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桑植民歌:和着时代步伐的金色旋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12:26 红网-湖南日报
桑植民歌:和着时代步伐的金色旋律(组图)
①桑植民歌为群众喜闻乐见。

桑植民歌:和着时代步伐的金色旋律(组图)
②白族姑娘边洗衣边唱民歌。

桑植民歌:和着时代步伐的金色旋律(组图)
④桑植举行民歌演唱比赛。

桑植民歌:和着时代步伐的金色旋律(组图)
③女歌手们在唱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和着时代步伐的金色旋律(组图)
民间老艺人在整理桑植民歌。 图片均为 曹开胜 摄

  本报记者 向国生 通讯员 王成均 廖声田

  “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的(“的”在这里是语助词———编者注)书信与姐带,郎去当兵姐在家,我三五两年不得来……”

  3月26日,贺龙元帅的故乡———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人山人海。在贺龙桥、贺龙故居,3000多名群众从四山八岭纷纷赶来,参加张家界“红色旅游”在桑植贺龙纪念馆的启动仪式。《马桑树儿搭灯台》等一首首传唱久远的桑植民歌响起金色的旋律,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和亲情。行走在人群中间的贺龙二女儿贺晓明听到家乡熟悉的歌,又仿佛听到父亲在世时哼唱的声音,眼眶不由得湿润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家知名旅行社的老总,听到这动人的歌声,心海无不泛起滚滚热浪。

  桑植民歌又一次以它动人心魄的力量,架起了一座“红色旅游”的桥梁。

  源远流长

  桑植,古称充县,历属西楚荆州,素为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早在10万年前,就有古代濮人在此活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古代濮人,长期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和纵横交错的溪河间,走过了一条从渔猎到农耕的文明之路,创造了魅力四射的楚巫文化。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古代濮人在山清水秀的如画世界里,以歌代语,以歌传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表达着对生命的感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悠长宛转、高亢嘹亮的歌声翻山越岭,横跨溪河,久久回荡在天地间。“成礼兮会鼓,春兰兮秋菊,传芭兮代舞,长无绝兮终古。姱女倡兮容与。”屈原的《九歌》就记载了楚人以歌(舞)唱节、以歌为媒的山歌文化以及巫文化。巫在远古时代是文明的传承者。在古老而多元的楚巫祀典活动中,巫者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桑植先民对自然、图腾、鬼魂和祖先的崇拜。至今,在桑植偏远的大山角落里,一些老土司为亡人超度亡魂的歌声中,仍延续着神奇荒诞、丰富瑰丽、奔放不羁的古老歌谣舞曲。

  千百年来,桑植民歌一代代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如流传桑植白石、西莲、人潮溪一带的“薅草锣鼓”,至今还保存着“请神”、“送神”等原始遗风,劳作者在“锣鼓”点子的指挥下,歌声应和,开展劳动竞赛,哟嗬喧天。

  能歌善舞的桑植先民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没有创造文字,他们一代代用口头文学繁衍着本民族文化。而古老的歌谣是最好的体现。每每婚嫁丧娶或佳节来临,勤劳俭仆、骠勇强悍、重义尚武的土家人就会身着盛装,汇聚一起,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歌唱民族的起源和繁衍,歌颂民族英雄,祈祷人寿年丰、天下太平,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高低起伏的山峦,迂回曲折的溪河赋予桑植先民丰富的想象和伟大的创造力。高亢明快的山歌,温柔动听的情歌,风趣活泼的小调,热情欢快的花灯,激越感人的劳动号子,振奋昂扬的薅草锣鼓调子,鼓舞革命斗志的革命民歌,说唱参半的仪式歌,以歌代哭的挽歌,以哭代歌的嫁歌,以及清幽自然的摇篮曲等等,桑植民歌成为湖南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成为一朵经久不衰的艺术奇葩。

  20世纪60年代,桑植县曾组织一支庞大的民歌采集队伍深入民间搜集民歌,共收集1万多首,通过分门别类,改编整理,有山歌1400多首,花灯曲调129首,小调200多首,劳动号子100多首,风俗仪式66首,编辑了50多万字共1467首原始歌词。

