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改行,无奈还是顿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02:20 舜网-济南日报 | |||||||||
新华社记者 王金涛 江苏作家朱苏进本来是位很有名气的小说家,但进入21世纪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写过小说。不过他可没闲着,他把所有的精力全用来写电视剧本了。他的改行,尽管受到过不少非议,却使他的钱袋越来越鼓了。
人各有志。本来一个人改行无可厚非,但当这种改行成为一种趋势、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时,就不得不引人深思了。君不见,现在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走出文学小屋,许多小说家一猛子扎进电视剧本的海洋里,便再也不上来了。 为什么要改行?即使作家们不愿意讲明白,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清楚,写一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甚至短篇小说并不容易,要绞尽脑汁,还要体验生活,稿费却廉价得很,养家也许勉强维持,但致富就无从谈起了;写一本大众喜爱的电视剧本,那收入至少要顶得上写十几部小说的收入。社会上曾流传,朱苏进改编《康熙王朝》挣了上百万元,他却摇摇头,说一集才挣1万元。即使如此,那也很可观。照此看来,弃小说改剧本也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文学如何发展这个严肃的话题。诚然,电视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在文学这个大家庭里理应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应该发扬光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今文艺界,火爆的电视剧往往都以娱乐为目标,这就要求作家们必须放下阳春白雪的架子,摆脱传统文学的约束,虚构出令大众们柔肠寸断的情节,甚至杜撰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故事。 也有人持相反的态度。他们说,现在文学越来越成为文人圈子里的一种游戏,离大众越来越远。高处不胜寒的作家们走出小天地,写一些让大众喜欢的故事,赚一把老百姓多情善感的眼泪,有何不可?这样做,总比自娱自乐好吧?总比无人喝彩好吧?一些人士指出,小说家写剧本,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顿悟,也是大众意识的觉醒。只有赢得大众的喜爱,作家的创作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作家的激情才能不断地像火山一样爆发。 无论如何,总有一些受人喜爱的电视剧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因此,写小说的,不应该总是哀叹世风日下、牢骚满腹,而是要摆正心态,写出好小说来,力争把改编权卖好,这样既对得起读者和观众,又对得起自己。写剧本的,也不能千篇一律地媚俗,只有把高尚的精神、做人的道理融于剧本中,把文学的精神贯穿于情节中,才能永久赢得市场,才能真正受到尊重。(据新华社重庆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