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犹太难民重归"诺亚方舟" 与老街坊促膝话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09:24 东方网

  犹太难民重归"诺亚方舟"与老街坊促膝话旧

  这是曾在上海生活过10年的前犹太难民露丝·莎妮女士和老邻居全富荣一家相逢时,用上海话互致问候。

  

  “上海这个名字,对于3万犹太难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护身符。他们可借此将一生中的噩梦改变成得救的开门咒,而有希望逃脱纳粹的恐怖统治……”在昨天举行的“重返上海———前上海犹太难民故地游”活动中,主持人用英语朗读出犹
太学者克兰茨勒的这段话,在场的嘉宾无不潸然泪下。

  事隔数十载,当年的犹太难民已两鬓斑白,当年难民聚居祈祷的“摩西会堂”也成为“犹太难民在上海纪念馆”。如今,当年的犹太难民“重归故里”,与老街坊促膝话旧。

  德国社会活动家索尼亚·缪伯格女士感慨万
千:1939年,她父亲带着怀孕的母亲从德国一路逃往上海,在上海生下了她和弟弟皮特。回国后,索尼亚不忘上海生活,多年来,她搜集素材,出版了《忆在上海的童年》、《寻找童年时代的伙伴》和《故乡上海———更有力的出生证明》等书籍,纪念她的“故乡”。

  “我们一家人爱收藏中国古董,至今还放着中国丝面绣、乾隆年间的瓷器,还有几百张我在上海收集的火花。”79岁的卡尔·贝特汉姆讲起老故事:当年,公平路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出口处,一度被日本侵略者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2000余人大部分能奇迹般地存活下来,是因为周围的上海市民采用“空投”方式,将面饼等食物投掷给他们。

  “交关好”“谢谢侬”“再会”……虽然在场的10多名当年的犹太难民都不曾学过中文,可嘴里不时蹦出几句上海话,用露丝·莎妮的话来说:“有时在家乡遇到上海人,总忍不住说上几句上海话。”

  曾与当年的犹太难民当过邻居的市民也打开话匣子。家住东长治路893号的胡道玄老先生记忆犹新:上世纪30年代结识了犹太人安妮一家,有啥好吃的,两家孩子一起吃。1951年安妮一家回国后,我们通了几十年的信,前年,安妮夫妇还来看望我们呢。

  摩西会堂讲解员王发良告之:当年生活在虹口区的本土居民以贫困百姓为主,他们与犹太难民虽然语言不通,但命运相同,彼此之间便有着特别的亲切感。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插曲声中,怀旧的气氛久久萦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