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学习热情高涨,中小学生大量涌入 图书馆里一座难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06:00 大连晚报 | |||||||||||
上周六一大早,记者来到大连图书馆,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但见两个大门前都排起了长龙,曲曲弯弯,延伸了几十米。排队者大多背着书包,一看就是学生。8时一到,大门开启,长龙顿时流动起来,人群在一分钟内消失了。再看楼内,学生们像水银泻地一般,迅速灌注到一楼、二楼、三楼、四楼的五间自习室。 记者不禁为学生们的好学而感动:周六不在家睡个懒觉,却早早地来学习。然而,对这一现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却有着另外一种解释和感受。图书馆人满为患矛盾日益突出 大连图书馆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说,现在看到的多半是中学生,双休日学生们便涌到了图书馆。但双休日的情况只是显得较为突出而已,平日的接待量也已饱和。他们有过统计,五六年前,大连图书馆年接待读者60万人次,这几年,每年的接待量已达160万人次。现在除了周二稍微清闲一点(周一闭馆整理内务)以外,其余几天都是人满为患。往年,在自习室里学习的人也不少,但大多集中在每年的4月和10月,也就是成人高考前夕。可今年的人流高峰从暑假期间就开始了,中小学开学以来尤为突出。 图书馆方面对市民的这种学习热情有喜有忧。本来图书馆作为公共设施,就是为市民提供阅读、学习的场所,所以人多自然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但场地有限,座位不能无限量增加。有的学生来了没找到座位,就坐在十几厘米的缓步台上学习,看了叫人实在不忍心,图书馆这边是见缝插针,能增加一个座位就增加一个。但考虑到消防的要求,密度太大了危险,走廊、过道等处是不能安放桌椅的,所以可开发的资源早已没有。 据大连图书馆了解,目前各区图书馆的情况跟市图书馆差不多,都是人满为患。 记者不禁问起,这里如此拥挤,那学生们为什么不在家里学习?现在居住条件已经有所提高了啊。学生们反馈回来的情况是,家里有老人,要么打麻将,要么看电视,根本没法学习;这里就像教室一样,有学习的氛围;这里冬天不冷,夏天有空调,比在学校还舒服呢。读者越来越多挤占了书的地方 大连图书馆的辛副馆长对记者说,最近人多只是一个点,但这个点把面上的问题全带出来了。这个人满为患的背后就是馆舍面积紧张问题。目前5个自习室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自习区和阅览区的面积扩张,又造成了书库的面积受到挤压。书库目前的面积是6000平方米,当初设计容量为藏书180万册,那是15年前的事了,当时有图书160万册,而现在全馆共有图书260万册,有80多万册图书无法正常上架,只能打捆堆积。这就造成许多图书在书目上能见到,但没法提出来,许多读者意见很大。还有,大连图书馆在“满铁”资料的收藏上是全世界第一,但这些资料经过修缮之后,也只能打捆存放,几乎无法调阅,前不久,著名学者阎崇年来连时就遭遇了这一问题。而这80万册图书加上40万册“满铁”资料,正常上架就需要再加9层书库。此外,目前还有20万册回库的图书不能及时上架,都给正常借阅流通造成了麻烦。大连图书馆目前每年增加12万册新书、2万册报刊合订本,收藏场地又需要1000平方米的年增量。 辛副馆长说,即使只考虑目前的实际需要,也还需要再建这样一座4万平方米的新馆。而且如果扩建,至少要有10年的预留设计容量。辛副馆长说:“10年后的情况,我们还根本没敢想呢!”公共设施建设事关城市文明 有数据显示,英国有公共图书馆5183家。也就是说,每10000人有一家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有一家图书馆;芬兰5000人;奥地利4000人;挪威4000人;瑞士3000人……我国约50万人共享一家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人员说,图书馆这一公共设施紧缺,是我国文化设施紧缺的一方面。但建设和谐社会及建设“大大连”的社会构想,和广大市民对知识的渴望及提高自身素质的美好愿望,都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而在大连图书馆这里,当下最迫切的,是增加服务面积,让藏书各得其所。 图片说明:一大早,图书馆外面就排起长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明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