
操守。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你能说,这不是曾经忘我地
投身抗洪斗争的人们日常性的一面吗?你能说,抗洪精神
和英雄气概又”走”了吗?    张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