  文化大餐

  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和“民歌之乡”的桑植县,民歌民舞民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成百上千名专家学者来此吸取知识的营养。英国、日本学者先后在民间傩歌傩舞这一古代戏剧的活化石传人———向宏治、谷兆芹两位老土司那里探索人类歌舞的起源问题。自1957年起,国内学者、专家、团体来桑植采集民歌者更是举不胜举,湖南省歌舞团、广州空军文工团、总政文工团、湖南师范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都来桑植采过风。著名音乐家白诚仁、欧阳砥柱等多次来桑植采风,感受桑植民歌的艺术魅力,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那首《小背篓》,就是著名作曲家白诚仁以桑植民歌曲调为蓝本创造出来的。中央民族学院民间文艺采风人员到桑植采风,白族人谷志壮创作的《四季花儿开》以其动人的旋律、灵活多变的唱腔深深打动了采风者,他们将其灌制成唱片磁带,先后在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桑植民歌还走出了国门。1987年8月,桑植土家歌手尚生武随湖南民间歌舞团赴波兰参加第6届国际民间歌舞联欢会、第19届扎科潘内山区国际文艺竞赛和波兰山歌比赛,首次将桑植民歌推上国际舞台。尚生武演唱的《好久没到这条坡》等3首民歌,让听众如痴如醉,被人们誉为“金色的旋律”,歌声刚落,掌声四起,尚生武唱的桑植民歌一举为代表团夺得特别奖、铜杖奖、新闻纪念奖及山歌比赛第一名。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张家界的奇山异水闻名世界。在如织的旅游者中,桑植民歌成为游人游山娱水之余的又一道精神大餐。在张家界森林公园,在黄石寨、在金鞭溪、在土家风情园、秀华山馆以及市民族歌舞团,无数歌手用桑植民歌传递着深情,深深地感染了游人。“叫我唱歌哥没来,哥在万山陡石崖,新打镰刀安上把,一砍蒿子二砍柴,砍好大路哥就来。”“民家爱的是唱歌,一路山歌唱上坡,人逢喜事精神爽,心中歌儿往外梭”。桑植民歌以朴素的语言唱出桑植人的豪爽、大气。

  世纪之声

  淳朴、真挚的情感,丰富多变的曲调,优美动听的旋律,桑植民歌将人间的真善美有机地融合和统一,在湖南民间文化大观园里,独树了一朵艺术的奇葩。经过岁月的打磨,桑植民歌仍然焕发出迷人的风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东西,才会永远属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21世纪初,宋祖英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个人演唱会,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成为她的压轴之作。桑植民歌就这样用自己独特的艺术美、人性美征服着人们。高亢激昂、开朗明快的山歌曲调,派生出高腔、平腔、低腔,人们在反复咏唱中,把自己的情与爱融入其中。大自然孕育生长的万物不再是无情的物种,它们是桑植人情感的媒介。桑植民歌以生动的形象美、迷人的动态美,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内在的生命张力,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感情上的享受,产生了动态中的审美感。

  无论是远古,还是现在,桑植民歌都来自于生活。当春天来了,春的气息催动了马桑树儿的枝丫,一蓬蓬枝叶簇成一团,宛如土家人搭起的一个灯台,顿时,一个丰富的音乐意象出现了,一曲传唱千百年的经典民歌诞生了。这是一曲保家卫国的男女恋歌,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之歌。在明代,桑植土司率桑植数千土家儿郎应朝廷之召远赴江浙、朝鲜三度抗倭。《马桑树儿搭灯台》的歌声便始终相伴着战士们的征程。“(男)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姐带(哟),郎去当兵姐(也)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别(也)处栽(哟)。(女)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也)郎带(哟),你一年不来我一(呀)年等(啦),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哟),钥匙的不到锁(喂)不开(哟)”。在大革命年代,桑植人民跟随贺龙辗转南北,北上长征,《马桑树儿搭灯台》又赋予新的内涵。改革开放年代,一批批桑植儿女外出打工,夫妻送别唱起《马桑树儿搭灯台》,山歌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表白。

  桑植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节奏鲜明庄重的土家族《摆手歌》,包含了人类生存、劳动创造等内容,是一部土家生动的文明史诗。曲调肃穆深沉的梯玛歌长达万行,反映土家渊源、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生老病死,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文化史诗。声调深厚雄壮的白族祭祖歌,在蹁跹起舞中吆喝伴唱,怀古与颂扬结合,是一部传承云南大理白族文化的民族史篇。发源于桑植的澧水,一直是桑植民歌的摇篮。千百年来,澧水纤夫在征服险滩急水的同时,创造了高亢激昂、气势磅礴的澧水号子。澧水号子包括“下水号子”、“上滩号子”、“平水号子”、“绕开头”、“拉纤号子”、“架桨号子”等80多种,成为山歌的经典。

  一万多首桑植民歌,近千个曲牌曲调,桑植人民为中华民族文化扬起了一面鲜艳的旗帜。桑植民歌,一阙永恒的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