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数据:北外女生性行为率为11.5%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13:11 华夏时报

  调查·结果 

  数据:北外女生性行为率为11.5%

  11月25日,回收的调查问卷被分发到调查小组成员手中,开始分头统计。次日晚上,调查小组再次集中,汇总统计数据。“大家还展开一场围绕这些数据的讨论,主要对统计中
出现的某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和感想,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回访。”刘静说。

  11月底,调查小组共同撰写出近6000字的《北外女生性调查》报告。本月初,这一调查报告被图文并茂地刊登在“107调查”的11月号上。据介绍,这期的《107调查》印制了800份,被分发校内的各个女生寝室和部分男生寝室。

  北外女生大学期间性行为率到底为多少?调查数据表明,在全部459名受访者(有两人未给出此项答案)中,大学期间已经发生性行为的有53人,而未发生性行为的有406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仅为11.5%。

  而从不同年级来看,其中大二女生为3.8%,大三女生为7.9%,大四女生最高,为24.8%。一位北京市统计局的专业人士在看了《北外女生性调查》的问卷、调查结果,并了解了调查的过程后,从技术角度发表了看法:调查的形式基本符合统计程序,问题设计方面,涉及的专业术语比较少,便于人们理解,对于隐私、机密的问题在技术上也作出了相应的处理,能够达到统计的基本要求。虽然在问题的设置细节方面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作为一次社会性调查,还是具有相当可信度的。

  问题:“一片空白”与“顺其自然”并存

  虽然得出的结论澄清了网上的一些不实传言,同时也部分解决了自己心里的疑惑,但是何敏她们也从调查中发现了存在于女大学生中间的一些问题。

  在看到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表示自己毫无性知识的时候,何敏觉得不可思议:“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居然对性知识一片空白,难道她们还要像她们的父辈、祖辈以及更早的前人那样要靠摸索,要“顺其自然”吗?”

  同时,“很多女孩都不再有处女情节或是道德的羁绊,认为大学期间的性行为是要顺其自然,而非绝对不可。尽管性行为率并不高,但依旧不由得人不去担心。”

  正因为此,《北外女生性调查》的作者们在结尾写道:“调查之初,我们就确立了“关爱北外女生”这一立足点。在调查过程中,看到北外女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更深切地感到这个群体的确是需要关爱的。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想呼吁女生们通过健康渠道了解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关爱自身健康。”

  调查·表态 

  校方:北外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

  针对此次性调查一事,北外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建国前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对于学生的此类社会实践一向是持鼓励和支持态度的。“这次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严肃的态度进行调查,回击社会上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不良说法,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对于部分媒体针对高校女大学生处女率及一些事件的恶意炒作,杨建国表示无奈:“一些媒体也许是出于商业利益的驱使,往往将一些媚俗的东西作为卖点。比如去年有一名曾在北外上过学的女生杀死室友,结果媒体在报道时全部冠以‘北外女生杀人’这样的字眼,很明显就是利用北外的名气去吸引人们的眼球。”

  他表示:“对于这些不良现象,学校也很无奈,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抱着不屑的态度,不作任何评价和回应。”

  高校是否也应加强性教育?杨建国对此持肯定态度,但他认为等到上大学时再加强性教育,时间上已经有些晚了,“这些应该在中小学进行”。据他介绍,北外有个心理学会,可免费向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就在上周三,心理学会还专门组织了一场“给未来的丈夫和妻子”的性知识讲座,有近300名学生参加。

  调查·观点 

  社会学家:不要用猎奇的心理看待女大学生

  “可能会与真实情况有点误差,但我觉得北外女生的调查结果是可信的,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女大学生处女排行榜是极不负责的。”昨天,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郑同学对记者说。

  这位大三女生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有关女大学生的负面报道,高校女生这一群体形象正在遭受着集体“毁容”。“我认为互联网担当了主角,一味追求点击率;而一些传统媒体也与此脱不了干系。”

  中央民族大学一位女教授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则指出,社会上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在网上不负责任地传播低俗文化,他们哗众取宠的心理造成了女大学生受伤害。

  一位社会学家也表示,包括少数网民在内的社会公众,欣赏水准低下、猎奇心理严重、阅读嗜好偏僻生冷,导致针对女大学生的负面报道加速蔓延和扩散。他说,不要用猎奇的心理看待女大学生。

  “当代女大学生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群体!作为女大学生,我们希望社会在传播相关信息时,良性、严肃,而不是猎奇、低俗。”郑同学说。

  欢迎读者朋友对今天刊发的报道发表看法,同时敬请读者朋友提供身边值得关注的新闻线索,并通过华夏时报深度报道部电子邮箱:muguang@vip.sina.com告诉我们。

  凡转载本栏目稿件,必须预先取得华夏时报授权,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原作者。联系电话:010-51311212转8045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