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百姓点题·开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0:00 温州都市报

  广西师大今年的新生报到时都得到一个生活“向导”:一本免费提供的《2005新生入学指南》。这本由广西师大勤工助学中心编辑的小册子,给每个新进广西师大的学生提供了各类详尽的生活信息。(9月6日《南国早报》)

  让《入学指南》

  流行起来

  以前到政府部门办事,有办事指南;到一个地方旅游,有旅游指南。现在广西师大为新生发放《入学指南》,让人耳目一新。

  新大学生一般都是十八九岁,才刚刚独立地思考生活,对社会了解不够,以前存在这一切还问题不大,因为在未考上大学时,由于学习紧张,接触生活少,不会引发什么不好的后果,现在考上大学,就不同了,接触生活机会会猛然增加,而且大学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人员又多,其复杂性远不比高中时。《入学指南》里,有许多如“不要随意把个人信息资料告诉陌生人,不要轻易借钱给那些‘落难’的外地大学生……”无疑能给这些新大学生以提示,避免他们受欺骗。

  考上大学,许多人要开始独立生活,什么事情可能都要自己去做,像买什么东西,以前可能是家长买,现在家长不在身边,只有自己去。可是许多大学生在这之前,很少接触社会,因此有些新生到了大学不知道如何买东西,花了不少冤枉钱。看了这样的《指南》,告诉他们高校周边及市区主要的商店、医院、发廊以及这些商店、医院、发廊各有什么优缺点,肯定对大学生有帮助,使他们买到物有所值的东西。

  考上大学,对新生来说,就是远离家门,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如何尽快地适应,如何了解环境,如何面对刚入学时的迷茫,对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不好或解决得慢,就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大学把这些共性问题的答案写进《指南》里,可以让大学生多几分方便和感动,可以更快地了解大学,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

  大学不但要教给大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如何生活,如何面对生活。两者不可偏废任何一方,给大学生发放《指南》,是大学职能的体现。而且给大学生发放《指南》,学校投入并不大,都是高年级大学生们自己搜集整理的,有针对性,能提高学生了解生活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少走弯路,对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小册子虽小,但作用却不小,值得各大学学习,让《指南》尽快地在大学校园新生手中流行起来。肖华

  大学新生消费课谁来辅导

  开学伊始,重庆市一些高校担任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的老生讲述了其消费体验,他们认为大学生的消费一般分校内消费和校外消费两部分,生活用品、学习附加费和感情消费三种途径。这些老生还把大学生活标准分为四个档次:奢华型(1000元或以上)、富足型(500元或以上)、普遍型(400元左右)、贫困型(300元或以下)。并建议奢华型悠着点花,富足型吃饱吃好,普通型花得潇洒。(9月4日《重庆晨报》)

  这些老生的经验,对于刚刚跨进大学校园的新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合理进行校园消费的确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但我们在暗暗为老生们的老到消费理念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难发现,他们所谓的“宝贵的消费经验”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并非是完全科学和实用的。

  一是前提不科学。不管是分类型确定消费层次,还是科学地指导学生上网、聚会,他们心目中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把手中的钱最大程度地消费出去,完全没有节约的观念。所以基础只是如何合理地把每月的生活费用花掉,而不是如何科学合理地消费和科学合理地理财。其次是在消费技巧的选择上,带有太多的取巧性质,是上网要选择校内网也好,是用储蓄卡消费也好,是选择勤工俭学也罢,都有一种从中巧省的观点,而缺乏一种能蕴涵道德、精神因素的自发行为,缺乏勤俭生活、科学生活、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品质修为意识。三是在对勤工俭学等的选择上,只是把此当作了满足校园消费缺额的补充,而忽视了勤工俭学对自己接触实践、用实践促进自己成长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推荐的勤工俭学方式中收入支数也就成了第一位的考虑。四是在推荐的消费理念中,最低限度是生活标准300元或以下的同学,而对那些特别贫困的农村孩子(相信还有好多是生活标准在300元以下的),不仅没有良好的建议,而且这些推荐的生活方式对这些特困生而言也是一种刺激。

  刚入校的大学生很多是第一次真正地离开家,觉得大学生活非常新鲜和自由,没有成熟和科学的消费理念,没有科学而全面的理财指导,到时就很难控制他们的消费欲望,不仅不利于这些学生正确地消费,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并且有时还会因此而导致一些学生其他意外行为的发生(比如因为经济困顿发生盗窃、借债、欺骗家人等),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言是不利的。

  作为任何一所大学,对新生进行入学后常规教育都是应该而及时的,包括对学生进行校风校纪教育、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等等,但结合实际,消费、理财教育也是必须予以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实在不能再让学生利用老生教新生的方式对大学新生开展校园消费和科学理财教育了。我们的大学要切实承担起这份教育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开展积极有效的专题教育活动。因为大学才是大学新生校园消费课的辅导教育主体!孔之见

  中小学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广州市书市教辅读物火爆旺销,部分书籍甚至卖断市。在广州购书中心,不少学生手头拿着老师列出的购书清单逐本搜索,该中心学生教辅类图书单日销售额突破130万元,可望再创历史新高。(9月4日《南方都市报》)

  贫困的孩子买得起教辅书吗?

  自从中小学实行一费制以后,教育部门不允许学校再统一收费购买学生辅助图书。但是,这一规定并没有根本阻止辅助图书进入中小学课堂。原因或许有很多,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城市中小学,“单一的教材肯定不够,老师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教学计划,各自引导学生购买。”(广州新华书店有关负责人语)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辅助图书几乎被卡死了。

  在当前基础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育质量都远不如城市。在这个长期形成而又不可能一时根本转变的“差别状态”中,如今又出现了辅助图书上的差距。其对进一步扩大城乡中小学教育质量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城市的孩子可以多渠道多角度获取知识的同时,那些买不起辅助图书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只能一味地“啃”课本,显然,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不公”。

  诚然,一费制在中小学生减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降低了贫困家庭的教育支出负担。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的单一性,导致了实施中的城乡差别。实现城乡教材、教辅使用的公平性,是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件。所以,对一费制实施后出现的城乡差别问题,应该用配套措施加以解决。或者通过限制中小学辅助图书出版发行,来平衡城乡差别;或者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中小学实行一定的补助措施。 燕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