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周至能人杨双厚在家造钟楼(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0:21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周至能人杨双厚在家造钟楼(图)

  杨双厚正在观察他制作的铜质钟楼模型。(袁超群辛宽摄)本报讯(记者袁超群通讯员辛宽实习生屈孝渊)房脊上的走兽,高度只有5毫米,可是用肉眼可以看见走兽分开的四条腿,蓬松的尾巴、嘴巴、耳朵轮廓毕现,惟妙惟肖;房檐上米粒大的风铃叮当作响,半个指甲盖大的门窗还可以开合。昨天,周至县翠峰乡新联村农民杨双厚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
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和污渍,一边欣慰地说,自己制作“钟楼”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杨双厚今年49岁,是村里了不起的能人。上世纪80年代初,杨双厚发现我省很多景区旅游纪念品种类单一、质次价高,于是萌发了制作具有陕西特色的高档艺术品的念头。从此他在打工之余自学钣金、木工、油漆及绘画技术,凭着记忆和图片进行模型创作,从而练就了一手工艺制作的好手艺。2000年杨双厚到深圳一家艺术展示公司打工,由于技术出色,月薪达到3000元。但是,恋家的他还是放弃了这份工作,回到家乡,一边种地,一边加工工艺品。

  杨双厚辞职回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梦想:他要亲手制作钟楼,因为是钟楼让他萌发了制作工艺品的念头。一次次的坐班车到钟楼下观察,一次次的计算各部位的尺寸,一次次的绘图、设计,渐渐的,钟楼在他的脑海中不再是一个建筑,而是一堆大大小小的部件。他再三考虑选用了铜做材料,因为铜不容易变形。为了尽可能立体展示钟楼的独特风貌,他在每一个细微的结合点以及局部镂花、浮雕和镶嵌等做工上尽量做到天衣无缝。杨双厚制作的钟楼,完全按照1∶19600的比例,一丝一毫都不含糊。5年多的时间里,杨双厚用了30多公斤铜料,用坏了4个台钳、10多个手钳和9个电烙铁。他几乎花尽了积蓄,一家4口至今还挤在20年前盖的旧房里。他说,有了这个钟楼,他觉得身边的世界大了好多,生活充实了好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