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2005元旦特刊)文化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1日12:05 大华网-汕头日报

  陈丁:淡静洒脱的书法大家

  提起书法家陈丁,一直是久仰大名,家中书房还挂着岳丈请陈老为我题写的两幅字,一幅叫“大智若愚”,一幅叫“天道酬勤”,有时静坐书房细细品味这两幅字的神韵与意味,总有豁然开窍之感。对陈丁老师在汕头书坛独领风骚的地位,无人能有微词。因此新年说要采访汕头文化名人,编辑部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颇有声誉的老先生,也把这光荣的任务交
给了我。

  随和洒脱的老者

  陈丁老师退休在家有十余年了,四年前也搬进了新居。当记者一行三人在其楼下见到他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位随和的很有修养的老者。言谈中丝毫没有霸气,没有志得意满的傲气,让后辈感觉到很自在很舒服。于是我们就像拉家常似地聊起了天。当然陈老师的近况是我们、也是读者最关心的。老人家今年75岁了,身体还硬朗,与三个儿子各自的小家庭比邻而住,子孙满堂其乐融融。老人家现在很少出去参加社会活动,但也经常写写书法。

  书法一直是我们谈论的中心。陈老对眼下汕头书法界的繁荣感到很高兴,政府支持、社会进步都给书法的兴盛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陈老在回忆起自己当初练书法有时竟很难找到一本临帖时深有感慨:现在的中青年书法家比他那一代是幸福多了。陈老练书法的启蒙者是彭湃的得意门生、一位叫做林存庵的中共地下工作者。陈老一生坎坷,但一直坚持自学摸索书法真谛,并形成了自己超迈大气的书法风格。书法界当初曾有陈丁老师书法“不合法”的争论,但之后都信服陈老不拘泥成法的洒脱和灵气。

  陈老做人很淡静,在说起往事与自己的成就时总是淡淡地一笑置之,或许正是这种秉性才造就其书法的气格超脱。酒香不怕巷子深,目前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收藏他的作品。

  儿童学书法要看资质

  陈丁老师多年来为汕头培养了不少书艺人才。这几年岁数大了,也就没收新弟子,但他对汕头下一代的“书法热”很关心。记者问他:“孩童几时学书法比较合适?是不是勤奋就能成为书法家?”陈丁老师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很理解,但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练书法成才。儿童练书法首先要看天赋资质,没有天赋资质再怎么“拔苗助长”都没有多大用处。陈老坦言自己的几个孙子孙女都没有练书法的,因为他觉得他们资质还不够练书法的条件。由此可见陈老的开明之处,我们的家长从中也可悟出道理。至于书法成才的公式,陈老总结为“天赋加勤奋加机遇”,可谓中肯精辟。

  陈丁老师对汕头报业的发展也很关注,他也每天看报纸,而且为《汕头日报》编辑部欣然题写“纵谈中外事,洞彻古今情”书联,令我们如获至宝之余,也有了一份理解的鞭策。

  本报记者

  陈效云

  马寿民:“老教育”的新展望

  2004年的脚步声已经远去,新年的钟声已敲响。回眸过去,去年8月18日刚刚走马上任的汕头一中校长马寿民用几个词概括了自己四个多月的工作情况:爱岗敬业、实干苦干,成效初显,达到预期工作目标。

  马校长说,2005年将是汕头一中历史上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汕头一中将建成新校区,将开始扩大办学规模和转变办学管理模式。这一年,也将面临着省一级学校复评和申报进入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行列两项任务,任务艰巨,困难很多,但大家会全力以赴。

  一中是市的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新一年里要申报冲刺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因此,各方面工作必须更上一层楼。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中的生命线,没有质量,就没有一中的地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教学的高质量。马校长说,新的一年,将着力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狠抓高考备考不放松,要关注高考变革动向,形成从高一到高三的备考链条。

  新校区建设是一中发展的新契机,是一中办学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那就是由一般办学规模变成特大办学规模;由走读学校变成走读内宿兼容以内宿为主体的学校;由中心城区招生变成全市乃至潮汕招生,这是增强一中办学实力,准备冲刺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的最好机遇。马校长说,新的一年,在保证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将全力配合政府推进建设,并积极做好吸纳新教师的招聘工作,面向全市乃至潮汕的招生工作。

