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街巷:中华路,繁华御道忆六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2日14:39 龙虎网 | |||||||||
【龙虎网讯】提起御道,人们想起的总是城东御道街,那是明王朝建都南京时修建的一条专属皇家使用的道路。殊不知,南京还有一条历史更为久远的御道,只是,随着千年沧桑落尽,久已湮没。那就是今天的中华路,三国、六朝时称驰道。 从朱雀街到中华路
如果仅仅追溯中华路路名的由来,并不久远。1932年,民国政府在明、清时代的府东街、三山街、大功坊、使署口、花市街、南门大街等街道的基础上,将其连贯拉直而成的,因其正对中华门,故取名为“中华路”。 但是,中华路这条路,早在三国、六朝时代就已存在,而且是当时少有的通衢大道。史载晋成帝筑新宫,正门(宣阳门)正对朱雀门,这条街称“御道”或“御街”。因此路直通朱雀航,又叫朱雀街。 今天的中华路北起内桥,与白下路相连,南至中华门,与雨花路相连。全长1.7公里,宽31米,沿途同白下路、升州路、建康路、长乐路等市区主干道相交,是南京城南地区主要的交通要道。 关于中华路的三个故事 东吴亡国之后,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曾经在他的名作《三都赋》中,对吴都建业作了详细的描述。对于建业的“苑路”(即今天的中华路),他这样写道:“朱阙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 据说这部《三都赋》刚刚写成,西晋首都洛阳的富豪之家争相传抄,以致于市场上的纸价突然上涨数倍,这就是“洛阳纸贵”的由来。 到了南朝萧梁时代,“苑路”又被称之为焚衣街。四福巷社区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南北朝时,齐国末代皇帝东昏侯骄奢淫逸,治国无术的他却特别爱穿漂亮的衣服,最终众叛亲离,被大臣杀死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皇宫中。雍州刺史萧衍攻占建业后,把东昏侯的奢靡服装62件在御道当众焚烧,后人所以也称此地为焚衣街。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朱元璋建都南京时,“中华路”的前身之一就是大将徐达府第(位于今天瞻园路)边的“大功坊”,据说原因是中山王府的西边原有一座大牌坊,是明太祖特地为徐达建造的。 昔日御道今更繁华 经过一千多年的兵火变迁,到了近代,昔日的繁华御道已渐渐走向没落,特别是前些年的拆迁改造,原有的300多个大小商户被拆,商业氛围日渐稀薄。然而,随着政府对中华路街区建设开发力度的加强,中华路正慢慢走向复兴。 秦淮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最终将被打造成中华名品街,成为继湖南路、珠江路之后南京又一条特色商业街。按照规划,从三山街口到长乐路口的中华路北段,将成为生活消费类商业群。从长乐路口到雨花路口,将建成以器械、药品为主的批发零售一条街。在夫子庙到中华门城堡的内秦淮河一线,沿河开一条旅游商业街,将夫子庙、中华路、中华门城堡连为一体。 作者:陶菲 (来源:金陵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