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Sina Ads.

   首页> 文化艺术>光明日报 >新闻内容

光明日报

北京特色剧场改建快马加鞭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4日 12:48 光明日报

    北京市的文化设施在建国初期已稍具规模,当时兴建
了长安大戏院、吉祥戏院、西单剧场、中和剧场、广和剧
场等一批较有影响的文化设施。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
这些昔日带给人们欢乐的场所,已处于危、老、破、旧的
状态,就像一位行动迟缓的老人,难以跟上现代化飞速发
展的步伐。与此同时,地处京城老街区中的一些市级表演
团体也被困在古老的围墙中,处于没有团址、没有排演场,
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于是,北京的文化设施改建在危难
中开始了动作。

    据统计,近二、三年内,已改造、开工、竣工的文化
设施共17项,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其中公共设施
建筑面积是12万多平方米。1993年,北京京剧院从虎坊桥
地区迁址到马家堡,拉开了市属表演团体文化设施改造的
帷幕。新建的团址、排演场和宿舍,无论外部环境,还是
内部条件有了极大改善。紧接着中国木偶剧场、北京评剧
院排演场、北京市戏曲学校排演场、中国杂技团一期工程
及北京歌舞团、北京交响乐团、北京儿童艺术剧团、北京
画院业务用房改造工程也相继开始。上述文化设施的建设,
与以往相比不仅是数量增长,还对调整北京市文化设施整
体布局起到了良好作用。多方面开发剧场功能、充分利用
剧场资源,不仅为专业院团提供了专用剧场和比较理想的
舞台,也为观众创建了各取所需的好去处。同时,评剧剧
场、木偶剧场等场所的建成,改变了北京过去南城、北城
缺少文化设施的状况,形成东西南北中的结构布局。

    与专业院团演出场所相呼应,以长安大戏院为标志的
老字号剧院的建成,北京音乐厅的改造,使北京的文化设
施建设上了一个档次和台阶。而湖广会馆、天桥乐茶园、
老舍茶馆等特色演出场所的开放,也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不
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改革开放促进了北京市文化设施建设的发展,从中央
到北京市还有很多规划正在逐步实施,首都剧场的改造、
市群众艺术馆和大型电影城的兴建、北京展览馆剧场的修
缮及国家大剧院建设等都已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北京向国
际文化大都市的跨跃,还将有更多的高水平文化场所呈现
在人们面前。    吕亚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