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稀有血型志愿者18次无偿献血 热血助燃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1:57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薛宏莉

  30岁的他风华正茂,可是却不幸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他急需输血,可血型却是万人中才有一个的RH阴性B型血。就在这个年轻人的生命一次次受到死神威胁时,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信息资源库中的RH阴性B型血无偿献血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先后18次为这个年轻人点燃了生命延续的火光。6月12日,在国际献血日来临的前两天,记者在哈尔滨市红十字
中心血站听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风华正茂突发血液病

  据了解,今年30岁的赵玉杉是鹤岗煤矿的干部,不但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妻子,而且工作非常认真、勤奋。对于这样一个年轻人来说,正是一切蒸蒸日上的时期,可是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2005年,刚刚新婚一年多的赵玉杉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感觉浑身乏力、打不起精神,年轻体壮的他以为自己只是感冒,并没有在意。可是,这种感冒的症状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转,于是,他在妻子的劝说下到医院做了一次检查,结果却让一家人出乎意料,赵玉杉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听到这个消息,一家人犹如晴天霹雳。

  特殊血型寻找举步维艰

  为了给赵玉杉治病,全家人开始四处求医。随着病情的加重,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血液指标也开始不断下降,医生告诉赵玉杉家人,他需要随时输血,否则生命随时面临危险。可是,赵玉杉的血型却是RH阴性B型血,这种RH阴性血是十分特殊的稀有血型,在中国所占人数的比例只有千分之2.4,在我省也只是千分之4.8,也就是说,平均一万人中才能找到一个呈现RH阴性血的人,而这些人中也只有部分人是B型血。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赵玉杉的父母决定不管有多困难一定要找到合适的血型。经过多方寻找,他们得知鹤岗市共有十几个人有这样的血型,这让他们有了一线希望。通过当地血站,他们成功地给儿子输上了合适的血液。在鹤岗输血3次后,赵玉杉一家人马上又陷入了给儿子再找合适血源的困境。

  爱心献血者伸出援助之手

  为了能让赵玉杉在发病时及时输血,赵玉杉的父母带着他相继来到北京、天津等城市寻找血源,但是由于当地信息资源储备不是十分完善,最后一家人决定回到哈市救治,并找到了血液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的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今年1月19日,赵玉杉在哈市突然发病,四肢严重无力,如果不及时救治就可能引起脏器反应。因为救治的医院没有合适的血型,赵的家人找到了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当时血站的库存也没有同样的血型,而且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人因为受到传统习俗的影响都不愿意献血。血站的工作人员就开始按照血液信息资源一个个地询问、劝导,在打到第41个电话时,最终有两位献血者答应献血,使得赵玉杉暂时渡过了难关。

  今年5月18日,赵玉杉又突然发病,不但四肢乏力,而且出现了抽搐等症状,生命非常危险。而此时,赵玉杉因为多次输血,血源供体越来越少。经过血站的多次联系,工作人员在打了几十个电话后,才找到了盛怀松、张树强和一位姓王的无偿献血者,但三人距血站都非常远。张树强回忆,当时自己还在机场路附近打工,听说有人要急救,他立即放下工作,瞒着家人到血站献血。而当时,收入微薄的盛怀松则是在妻子的陪伴下花几十元打车赶到血站的。经过一夜的配型检查,赵玉杉终于输到了“救命血”,几个献血者才松了一口气。当记者问张树强当时的想法时,小张只是挠了挠头,然后笑着说:“也没想啥,反正我的血能救他就献点呗。”就这样,在这些爱心人士的救助下,赵玉杉先后18次输血达6800毫升延续了生命,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自身的血重,就是这6800毫升鲜血18次将他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