  新的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马校长笑言一中校长的这副担子太重了,“第一”本来就够重了,再加上扩建新校区,办成两个校区的、走读内宿兼容的、特大规模的重点中学,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但是,既然组织上信任我,我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展望新年,他希望学校的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踏实工作,用辛勤与汗水换来新一轮的收获。

  从金中到侨中再到汕头一中,马寿民这位在教育岗位上奋战了20多年的老教育工作者用“辛苦”与“喜悦”来表达自己对教育工作的感受。教学工作压力大、辛苦而又单调,但每当看到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那就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刻,所有的劳累辛苦也随之烟消云散。无论是在教育第一线担任班主任还是从事行政工作,马校长最开心的事莫过于与学生之间亲密的关系、深厚的情谊。许多学生至今都与他保持联系,新年的时候,许多学生都会来到老师家中拜年,上世纪86届高中毕业班的同学还总会在新年相约来到马老师家中,与老师一起聚餐。学生都说,在老师家聚会,心里感觉更加亲切、自然、温馨。本报记者吴小娟

  肖映川:闲不住的拚命三郎

  肖映川是个“闲不住”的画家,他在广东画坛原是以版画而知名的,但三年前肖映川想“换换口味”,一次不经意的机会,从此让他踏上了画国画的艺术旅程。肖映川在业界有个绰号叫“拚命三郎”,不过在采访他时却感觉到这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从版画跳到国画,他依然是那么得心应手。

  换一种“活法”

  记者:在汕头提起版画,人们习惯地就会想起你的名字。为什么放着“老本行”不做,而改画起国画?这中间有什么故事吗?

  肖:三年前我与两个在汕头的好友在建军节前要办一个联合画展,他们是画国画的,我就想尝试一下国画,想换一种形象示人。于是请柬发出去了,我也就豁出去搞国画了。画展期间,别人反应也挺不错的,于是我就一发不可收了。

  记者:你出了五本国画册,《山的印象》、《山的呼唤》、《走近大山》、《家山梦雨》、《山风海韵》都是和山有关的。你为何这么钟情大山?是山的灵魂给你震撼与艺感吗?

  肖:我从军时就去过很多大山,山确实让我激发无穷的创作灵感。我刚刚从太行山写生回来,说个数字你也许不相信,那里每天有三千人在画画。太行山很雄伟,那里的村民也很淳朴,所以我新年准备用十个月的时间画一百幅太行山的国画,目前我已画了二十幅了。

  画画其实好辛苦

  记者:在画界你有个雅号叫“拚命三郎”,无论你从事版画还是新创作国画,你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从第5届到第10届连续参加全国美展,从第10届到第16届连续参加全国版画展,这种纪录在汕头恐怕是无人能及的。你在老百姓看来肯定很风光了,你自己感受也如此吗?

  肖:其实画画是件很苦的事。我每天睡觉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从上午九点会一直画到深夜一二点。我画画有个特点,是同时几幅一起画,因此速度也就比别人快些了。当然艺术创作也是种快乐,苦中有乐吧。

  记者:由此可以看出你是个非常有天赋的人。顺便问句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画家的画是怎么卖出去的,中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经纪人,你作为画家希望这种职业经纪人早点产生吗?”

  肖:在中国当画家,要比西方幸福多了。

  西方画家完全靠市场吃饭,所以要迎合画廊的要求,什么好卖就画什么。中国画家有工资,吃喝不用愁,所以都能画些自己爱画的东西。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销画渠道,国内懂画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也就不愁没人欣赏了。

  记者:汕头最近办了全国美展,在全国汕头也是“美术之乡”,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得益于政府“文化大市”的政策。现在的少年儿童画画的也越来越多,你对这些后辈与他们的家长有什么真诚的话要说?

  肖:搞美术创作是值得鼓励的好事,但首先得打好文化课功底,没有文化底蕴的人是画不好画的。并不是越早学画画就越好,画画也讲“悟”,而“悟”没有文化作基础是不行的。本报记者陈效云

  林丹华:以笔为弦奏欢歌

  “面目一新的汕头/已经奏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雄浑壮阔的交响乐……让我们一起站在这片创业热土289公里的海岸线上/拥抱时代的无限商机,聆听时代的大潮礼赞/共同唱响高歌猛进的雄伟歌声……”

  在2004年汕头市招商引资经贸活动“大潮礼赞”文艺晚会上,一首描绘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汕头的诗歌《创业热土》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它的创作者就是我市年轻女作家、汕头市委党校机关党委秘书林丹华。

