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之举长远之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0:50 哈尔滨日报 | |||||||||
本报评论员 最近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哈尔滨市农村经济已经实现“主辅换位”的新形势下,应当适时推进“农工换位”。这一新的目标,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新路径。
这里说的“农工换位”,是指在县域经济范围内,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份额,应超过农业总产值的份额,实现农村及县域经济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加工业主导型的转变,增强工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拉动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兴农富民强县。 应当指出的是,提出“农工换位”,绝不是否定或者丢弃“主辅换位”。 “主辅换位”解决的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问题,促进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过腹增值,为农民增收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农工换位”则着眼于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拓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进而解决农民持续增收和县域经济长远发展问题。“主辅换位”是“农工换位”扎实可靠的基础,“农工换位”则是放大“主辅换位”效益、巩固扩大“主辅换位”成果的持续动力。“两个换位”都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二者相得益彰,必须同步推进。 实施“农工换位”既是符合当前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的应时之举,更是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长远之策。一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哈尔滨市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9.1∶36.6∶34.3,突出问题是一产大,二产小,三产弱,结构不合理。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快推进“农工换位”,鼓励和引导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同时带动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和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在县域内生根、发芽、成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二是有利于拉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农工换位”并不是弱化农业,而是形成工农互补互促的关系。哈尔滨市食品工业的成长和龙头企业的壮大,极大地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全市有120家各级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民签订合同,辐射带动农户49.7万户,带动基地632.3万亩。 双城、呼兰、尚志等地的经验证明,加工业搞起来了,就能牵一发而带全身。三是有利于壮大县域经济,增加新的财源。2004年,哈尔滨市11县(市)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仅占全市35.6%和12.8%。县域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缺乏高效益的产业作支撑,“农工换位”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食品工业培育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以丰富的农牧产品作为原料,拉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把优势发挥出来,把效益放大出来,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水平,为县级财政培育新的财源。四是有利于扩大城镇就业,转移农村人口。哈尔滨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1.9%,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及时将这些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为非农产业提供劳动力资源。实施“农工换位”,在县域内大力发展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将增加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向加工、流通服务业转移,扩大城镇就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五是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协调发展。实施“农工换位”,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工业,通过工业发展带动服务业,能够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工业化成果。以工业文明来替代农业文明,改变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提高其文化文明素质。 当前,哈尔滨市已经具备了向“农工换位”转变的基础和条件。农业生产全面稳定增长提供了“换位”的资源保证。哈尔滨市是农业大市,农产品产量大、品质高、资源丰富。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5.1亿元,粮食生产达92.5亿公斤,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908.3万亩,占作物播种面积的75%。畜牧业已占农业的半壁江山,奶牛存栏和牧业产值居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生猪、黄牛、家禽饲养量居全国前列。全市各类牧业小区达到496个,专业户发展到13万,规模化饲养量达到50%。雄厚的工业基础提供了“换位”的产业支撑。哈尔滨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有较大的产业优势,尤其是近年来以食品产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主导产业,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农林院校和科研院所具有较强实力,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十分有力的科技支撑。强劲的消费需求提供了“换位”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消费数量不断增加、品种不断更新、品质不断提升,营养、方便、快捷、安全,以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 应该看到,当前哈尔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实现“农工换位”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发达国家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率,一般为1?誜3以上,我国为1?誜0.8,而哈尔滨市还不到1?誜0.2,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仅占企业总数1/9左右,粮食综合利用率不足40%,农民收入的大头来自种粮卖粮,约占56.6%。这一方面说明哈尔滨市农产品加工度低、比较效益低、附加值小,另一方面也说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推进“农工换位”大有可为。因此,一定要把“农工换位”作为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汇集各方面力量,使之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切实加以推进。 首先,激活内力,放大优势。相对来说,哈尔滨市不仅粮食和畜牧业优势突出,而且拥有极为丰富的山、林、水、矿产资源,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充分挖掘资源、产业、科技潜力,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核心,加速发展农村工业和县域工业。要理清思路,选准方向,围绕本地区大宗优势品种,如玉米、大豆、水稻等,在精深加工、重点突破上做文章。长春市抓住玉米经济这个切入点,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力度,形成了新的玉米产业链,玉米工业产值已达161亿元,其中仅玉米化工的销售额就超过百亿元。比较而言,哈尔滨市玉米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撑,搞精深加工还没有真正破题。粮食是食品、医药、化工等产业的重要原料,产业链可以拉得很长。一般来说,产业链越长,专业化程度越高,附加值也就越高,我们要在进一步延长和加宽产业链上狠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要素集聚效应,兴办食品工业园区,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要充分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加工企业,走小企业、大集群,小产品、大产业,小商品、大市场的路子,发展壮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块状经济。 其次,善借外力,培育龙头。实施“农工换位”,投资是基础,项目是关键,要把重点放在招商引资上。我们有资源、有市场,外部投资者有资金、有项目,产业契合点是合作的基石。目前哈尔滨市已建成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较大的150多家,大多是通过招商引资创办的,说明哈尔滨市的农业资源对国内外投资商有很大的吸引力,像雀巢、正大、森永、蒙牛、娃哈哈、雨润、菊花等国内外投资商在哈尔滨市食品产业方面的投资项目普遍比较成功,经营业绩良好,投资额也较大。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下功夫谋划项目,打造好吸引投资的“卖点”,创造出舒心的环境,着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双城雀巢、呼兰正大、尚志蒙牛等一批大的龙头企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给各地树起了好的榜样。双城雀巢每年仅支付农民奶资一项就有6至7亿元,双城市65%的农民收入来自食品加工业,65%的农村劳动力从事食品生产活动,65%的财政收入来自食品龙头企业。蒙牛落户尚志后,相继有50多个养殖大户涌入,奶牛存栏2004年1万头,2005年猛增到1.6万头,今年可达3万头,呈几何级数增长。实践证明,一个龙头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起一方百姓。要放手、放胆、放低门槛、放宽政策,把龙头企业数量做多、实力做强、市场做大、效益做好。 第三,强化推力,统筹城乡。全市上下都要把推进实施“农工换位”当做事关发展全局和新农村建设的大事,凝心聚力、集思广益、真抓实干,“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在产业规划上,突出“农工换位”的重要地位,制订有利于引导和支持“农工换位”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给予贷款贴息,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龙头企业最大的优惠。整合扶贫开发、农业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有计划、有重点地每年做成一件或几件大事,积极探索建立具有长效作用的农村工业扶植办法,增强“造血”机能。在推进城乡统筹,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中,把重点放在推进实施“农工换位”这个根本举措上,引导城市工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项目,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充分流动、优化组合,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