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李白访道处 新石器老祖现踪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4:5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本报讯(兴伟记者辜英智文/图)李白当年在江油寻访道士的戴天山海拔约1400米处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遗址!记者昨日获悉,四川省考古队研究员胡昌钰率领的联合考古队在对江油市大康镇吴家后山戴天山大水洞发掘中,发现了大量形态迥异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磨制工具和陶片,为研究四川盆地周边地区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意外发现银行职工探险遇“宝”

  去年8月,江油市农业银行退养职工王发全在一次野外探险中意外发现了大水洞,并将洞内发现的一些陶片带回家,随后给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写信讲述了他的发现。去年10月,四川省文物研究院文物研究员胡昌钰来到绵阳,王发全特意将他在大水洞发现的陶片带给胡昌钰看。胡昌钰识别出这是新石器时代的陶片。随后,由王发全带路,胡昌钰和绵阳市考古队队长宋建民亲自到大水洞踩点。踩点结果,两位考古专家都认为大水洞对巴蜀文化形成路线具有较为重要的考古价值。

  考古队进驻发掘李白寻访道士处

  今年国庆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胡昌钰率领联合考古队进驻江油,开始对大水洞进行发掘。大水洞位于吴家后山主峰,在当年李白曾寻访道士的戴天山海拔约1400米处,为喀斯特溶洞。该洞洞口向东,高约30米,宽20多米,洞内可听见潺潺流水声,水源距洞口仅100米,洞内适合人类居住范围大约有1000平方米。

  通过初步发掘,考古队基本证实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居住遗址。目前,在大水洞内已发现了石锛、石斧、石矛、石刀、石凿、骨针、磨制石器所用的砺石和大量陶片。这些石器大多光滑、锋利,极具攻击性;而陶片则大多刻着横纹和交叉纹,显得简洁而精巧。据宋建民介绍,有些陶片虽然没上过釉,但表面极具光泽,说明当时的制陶技术已经比较先进。

  很有价值提供川人活动线索

  宋建民认为,从陶片的口沿、饰纹、陶质等推断,大水洞人类活动遗址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比川西宝墩文化、三峡梢棚嘴文化还略早一些。这一时期,人类已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活资料有较可靠的来源,并开始了定居生活,广泛使用磨制石器,能够制陶和纺织。

  宋建民介绍,过去川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集中在阿坝的松潘、茂县、红原等岷江上游一带,这次在盆地边缘的江油发现遗址,将为研究四川盆地周边地区早期人类活动提供线索。同时,北方甘肃的马家窑文化如何传进四川?巴蜀文化的形成路线又是怎样的?大水洞的发掘将为解开这些谜团提供有力的线索。

  ■新闻背景一

  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距今2000年。在中国,这个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细石器文化等文明。

  大约在1万年以前,四川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如磨光石器、陶器、家畜遗骸等,在东起长江三峡,西至甘孜、阿坝的全川范围内广泛分布,迄今发现遗址200处以上,表明新石器文化的种子已经撒遍了巴山蜀水。

  四川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遗址有巫山(现属重庆市)大溪遗址、绵阳边堆山遗址、岷江上游遗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遗址、西昌礼州遗址、成都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这里发现了密集的居址,大量磨光石质生产工具、陶器、动物遗骸以及工艺品,表明当时的社会经济已经进入新石器全盛时期。由于新石器文化的高度发展,引起了川西平原腹地文明要素的逐渐产生。大约4000年前,在广汉三星堆故地出现了早期城市、原始形态的刻划文字和青铜器,一个古文明中心在那时的四川诞生。而这一时期,正与史籍所载“三代蜀王”角逐争雄局面的结束和川西平原政治的一体化相一致,表明一个植根于社会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国家政权产生出来。这

  个政权,便是早期的古蜀王国。

  ■新闻背景二

  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居民发明了制陶技

  术,开始使用陶器。目前发现的华北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陶器是河南新郑裴李岗的红褐色砂质陶器和泥质陶器,河北武安磁山的夹砂红褐陶器、泥质红陶器和简单的彩陶器,距今约8000年以上。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开始经营农业,北方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以种粟为主,适合黄土地带生长。仰韶文化有了初级园艺,种植蔬菜。南方的河姆渡、屈家岭文化以栽培水稻为主。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在选择居住地点时,已经开始注意地形条件,一般选在近水阶地上。离河较远的则多在泉水近旁,便于汲水。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已有了地理方位观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