  作为文学创作者,不仅要抒写人生的感悟、生活的体验,更要用手中的笔,为本地文学艺术的繁荣,为汕头的发展鼓与呼。这是林丹华十几年文学创作之路的座右铭。

  19岁那一年,当林丹华因未能上大学而为前途迷茫之际,父母亲的一席话“从现在起只要往一个目标努力,将来肯定有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坚定了林丹华在文学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决心。一开始她以诗歌创作为主,后来逐渐涉足散文、小说等,细腻的笔锋下,既有对生活真善美的赞美,也有对丑恶现象的鞭挞。她笔耕不辍,在工作之余共创作了400多篇诗歌、散文和小说,并有3本诗歌、两本散文集结集出版。勤写的同时还要勤读,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下笔如有神。多年来,林丹华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阅读。勤写勤读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4岁那年,她成为汕头作协最年轻的会员;未到而立之年,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她的专集也先后获得四项文学奖。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汕头人,林丹华也始终没有忘记用手中的笔,描绘美丽的家园。一个变化、一次进步,一件好人好事等,都成为她创作的灵感和源泉。2004年10月26日,汕头市民肖洛佳勇斗抢劫钱财的歹徒。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正气。听到消息后,林丹华有感而发,立即赋诗一首:“……在这个秋天,勇士肖洛佳/用动人心魄的行动/在汕头唱响了又一曲大气的英雄赞歌/每一颗渴望平安的心灵/因为阅读你的事迹而涌出春天的葱茏……”。

  新的一年悄然来到,林丹华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创作出更多反映主旋律的作品,继续以笔为弦,奏响与时俱进的欢歌,为汕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杜丽玲

  段小玲:培养更多“马琳第二”

  早上6时起床做操,7时到人民广场跑步,一个多小时下来,大多队员已经跑了10公里,没完成任务的还得跑下去。大汗淋漓的段小玲对记者说,这样的体能训练每周两次,磨练大家的意志力,她也和队员们一起训练。

  已扎根在汕头乒乓球学校从事教练工作11年的段小玲,200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荣誉的面前,她依然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样实实在在。段小玲原为江苏省乒乓球队队员,8岁开始练球,1983年到北京体育学院进修,之后任江苏省体校乒乓球教练,世界冠军李菊就是她带出来的。1993年,汕头市乒乓球学校成立,段小玲来到汕头,同来的还有她在江苏训练的丁颖、张晶两位队员,后来两人都由汕头乒校输送到国家队。

  “乒乓球的训练至今没有现成教材,主要凭经验和参考材料安排课程。”段小玲根据每个队员的特点,尝试不同的训练方法,让她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并达到各人应有的水平。在目前阶段,队员们主要是打基础,完成每天的训练量,为日后球技上的质变作准备,因此像这样手工喂球,段小玲要日复一日地做,一个队员一个队员地做,又是动手又是动脑,这项工作做久了,腰疼的毛病就会少不了。“我们教练员如果不想拿成绩,训练就不用这么拼命,因为我追求成绩,所以比较注重训练。

  段小玲对记者说,在她带过的队员中,汕头小孩是最能吃苦的,正是他们身上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使不少汕头小孩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成长为国内一流的少年选手。潮汕人特有的“团队精神”也根植于每个小运动员心里。尽管平时队员们之间也有小打小闹,但在比赛和训练中汕头队员绝对是国家荣誉、集体利益第一,正是这种团队精神使队员们在国内外的团体赛上屡创佳绩。

  在去年的雅典奥运会上,汕头籍乒球国手马琳与队友联手为汕头人夺得有史以来第一枚奥运金牌,让乒校的全体师生激动万分、彻夜难眠。去年她的弟子们获得全省乒乓球锦标赛甲组女子双打冠军1个,乙组女子双打第三名1个,她的得意弟子王珊作为广东队主力赢得全国锦标赛第5名。

  对新年的工作段小玲已有了计划:“我们的任务不仅要训练好队员,让她们在比赛中发挥出水平,同时自己还要多学习业务知识,开拓思路。在乒乓球运动迅速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有创新,让队员的水平更快地提高”。段小玲说,今年的主题还是训练和比赛,赛事也比较多,有全运会、省乒乓球锦标赛和全国南方赛区乒乓球比赛,同时为2006年的省运会打好扎实的基础。本报记者魏盼生

