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文化艺术>新华社 >新闻内容

新华社

专家认为山东东平一遗址堪称石刻博物馆

http://www.sina.com.cn 1998年12月6日 20:41 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十二月六日电(记者董学清、实习生张照
东)山东省东平县的北朝摩崖刻经和摩崖石窟造像,年代
跨度大、数量多、内容丰富,堪称“石刻博物馆”。这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艺术研究所的三位专家日前对该
县境内的遗址进行考察后得出的结论。

    东平县文物资源丰富,境内有两千多尊不同时期的石
窟摩崖造像和四处摩崖刻经。

    东平湖是山东第二大淡水湖,洪顶山北朝摩崖刻经就
位于该湖的东北畔洪顶山谷间。刻经分南北两部分,总共
十九片,共刻一千四百余字,今仅存近千字。最小的字经
仅七厘米,最大的“大空王佛”四个字,每字高、宽均达
四米有余。

    海内外考古界、宗教界和书法界人士,对洪顶山刻经
的书法价值大加赞赏。中国书法家杨悦甫称洪顶山为“北
朝书法神品之陈列馆”。日本有关人士观览后也赞不绝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总说,洪顶
山刻经有明确的纪年,不但在山东刻经中时间最早,在全
国也占有重要位置。

    东平石窟造像,在华严洞石窟造像中有佛像、十王像、
罗汉像和菩萨像等。专家们认为,像这样完整的地上佛寺
布局在中国北方是罕见的。

    司里山摩崖造像近千尊,其中北朝造像高七点四五米,
被称为“中原北朝第一佛”。此外,还有三十六罗汉像等
诸多的造像题记等。

    东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吴绪刚介绍说,前不久,山东
省文物局、山东省石刻艺术馆等单位会同当地有关部门,
对东平县境内的石窟摩崖和刻经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健全
了资料。地方政府还制订了一套保护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