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4:28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叶铁桥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的大四学生小葛,为了验证找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在网络上应聘同一家国有企业时,填写了两份基本内容完全一致的简历,在性别栏中一份填“男”,一份填“女”。结果填“男”的那份简历收到了通知笔试的邮件,填“女”的那份简历则被拒绝。

  对于绝大多数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类似的坎坷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两次。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0万人,按近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计算,有近80万人毕业后难以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大四一名姓薛的男生表示,他们班有20多名同学,目前只有1人签了约。自去年以来,他投出了20多份简历,面试了10多次,“但有消息的地方不多。每次都要跟很多研究生竞争,很难有机会。”

  此前有报道称,一些大学生为了能找到工作,研究《厚黑学》,学习“灰色技能”,而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迷信“厚黑”。

  小葛目前已通过普华永道会计公司的严格考核并顺利签约。她在谈起求职时的种种遭遇时说:“通过这些事,我明白了在找工作过程中确实会遭遇一些不公平的事,但我后来看到一份调查,说有3/4的大学生会遭遇就业歧视,既然大家一样,我有什么心理不平衡的?”

  小葛说,除去几件烦心事,她整体感觉在找工作的过程还是比较公平的,虽然此前也听说过“关系”在求职过程中如何重要,但工作一路找下来,她“感觉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北京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小刘也很认同这个观点。他曾参与某家新闻单位的考试,成绩排名第一却没有收到面试通知。他心想这里面肯定有猫儿腻,同学朋友也不失时机地向他灌输“关系是第一生产力”、“机遇+实力+关系=成功”的观念。不过他找熟人打听情况后得知,原来该单位综合了所有考生的学科背景、笔试成绩和其他情况,发现都不大合适,所以一个也没有录取。“以前听说某些单位要进去需要多么过硬的关系,但亲眼见到一些同学没有任何背景就进去了,也就相信主要还是得靠自己了。”

  对于社会上的各种招聘“怪风”,如要求应聘者会喝酒跳舞,要看应聘者的星座、血型等,很多大学生已经能从容面对。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徐鹏表示,现在用人单位类别很多,层次也各有不同,因此要求多也是很正常的,这说明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多元化要求。比如,有一些岗位如营销、公关等,需要进行各种应酬,用人单位要求会喝酒会跳舞也不过分,没有此方面能力的同学可以避开应聘这些公司。

  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生熊建也不认为这是“怪风”。他说,这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就是在学习之余,应该有意识地为进入社会做一些准备,如培养在公共场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张智勇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就业观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基本一致,“他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所遭遇的情况会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这说明北京高校学子们的就业观还是比较成熟的。”

  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方伟表示,对于高校而言,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该校很早就在非毕业生同学中开设《大学生成长成才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课程,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也有专门的“就业咨询开放日”,解答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减缓他们的心理压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