  孙小华:潮剧金花永灿烂

  一提起孙小华,很多人都不会忘记她在《张春郎削发》中所扮演的双娇公主。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位“潮剧金花”在舞台上留下的足迹还是那么坚定,那么清晰,那么引人入胜,始终是观众眼中耀眼的“旦后”。

  记者第一眼看到这位“台下”的明星时,一件桃红色毛衣配上一条黑色的长披肩,已届不惑的孙小华依旧是光彩照人,美艳动人。谈起自己的学艺经历,孙小华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当初是想报考歌舞团的,没想到阴差阳错进入了戏校。从这以后,我就开始与潮剧结下了不解之缘。”1978年,孙小华从汕头地区戏曲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东潮剧院从事潮剧表演工作。刚开始,作为年轻演员的她刻苦向老一辈艺术家和同行学习,不断锤炼自己的唱腔和表演神韵,终于使自己在第一次随团赴国外的演出中崭露头角。真正让孙小华扬名海内外的是在《张春郎削发》中成功扮演了皇帝女双娇公主,当时她只有

  22岁。在这个角色上,孙小华的表演神韵跨上了新台阶,以情态见长,将双娇公主身为皇帝女特权骄蛮的“骄情”一面以及敢直接表达对春郎挚热强烈爱情的“娇情”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个双娇公主也为孙小华在首届中国艺术节上赢得了文化部最高嘉奖。很多艺术家这样评价孙小华:表演上唱做俱佳,唱腔圆润清晰,歌声晶莹甜蜜,沁人肺腑;做工身段既有天赋的体态,又善于运用“程式”,轻盈娉婷,光辉耀眼。面对鲜花、奖杯和名利,只要潮剧院有戏,有角色要扮演,孙小华仍然认认真真排好戏,从不“耍大牌”,依旧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演艺生涯。从艺20多年来,孙小华扮演的色空、王熙凤、春草、谢瑶环、武则天、齐姜、双娇公主、陈小凤等一个个生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广大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段段委婉动听的潮曲给人们舒心的享受。“我并不觉得自己与其他人不同,就是一名普通的潮剧演员。艺术容不下一丁点沙子,老一辈艺术家们将艺术视为生命的这种执着追求对我影响至深。我希望现在的青年演员也要有刻苦劲、认真劲,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造诣。”

  当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及新年的愿望,孙小华微微一笑:“我期待有更好的剧本,有更多优秀的演员,再度迎来潮剧的辉煌时代。”本报记者李岱娜

  谢丽华:舞蹈让汕头更出名

  “丹心系桑梓,青史留芳名”大型文艺晚会,首届街舞大赛,组建中国唯一的代表团赴比利时、荷兰、法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2004年的汕头,文艺表演不断,大型赛事频频。近日,记者采访了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谢丽华,听取她对过去一年汕头舞蹈工作的回顾和新年展望。

  去年以来,市舞蹈家协会努力搜集、整理传统和民间舞蹈艺术,致力于国际舞蹈艺术的交流,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推动舞蹈事业迅速健康发展,为繁荣汕头的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去年一月,市舞协创作和组织排练了“丹心系桑梓,青史留芳名”大型文艺晚会,参加演出人数达八百余人,以浩大的场面和精彩的演绎较好地表现了林百欣先生爱国爱乡、捐资助学及奖学奖教的高尚情操;同月,舞协部分创作人员参与了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型文艺晚会的策划、设计、编排工作,整场晚会从演员阵容到演出形式、从音乐效果到道具的运用都有新突破,演出效果达到新的水平;五月,舞协举办汕头市首届街舞大赛,挖掘青少年舞蹈苗子,激发群众对舞蹈的热爱;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八月份舞协承接的由中国文联和国家文化部委派的组团赴比利时、荷兰、法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这一任务,组建了“中国汕头大学艺术团”,作为该团艺术指导的谢丽华,在欧洲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与全体团员一起投入到每一场演出和交流活动中去,为欧洲人民献上了一道丰富多彩又别具异国风情的“艺术大餐”,汕头的歌舞节目以鲜明浓郁的中国民间特色和典雅的东方韵味,成为国际艺术节的亮点,为传播潮汕优秀文化,提高汕头在世界的知名度作出了贡献。

  展望新的一年,谢丽华告诉记者,舞协将着重办好第三届全市舞蹈大赛,发现舞蹈新人,为参加省的舞蹈大赛作好准备,为汕头的文化建设再添亮色。本报记者陈静莹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