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判刑10年 女检察官千里传书将其感化(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7:49 国际在线

  毅然决定回信

  最终克服心理阴影女检察官发出回信

  2000年11月,一名接受提讯的嫌犯突然抽出藏在鞋底的瑞士军刀,将杨新娥劫为人质,试图逃跑。这给她造成了心理障碍。

  “我一开始确实在犹豫是否应该回信。我听同事们说过,在外地,有的罪犯服刑期间千方百计地与检察官取得联系,套取检察官的个人信息后,出来以后就报复杀人。再加上我以前的亲身经历,更让我不知道是否应该信任一个犯人。”杨新娥说。

  后来,杨新娥还是回信了。“我想我应该帮他。可能,这是一种善良的本能吧。”说到这里,杨新娥不好意思地笑了。

  书信内容

  客套话越说越少常聊生活与学习

  “检察院今年的案子又多了不少,天天加班,根本没时间回家给爱人做饭。”

  “你要保重身体,作为一个女孩子,在发展事业的同时要兼顾家庭,不要冷落了你的爱人。”

  书信中服刑人感受到被重视

  “虽然我们从一开始就似乎站在了对立面,但我从没有把你看作是一个特殊的人,就像是我所认识的每一个人,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处在不同的环境下一样。”收到这封来自“海淀检察院”的回信,张龙乐得像个孩子一样,把信传给身边的每位狱友。

  “很久没有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了。我真的很感激她!”从此以后,张龙把杨新娥当成了自己的亲姐姐,厚厚的长信来往于千里之遥的京湘两地。为了让张龙跟上IT业迅猛发展的节奏,杨新娥还定期将最新的《电脑报》合订本寄给张龙。

  “开始的时候,我只知道说一些要好好改造的话。后来交往多了,就像是身处两地的老同学一样,什么都说了。”杨新娥边整理着手里的信件边说。

  在寄出第三封信的时候,已经成了“改造积极分子”的张龙,开始以“新娥”来称呼她。在杨新娥的信里,不再有说教色彩的客套话。

  在张龙的信中,他不再抱怨社会不公,开始和检察官讨论起饲养宠物等生活话题。

  “我和爱人一起去了你信中描述的那片树林。”

  “你对那片树林的细致描述,让我充满了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检察官“相遇”在银杏林

  “我特别喜欢北京的秋天,尤其喜欢钓鱼台国宾馆东门的那片银杏林。2000年到2001年,我每天上下班都路过那里。秋风过后,满林子黄灿灿的叶子,非常美丽。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漫步在银杏林中,重温这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张龙在信中写道。

  “我和爱人一起去了你信中描述的那片树林。那两排挺拔的树木,真的像你说的那样美!”杨新娥在回信中写道。

  “真没有想到,你在百忙之中去了那片树林。你对那片树林的细致描述,让我充满了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张龙写道。

  赴湖南探监

  得到检察院支持检察官千里探监

  一次偶然的机会,海淀检察院一位院领导发现了杨新娥与张龙之间这段特殊的友情。在检察院的支持下,不久前,杨新娥获得湖南省监狱管理局的批准,千里迢迢赶赴湖南岳阳监狱看望张龙。

  3年过去了,还是那张娃娃脸,还是一头小卷发,换了一身休闲装的她站在了张龙的面前。“真不敢相信,你说来就来了!”看看杨新娥,再看看身旁的管教,张龙像个小学生一样坐在椅子上,拘束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和杨新娥单独站在监狱大院里的一棵橘子树下,张龙才放松了下来。他告诉杨新娥,自己已经成为狱里的一名特殊的“教师”,在监狱开设的电脑培训班里为每期至少120名“学员”讲授电脑知识。除此之外,张龙还负责出黑板报,给犯人上心理课,多次获得监狱领导的好评。

  “我正在计划申请减刑。将来回到社会,我准备成立一家以测评青少年心理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司。前些天,我告诉即将出狱的160多名服刑人员,人活着的最大支柱,就是要有希望!”张龙说。(服刑人员姓名系化名 记者 付中 文并摄)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